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冷门而唯美的古诗词,澄澈空灵,美到极致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05-07 22:12:09

〔1〕

南湖

宋·白玉蟾

已拾诗盈箧,犹如酒满船。

湖光清似镜,俯仰两青天。

收集起来的诗篇,装满了一箱又一箱,就像满载着琼浆玉液的船儿。

南湖的湖水,宛如明镜,纤尘不染,倒映着碧空如洗的天穹,天地交融,美不胜收。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南宋道人,南宗五祖的实际创始人。白玉蟾自幼聪慧,多才多艺,集道主、诗人、书法家、画家于一身,著述颇丰。

这首诗借景抒怀,以自然景色,映照内心世界。

首两句,“诗”和“酒”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盈箧”和“满船”展示出诗人内心的丰富和充实。

后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南湖,以湖光为镜,通过“俯仰”视角的转换,充分展现出天地间的清澈与明朗、辽阔与高远。

〔2〕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三十三岁父亲亡故,便辞官回家侍奉母亲,在 “随园”生活近50年。

这首诗语言优美,言简意深,描绘了漓江至兴安一带秀丽的山水风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青山与江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由桂林逆流而上,沿着漓江一路前行,直至兴安,这里的江面开阔而平缓,江水格外清澈,连绵不断的青山倒映在水中,好像是在水中生长出来的。

在水中清晰地看到了青山的山顶,让人感觉小船,就像是在青山的山顶上行驶一般。

〔3〕

题崔逸人山亭

唐·钱起

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

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

逸人,指隐士,隐逸之人。

钱起的诗清新闲雅,长于写景,又有隐逸情怀。

钱起拜访友人,被其清幽的环境所吸引。

他说,那条通向药园的小径,被深红色的苔藓覆盖,窗外的群山,层峦叠嶂,翠绿的山色弥漫开来,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让人沉醉其中。

此时此刻,我真羡慕您能在花丛中,悠然自得地饮酒,沉醉梦中,好似那美丽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充满舒适与自在。

此诗描写了崔逸人山亭的美丽景色,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恬静的山居图,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山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施闰章,清代诗人,擅长五言诗,辞清句丽,意韵深远。诗人在春日漫步山间,被清幽的美景深深打动。

山野之中,一座寺庙静静伫立,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一抹绚丽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将山亭映照得宁静和美丽。

时值深春,不时有松花从树梢飘落,幽静的山野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走来,仿佛能听到松花落地的声音。

这首诗清新优雅,韵味十足,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那幽深宁静的山林之中,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5〕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变法失利,辞去相位退居金陵,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此诗,勾画出一幅秋江暮云图画。

大江北面,雨过天晴,阴云半开。那浓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缓慢地移动着。

航行在江面上,只见两岸的青山,蜿蜒重叠,前面似乎没有路了。正在迟疑间,忽然看到江面上出现成千的白帆。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寓情于景,借山光水色的变化体会到深邃的人生哲理: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芒。

〔6〕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翁卷,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一生都为布衣。翁卷诗风平易,简约清淡,多采用白描的手法。

满天的秋色,给晴朗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举目四望,山峦叠嶂,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际。

闲来无事,登上山顶,俯瞰山下的湖水,湖水澄澈透明,这时候,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在翁卷笔下,展示出一幅山清水秀、江天廖阔的水墨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

〔7〕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人称“诗奴”。他的诗精于雕琢,反复推敲修改,工于五律,风格幽僻冷寂。一天,贾岛拜访友人不遇,此时天色已黑,于是有感而发。

你悠闲地住在这里,附近的邻居也不多,只有一条杂草丛生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夜晚,鸟儿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晚归的僧人敲响了庭院的大门。

踏上归途,走过小桥,眼前的原野景色迷人,山顶之上白云缭绕,山石好像也在移动。

我这次暂时离开这里,不久还会回来,与朋友一起隐居,一定不会失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相映成趣,意蕴深厚,以声衬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8〕

豁然阁

宋·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豁然阁,在今江苏吴江,濒临太湖。

诗人于黄昏时分泛舟太湖,创作这首高雅淡远的山水诗。

一抹晚霞慢慢落下,一艘帆船从远处飞速地驶来,拂动明净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

凭窗而望,太湖的千顷碧波尽收眼底,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洒下柔和的清辉,忽然一阵风裹挟着雨丝而来,带来一丝清凉,也划破了夜晚的孤寂。

这样的夜晚,我会邀请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同到此相聚,共赏湖光月色。

夜色渐深,乘坐一叶扁舟返回北城时,途中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悠扬的钟磬之声。

〔9〕

韦处士郊居

唐•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雍陶在秋日寻访友人韦处士,友人不在,他却被院中绝美的景色所吸引。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将整个庭院染成一片绚烂,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

我缓步走上台阶,耳边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回头望去,一道隐蔽的飞泉,正在静静地滴落,宛如琴弦上的珠玉,奏响秋天的乐章。

夕阳西下,走出院门,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色也失去了往日亮丽的色彩。

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耸立在山间。一条溪流从竹林穿过,溪水上空,暮霭沉沉。

这首诗清幽雅致,有声有色,为读者展现出一个静谧、优美、充满诗意的秋日画卷。



1 阅读:3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