红军副团长牺牲,母亲每日祭奠,17年后,一将军来信:请娘来北京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4-01-12 18:46:06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上,英勇牺牲的先烈有千千万万。他们同样是人之父、人之夫、人之子,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心甘情愿地慷慨就义。而他们的亲人,只能在无尽的思念中去缅怀他们。此时,若是有原本已经被确定的烈士“复活”,这他们的家属来说,绝对是一件喜从天降的事情。在1949年11月,这样的事情就真实地发生了。

那一天,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位老妇人,收到了一封自己儿子写的信。而他的儿子,已经被宣布牺牲17年了。通过这封信,老人了解到,虽然岁月无情,但她的儿子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了新中国的高级将领。这次来信,就是要接自己的母亲去北京的。那么,这位将军都是谁呢?他和自己的母亲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1910年的1月31日,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孩子,父母为他取名为“徐花奎”。他还有一个更加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徐深吉。

徐深吉的生活,和幸福好不沾边。他的父亲徐金楼是一个有赌博恶习的人,家庭的财产,早就被变卖一空,生计只是靠着母子石顺香苦苦支撑。但是,徐深吉的这位母亲,却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女人。她为了让孩子不再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节衣缩食的将徐深吉送入私塾,后来又让他上了小学。徐深吉也通过学习,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新文化,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1924年之后,党组织在湖北开设了很多夜校。热爱学习的徐深吉马上报名参加,成了一名积极分子。在夜校里,他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有了投身革命事业的想法。

1927年4月之后,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残酷镇压。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徐深吉,毅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并很快成为了交通班班长。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升任副团长,成为了徐向前元帅的得力助手之一。

既然当了兵,就必然要接受四海为家的生活。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徐深吉很少有机会回家探望父母。即使偶尔回来,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短暂的相聚,都让他的母亲泪流满面。因为她知道,儿子这一走,可能永远都无法相见了。

不幸很快就来临了。在古峰岭战斗中,徐深吉受了重伤,被紧急送进了野战医院。当时,医生看他的伤势太重,而且出现了休克的情况,就误以为他牺牲了,还开具了死亡证明书。然而在这之后,奇迹发生了,徐深吉竟然醒了过来。在医生的悉心照料下,他很快恢复了健康。只不过,谁也没在意,那张死亡证明书的去向。

身体稍稍恢复之后,红军的长征便开始了。虽然很想念父母,但徐深吉却没有机会和家里联络。他跟着部队一步一步向北进发,离家乡越来越远。作为军人,徐深吉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埋在心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徐深吉进入八路军工作,成了129师386旅771团的团长。他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给鬼子以重大杀伤。由于战功卓著,他后来参与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还到了新编第四旅当旅长。

不过,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徐深吉就逐渐从战场上退了下来。战斗中多次的严重受伤,使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慢慢的,他已经无法适应紧张的战斗生活了。抗战后期和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都在后方休养。

虽然已经不能上战场了,但是徐深吉却依然在为前方的部队做着贡献。他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和后勤工作,尽全力保障部队的战斗力。而实际上,这个工作的劳动量,并不比上战场来得轻,甚至更加紧张和劳累。所以,徐深吉的身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养。在建国之前,他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暂停了所有的工作,退下来休养。而在此时,他又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只是此时,全国还未完全解放,他的身体也不允许他亲自回家或联系家人。因此,探家和联系的事情,他都没能去做。

开国大典后,徐深吉的身体有所恢复,全国解放形势也一片大好。他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回家看一看。然而,给他看病的大夫却坚决不允许,认为他的身体还没恢复过来,不宜旅途劳顿。于是,徐深吉叫来了警卫员,将自己的一封家书和一张老旧的照片交给他,让他去老家接自己的母亲进京。临行前,他还特意嘱咐,自己的母亲叫石顺香,如果原地址找不到,就向当地人打听打听。

然而,徐深吉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原来,当年的那一份死亡证明书,不知道为何没有被取消。后来,一些干部就根据证明书,去抚恤了徐深吉的父母。听到儿子去世的噩耗,石顺香老人如同五雷轰顶,一下子瘫倒在地。乡亲们迅速赶来救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她救醒。自那以后,老人整天泪流满面,思念着自己的儿子。为了在心中留下一份念想,石顺香老人为儿子设立了一个衣冠冢,每天都会前来祭拜。

然而,随着红军的长征,地方军阀的武装“还乡团”,重新占领了黄安县。他们对红军家属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徐深吉的家庭更是首当其冲。在一次次的殴打之下,徐深吉的父亲徐金楼失去了生命。

