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的重离子放疗技术,疗效可以媲美手术?

郑于臻 2024-02-20 07:21:07

我不是放疗科医生,也不太懂放疗技术,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一直以来,我很少聊这个话题。

但是最近,重离子放疗被频繁提起,甚至有人提出,其疗效可以和手术相提并论。所以今天,我想抛砖引玉,谈一下自己对早期肺癌重离子放疗的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放疗的原理

放疗,是局部治疗的一种。

手术是一把刀,看到哪里切哪里。

而放疗更像一盏灯,看到哪里照哪里。通过照射使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从而让肿瘤死亡或失去增殖能力,发挥治疗效果。

基于发射的射线不同,放疗可以分为光子放疗和粒子放疗。

常规放疗属于光子放疗,而重离子放疗则属于粒子放疗。

肿瘤往往位于体内较深的区域,射线要到达这个区域,通常需要穿透多层组织器官。

光子射线在穿透这些组织器官的时候带来的损伤较大,会导致相对明显的能量衰减,所以它像是一颗直勾勾发射的子弹。

而粒子射线在穿透这些组织器官的时候带来的损伤较小,相应的能量衰减不太明显,所以它更像是一颗可以躲避障碍物的巡航导弹。

所以,我们说,重离子放疗更适合深面组织,一方面可以减少副作用,另一方面其效果还不会打折扣。

一项新兴技术,在取得良好的成绩以后,往往会被人们寄予厚望。

重离子也是一样。随着这个技术被越炒越热,甚至有坊间传闻,重离子放疗技术处理早期肺癌,其效果和手术相当。

真有这么神奇吗?

研究分享

这是2023年11月发表在<胸部肿瘤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研究由日本重离子放疗肿瘤学院研究组(J-CROS)发起,在日本国内的5个重离子治疗机构中开展前瞻性性研究。

研究入组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被诊断为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重离子治疗的患者,照射野针对肺部病灶,不涉及纵隔区域的淋巴结。

最终,有136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接受了重离子放射治疗,包括117名临床IA期和19名临床IB期患者,其中,有50名患者缺乏组织学病理证据。

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肺的外周,属于周围型肺癌(97%)。

整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6个月。

截至末次随访,有36名患者出现了复发(36%),其中,远处转移是最常见的复发模式,占比75%,具体复发情况如下图所示。

截至末次随访,有24名患者出现死亡(17.6%)。

分析显示,5年总生存率 81.8%,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91.2%,无进展生存率 65.9%,局部控制率 91.2%,生存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该群体平均年龄74岁,为了屏蔽高龄带来的影响,作者选取年龄在77岁以下的患者进行分析(中位年龄 69岁)。

分析显示,该群体的远期效果强于总体人群:5年总生存率为 90.8%,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 93.7%,无进展生存率为 76.7%,局部控制率为 94.6%。

外科治疗效果

在接近5年的随访时间中,采用重离子治疗方案的早期肺癌,死亡比例为17.6%,复发比例为36%,5年总生存率为 81.8%、无进展生存率为 65.9%。

因为重离子治疗没有移除肿瘤,所以不能用无瘤生存率。

但是,本质上,这种无进展生存率和术后的无疾病生存率是一个意思,即表示肿瘤的控制效果。

那么手术情况又如何呢?

有几个关键数据,可供参考:

1. JCOG0802研究——IA期的治疗数据:

同样是在日本开展,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在实性成分百分比超过50%且病灶最大径不足2cm的群体中,实现了5年生存率>90%且5年复发率12%的治疗效果。

实性成分百分比超过50%(甚至包括50%的实性结节),毫无疑问,JCOG0802的入组患者是IA2中最具侵袭性的所在。

换句话说,真实治疗的IA1-IA2效果,应该要好过这个生存数据。

而在2024年2月,研究者将JCOG0802中的实性结节作为关键亚组进行分析,并刊载在<柳叶刀.呼吸病>杂志上。

数据显示,即便这部分预料中效果不太好的患者,在积极的手术治疗后,也可以达到5年总生存率>85%、5年无疾病生存率>80%的优异表现。

2. IB期患者治疗效果又如何?

这是2022年发表在<ESMO Open>上的一项研究,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纳入T2N0M0患者1050例。

