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六首最美的诗词,送给亲爱的母亲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05-10 10:43:52

五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这个充满温情与浪漫的季节,母亲节翩然而至。

母爱,是无尽的海洋,宽广而深沉,承载着生命的航行,托起希望的星辰。

母爱无言,她的博大与深厚,如春风和雨,润物细无声。

〔1〕

邶风·凯风

——《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百善孝为先”,是我国自古信奉的美德,这首诗即是先民孝敬之心的反映。

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在酸枣树新发的嫩芽上。枣树的嫩芽茁壮成长,枝干渐壮,母亲抚养儿女辛苦繁忙。

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在已经成材的枣树上。母亲既贤惠又慈祥,儿女们不成才,真是辜负母亲的养育。

清凉的泉水来自浚邑城外,反过来可以滋养浚邑,母亲养育七个儿女,却还要让母亲辛勤劳作。

黄雀都知道用清和婉转的声音,唱悦耳动听的歌,母亲养育七个儿女,却没有人去抚慰母亲的心。

诗中运用《诗经》常见的比兴和重章叠唱的手法,用“凯风”比喻母亲的抚育,“棘”比喻年幼的孩子,深入地描写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读后令人深思。

〔2〕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一首母亲的赞歌,

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仕途失意,漂泊无依,饱尝世间人情冷暖,愈发体会到亲情之可贵。五十岁任溧阳县尉后,他接母亲同住时,往日的情景浮上心头。

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为将要远游的孩子精心缝制新衣,一针一线都寄托着对孩子的祝福与牵挂。

母亲担心孩子远行后,迟迟回不来,于是将衣服的针脚缝的细细密密的,使它能更结实耐穿。

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与教诲,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晖的恩泽,无论如何努力,孩子也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情。

这首诗从心田自然流露,清新淳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情感,千百年来,触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3〕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清代诗人,为“毗陵七子”之一。他一生怀才不遇,家境清贫,曾四方奔波,寄人篱下。

公元177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了生计,黄景仁不得不远走他乡,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母,心中悲痛难忍,写下这首催人泪下的诗篇。

我将要离开家,以谋生计,掀起门帘,依依不舍地与年迈的母亲辞别,白发苍苍的老母眼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的泪水。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不能留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抒发出诗人与年迈的母亲分别时,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悲凉与自责。

“此时有子不如无”,道出无数子女心中的无奈与心酸。

〔4〕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清代戏曲家,文学家。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篇, 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穷无尽的,她心中尤为开心的,是过年之际,游子归家,一家团圆。

母亲为我缝制的那件棉衣,针脚细密的,一针一线,都承载着她的牵挂与不舍;家书里的字迹,墨痕如新,一笔一划都流淌着母亲无尽的思念与期盼。

当我见到母亲时,她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唤着我的名字,关切地询问我旅途的艰难。

作为人子,我深感愧疚,未能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也不敢向她诉说在外的艰辛和劳苦,生怕她为我担忧。

〔5〕

墨萱图·其一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这是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表现了游子思念至亲的真挚感情。

萱草,亦称“忘忧草”,自古以来萱草花就是中国的“母亲花”。

北堂,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灿烂的萱草花,在北堂下竞相绽放。南风吹拂,萱草花随风摇摆,它是为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扉,深情地注视着远方,担心远行的游子,在路途上的辛苦跋涉。

想到对父母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与母亲的联系日渐减少。每次仰望那片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疏于奉养双亲的愧疚。

诗中用萱草暗喻母亲对游子终其一生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皆是如此。

孟郊在《游子》中说:“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6〕

思母

宋·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与恭,宋末元初九功寺僧。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离世,唯留老母贫苦独守。与恭虽出家,但仍时时接济母亲。母亲走后,只剩下满腔的思念。

当目睹寒霜将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曾无数次倚着柴门,期盼我的归来,如今,她再也不会到门口等我了。

记得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为了生活,我只好典袈裟,换取一些微博的粮食,只为奉养母亲,尽一份孝心。

这首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述说平凡之事,但那份赤子之心,那份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0 阅读:61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