幸运的是,石顺香老人平时为人和善,人缘很好,乡亲们都愿意帮助她、保护她。在他们的庇护下,这位老人才得以安然无恙。

1949年11月,徐深吉的警卫员穿着便装,拿着信和照片找到了徐家楼村。但是,他刚一进村就感觉头脑发蒙。当时的村落中,根本没有明确的门牌号,他根本不知道徐深吉的家在哪里。于是,小战士只能逢人就询问,名叫石顺香的老人在哪里。然而,在当时的乡村,女人的名字一般很少被提起,她们通常被称为“某某娘某某婶子”。所以一提起真名来,乡亲们反而不知道。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有人提供线索,说“徐家的老婶子”姓石,但是听说儿子在17年前就牺牲了,不知道和警卫员要找的人有没有关系。

警卫员一听这话,觉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住这条线索再说。他赶紧询问这位老人,他说的“徐家老婶子”如今住在哪儿。按照乡亲们的指引,他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前面。警卫员轻轻敲了敲门,结果等了半天大门才被打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抬眼看着他,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而这个警卫员,则在老人出现的那一瞬间,就断定了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她的眉眼之间,和徐深吉将军实在是太像了。警卫员扽了扽衣服,恭敬地对眼前的老人说道:“大婶,我是徐深吉将军的警卫员,我是来奉命接您进北京的。徐将军让我给您送信来了。”

这个老太太,确实就是石顺香。她听着警卫员的话语,眼神里还是充满了疑惑。不过,出于礼节,她还是一闪身,先将警卫员让进了院子里。警卫员抬眼向堂屋里一看,只见一个桌案上放着三个灵位,其中的一个写着“徐花奎”,这正是徐深吉的原名。看到此处,他更加断定眼前的老太太,就是自己要寻找的人。

石顺香老人接过信和照片,先是拿起了照片看了看。这是一张徐深吉将军的近照,虽然看上去很眼熟,但是老人不敢断定什么。毕竟儿子牺牲的消息,是自己早就已经得到的,甚至自己祭奠都已经祭奠了十七年。现在说儿子没死,还当了将军,这让她还真不敢去相信。

然而,当老人抽出信件时,眼泪瞬间滚落。那熟悉的字迹,正是她“逝去”的儿子的。她瘫坐在地上,哽咽道:“十七年了,我祭奠了他十七年,为何现在才来信?”

徐家儿子并未牺牲,反而立功成为将军!如今他要接自己的母亲去北京,共享天伦之乐!这个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小村,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石顺香老人。

石顺香拭去脸上喜悦的泪水,向警卫员询问儿子近况。然而警卫员言辞有限,只说等老人到北京便知分晓。

次日,石顺香老人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她的内心波涛汹涌,十七年的思念和即将到来的相聚,让她如同枯木的心再次燃起火花。这突如其来的喜悦,让她不禁怀疑是否身在梦中?

火车驶离熟悉的景色,石顺香内心难以平静。十七年了,儿子如今怎样?将军的职位究竟有多高?工作是否繁重?听说他身体欠佳,究竟患了什么病?一个个疑问,还有和儿子见面的期待,交织在了老人的心头。

经过一整天的行驶,火车终于抵达北京站。当石顺香走下火车的那一刻,她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形象会给将军儿子丢脸,于是偷偷地用手简单梳理了头发,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

此时,徐深吉将军在秘书的搀扶下,站在站台上迎接母亲。当他看到梦中思念的身影出现,立刻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抱住母亲,泣道:“娘啊,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如今新中国成立,战争结束,儿子终于能在您身边尽孝了!”

石顺香老人愣住了片刻,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将军,依稀认出了儿子的容颜。她再也控制不住情感,将儿子紧紧搂入怀中,诉说着十七年的离别之苦。

在回住所的汽车上,疲惫的石顺香老人靠着车窗进入了梦乡。十七年来,这是她睡得最安稳的一觉。因为她的内心踏实了,儿子不仅活着,而且就在身边。这样的结果,足以让她感到满足和幸福。

从此,老人在北京安享晚年。而徐深吉将军的身体状况,也因为母亲的到来而逐渐好转。不久后,他逐渐恢复了工作,并担任了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在抗美援朝期间,他又为空军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徐深吉因卓越的功勋,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功绩的肯定,也是对石顺香老人的感谢。这位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为国家的解放立下了功勋。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徐深吉将军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舍小家顾大家,把生命交给热土,把孤独和彷徨留给了家人。有些人甚至在献出了生命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正是这些英雄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是我们民族永远的骄傲!

0 阅读:6

千年历史千面游

简介: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