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为何必须过草地?张国焘惧怕胡宗南,过草地成唯一出路

凌瑶看趣事 2024-04-14 07:05:21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离开苏区开始长征。途中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其中最困难的一段经历当属过草地。由于粮食严重不足,加上草地恶劣的环境,中央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付出了很大的减员代价。那么严重缺粮的红军为何非要选择过草地呢?张国焘野心膨胀害死上万名官兵。

1931年春季,张国焘从上海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自居,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当时曾中生和许继慎等人在苏区有很高的威望,张国焘故意给他们派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带3000人去攻打敌人坚固设防的安庆。以当时红军的武器装备来看,这是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斗,搞不好还会全军覆没。

曾中生和许继慎为了避免部队遭受无谓的损失,没有机械执行张国焘的命令,结果被张国焘以“畏敌避战”为由给抓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鄂豫皖的地位,1931年10月的时候,张国焘又在白雀园进行了大“肃反”,2500多名红军官兵因此丢掉了性命,年仅30岁的许继慎也在白雀园被张国焘杀害。

当时许继慎的妻子王望春在红12师政治部担任秘书,已经怀有身孕,也被张国焘下令杀害,年仅20岁。对于这段经历,许世友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我在红军十年》中写道:“在鄂豫皖当团长的时候,搭班子的5任团政委,早上还在一起指挥打仗,晚上就被张国焘秘密拘捕杀害了。我就抓住两条:一是只管打仗,尽量打胜仗。二是不说话,尤其不说牢骚话。”

悍将王近山后来回忆白雀园这一时期的经历时写道:“我这一生最怕的就是被自己人当成敌人杀掉,但当时没有别的路可走,只盼着打仗,与其提心吊胆的等着被保卫局杀掉,还不如早点死在战场上。”当时张国焘还打算对徐向前下手,让人秘密抓捕了他的妻子程训宣,打算整他的材料。程训宣坚贞不屈,最后被张国焘下令杀害,年仅21岁。

白雀园之后,张国焘将四方面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由于大批干部被杀,部队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最终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被迫离开鄂豫皖前往川陕一带发展。1935年6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当得知中央红军仅剩下一万多人之后,张国焘的野心开始膨胀,不断向中央索要权力。

两军会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和张闻天等人都主张北上夺取松潘后,前往川陕甘,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只有张国焘一人主张南下,前往四川发展。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张国焘暂时同意了北上的方案。之后为了进一步团结张国焘,周总理让出了自己红军总政委的职务。

张国焘当上红军总政委后却迟迟不愿意北上,他认为北上要在松潘打胡宗南,胡宗南所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装备精良,不好打;而南下的对手是手下败将川军,比胡宗南好打得多。因此张国焘又变卦了,不同意北上,坚持要南下。实际上当时胡宗南在松潘一带的兵力并不多,如果一、四方面军在此时合力北上的话,可以一举打通进军甘肃南部的通道,这样一来,就不用过草地了。

但张国焘迟迟不愿意动身,给了胡宗南调整部署的时间和机会。为了迫使中央红军和自己一道南下,张国焘还给陈昌浩发出了密电,妄图对毛主席等人不利。好在这封密电第一时间落在了叶剑英的手中,他急忙将此事向毛主席做了报告。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连夜北上,这才脱离了险境。

此时胡宗南已经在松潘布下了重兵,身后还有薛岳的配合,中央红军仅有一万余人,而且粮弹不足,再要想通过松潘进军甘南已经不可能了,只剩下过草地这一条路了。进入草地之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这里地广人稀,筹到的粮食很有限,每个人平均只有几斤青稞面。进入草地后,这点粮食两三天就吃完了,后来为了充饥,开始吃野菜和草根。

到后来,连野菜和草根都没有了,后面的部队只能挨饿。再加上草地昼夜温差很大,又遍布沼泽,因此中央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付出了很大的减员代价,到陕北的时候已经不足8000人。中央红军北上之后,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主力8万余人南下,结果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损兵一万余人。之后他率部退守到川康一带的不毛之地,继续和刘湘对峙。

此时已经是寒冬季节,四方面军缺衣少食,伤病员无药医治,三个月中因为冻饿、伤病和开小差等原因竟然减员了两万多人。许多指战员对张国焘十分不满,强烈要求北上,张国焘无奈之下,只得率部重过草地,结果减员近万人。张国焘野心膨胀,为了一己之私,没有执行松潘战役计划,导致红军不得不通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北上,一万多名官兵因此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来张国焘在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中冻死,也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5 阅读:1135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