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为啥要打更,安静地睡觉不好吗?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特别的你观世界 2023-12-02 13:26:22

引言

太阳出来就去干活,太阳落山了就回家休息,这就是古人日复一日平淡质朴的生活场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挂嘴边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可是你知道么?在古代,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两人一搭一档,总是在深夜才上班,还会很有规律的制造出一些声响,当地的老百姓不仅不责怪他们,反而还要表示感谢。

他们就是更夫,类似于现在社会负责夜晚巡查的人。

打更这个小小的职业,却在当时有着大大的作用。如果说没有打更的存在,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

那么古时候为什么要在深夜打更呢,不打更又会有着怎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更夫打更。

更夫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时间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都很重要,人们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从事各项劳动。古代的人们不像我们现在这般便捷,看看闹钟、看看手表就能随时随地的知晓时间。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限;白天有太阳的时候还能看看日晷,通过太阳照射在日晷的影子走向来判断时辰。但是呢,到了晚上没有太阳光照,人们就很难知道具体的时辰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人就想到了夜晚给百姓提供时间的服务,于是打更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而古代的人大都是天亮就开始工作,太阳落山后就要睡觉了,晚上基本上没有夜生活。

所以,打更都在深夜进行。人们晚上听到打更声就会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这个时间点要干什么事情,每天就如此按部就班的过着。

打更这个工作呢就需要人,因此就诞生了一些夜间的工作者,更夫的称呼也就随之而来了。有了更夫的存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就不再是寂静无声的漫漫长夜了。

更夫每晚的工作可不简单,并不是我们想得那样每到一个时辰就随便的喊上一喊就完了,他们是很辛苦的。

不同的职业都会有不一样的装备,更夫也是如此。照明用的纸灯笼,打更的铜锣,敲锣使的锣锤,当然还要有响彻云霄的好嗓门,这些都是基本配置。还有附加的装备,那就是下雨天用到的斗笠、蓑衣、木屐(雨鞋)等等,在一个又一个的深夜,这些熟悉的物件常伴其左右。

打更,作为古代最苦的行当之一。每个夜晚,当百姓都已入睡,更夫们才开始他们的工作。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雷打不动的日复一日进行着。

在元朝以前,更夫都是由城里官员雇佣当地的平民百姓;明朝的时候,更夫大多都为老弱病残之人,到了清朝,朝廷为了统一管理,更夫慢慢的就由当地的官差所替代。

打更

那么更夫晚上是如何打更的呢?

古代人把一晚上分为五更,每一更则是两个时辰。从晚上七时开始,七时到九时称为戌时一更;九时到十一时称为亥时二更;十一时至次日一时称为子时三更;一时至三时称为丑时四更;三时至五时则为寅时五更。

更夫在敲响第一次锣的时候,百姓们就知道该回家了,敲到第五次的时候(俗称五更天),就是太阳升空起床劳作的时辰了,也预示着美好的一天开始,更夫这天的工作完美落幕。

那么,你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百姓们是怎么判别敲到第几次了呢,如果是睡着了,没有听到第一次,那不就算错时辰了么?

这个问题,古人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他们用敲锣的快慢节奏和叫喊的内容来辨别。

第一次(一更天):一快一慢,连着三次,声音就如“咚----咚!”声音落后,更夫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第二次(二更天):敲一下连续再敲一下,声音就如“咚,咚!”更夫道:“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第三次(三更天):敲一下慢的两下快的,声音就如“咚----咚,咚!”更夫又道:“平安无事。”

第四次(四更天):敲一下慢的三下快的,声音就如“咚----咚,咚,咚!”更夫再道:“天寒地冻。”

第五次(五更天):敲一下慢的四下快的,声音就如“咚----咚,,咚,咚,咚!”更夫继续:“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根据每次敲的声音节奏和喊话的内容不同,百姓就好分辨多了。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最后一个打更是在次日的凌晨三时,这么早,那为什么没有打六更(凌晨的五时)的呢?

那是因为古代的人们睡得都很早,起来的也很早,讲就是早睡早起。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五更时辰一过,就连当朝的皇帝都会起床准备上朝了。哪会像现在的我们,天天熬夜,熬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也不早睡。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你想过么?古代的报时技术落后,才会有打更的出现,那么更夫是怎么知道晚上的时辰呢?

其实更夫们是通过观看滴漏(一种计时工具)或者燃香(也是计时用的)来估算大概的时辰。他们估算时辰必须要很认真,都得随着观察着计时工具,如果遗漏了任何一更,就会受到惩罚,轻则扣除当日一般的工资,重则还会丢掉工作。

这个惩罚过于严重,那也恰恰说明了更夫打更的重要性。当然,更夫不止要打更,还有这其他的作用。

作用

古代打更只要有三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就是喊报时辰,这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打更就是为老百姓晚上提供报时服务的。一些有经验的人还会通过夜观星象来判断时间,不过这只是少数人,而且还要起床跑到院子里观看,这样下来一晚上便没有睡意了,还不如更夫报时来得方便。

第二个就是晚上的安保工作。唐朝的时候,曾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说,但免不了有些不法分子趁着月黑风高来做坏事。

原本这些工作应当由官府的人管辖,但是官府的人是要休息的,所以每当夜幕降临,这晚上的安保工作就由更夫替代了。

更夫在喊报时辰的时候,顺道巡逻一番,一举两得。

第三个作用就是防火。更夫在古代还真是个万能人才,既能报时、防盗,还能防火,将消防员的工作都承包了。

古代的房屋大多是以木质材料搭建的,无论是房屋外围结构还是屋内的桌椅板凳全都木头做的。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如果不能尽快灭火,甚至半条街道的房屋都能被毁掉。

虽然古代没有灭火的消防器材,但是只要火灾发现的早,及时将其扑灭的话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白天的时候发生火灾老百姓都能及时发现,但是到了晚上都睡着了,防火意识没有白天那么强,所以大多数的大火宅都容易发生在晚上。

这个时候更夫防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更夫在打更时如果遇到小的火灾,他们就会将其扑灭;如果是那个大火,更夫们就会立即叫醒周围的百姓一起来救火。

那么,作为古代身兼数职的夜晚工作者,更夫们的作用非常重要。试着想象一下,如果哪一天夜里不打更了,那可能出现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延续

随着时代变迁,更夫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更夫并没有就此被后人们遗忘,我国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打更文化。

磁器口古镇通往江边的路口处,伫立着一位憨态可掬的“更夫”雕塑,左手举着灯笼,下面挂着一面铜锣,右手举着锣槌,时时刻刻正在打更报时。

如今的这个小镇,深夜的街道中依然能听到那处处打更声。每每打更声响起,都会让人沉浸在时间流转、物是人非的依旧景色之中,久久回荡。

0 阅读:3

特别的你观世界

简介:过去终究是过去,过去的遗憾不能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