生存分析显示,在积极手术和化疗的前提下,可以实现5年总生存率80%,5年无疾病生存率67.7%。

外科治疗效果

这是以上几个数据得到的生存数据比较。

单从数据来看,手术似乎可以带来更好的生存情况乃至疾病控制。

但从严谨性上来说,它们并不适合直接这样比较。

第一、从入组患者平均年纪来看,重离子治疗毫无疑问会更吃亏一些。

前文重离子治疗平均入组年龄70+,而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只有60岁。

尽管接受重离子的患者经评估具备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但在高龄的大背景下,入组患者更短的自然寿命,毫无疑问将对总生存率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针对重离子治疗,为了屏蔽此方面的干扰,或许无进展生存率(5年,65.9%)更值得关注。

第二、从分期比例来看,重离子治疗组中,绝大多数都是IA期患者。

入组136例患者,其中IA期117例,占比86.0%;磨玻璃肺癌占比42.6%。

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但其5年无进展生存率仅仅65.9%,远低于JCOG0802的87.9%,两者相差近20%。

这背后的差异,可能来自两方面:

1. 从操作看,肺癌手术包括原发瘤的切除和淋巴结的清扫。

前者可以让我们透过影像看本质,明确肺癌的生长亚型及具体比例,是否携带高危因素(气腔播散/脉管浸润),是否出现胸膜侵犯以及侵犯的具体层次(PL1/PL2)。

后者可以让我们清除暗藏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发现隐匿性转移的淋巴结,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期。

而以上全部因素,均为是否需要积极开展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2. 从信息来看,肺癌手术可以获得足够的组织量。

这有助于开展准确的基因检测以及MRD随访,而这些都是保障肺癌患者长治久安的关键信息。

尽管穿刺一样可以获取病理,但也伴随着针道种植的风险,若因此引发种植转移,那确实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肺穿刺到底会不会增加胸膜种植机率?看看国内顶尖专家怎么说>

3、从诊断情况来看,重离子治疗入组患者136例,其中缺乏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有50例,占比36.8%。

在缺乏足够病理诊断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临床判断,可能会纳入一部分良性患者。

作为前瞻性开展的临床研究,尚且有这么高的占比,那么在真实世界中,这个比例可能就更高了。

那么,在真实世界通过接受重离子治疗实现所谓“长治久安”的患者群体中,良性的比例占到了多少?这背后的水分,又有多少?

谁知道???

写在最后

肺癌诊疗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过去的认知。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重离子治疗也是其中的一环。

在越来越清晰的肺癌认识下,把这些方法更好地组合并嵌入整体的治疗方案中,应用到患者的身上,确实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肺癌治疗效果好,是一个全盘激活的过程,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都会对现有的治疗过程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面对新生事物所带来的新的希望,很多人难免陷入一种不太理性的狂热中,认为新的一定就是好的,而旧的就理应被抛弃。

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三驾马车,作为既往治疗手段的中流砥柱,自然就成了某些新治疗手段为了凸显自身优势的假想敌。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只要有新药上市,但凡其客观缓解率数据稍微好一点儿,就会有声音开始鼓吹:“去化疗时代”即将到来。

chemo-free,即chemotherapy-free。

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不管是靶向还是免疫,疗效最好的临床研究,到最后都离不开化疗的辅助。

在术后治疗领域,靶向有ADAURA:化疗+奥希替尼;免疫有KEYNOTE091:化疗+帕博利珠单抗;

在晚期一线领域,靶向有FLAURA2:化疗+奥希替尼。免疫就更不用说了,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的各路大神,都紧抱着化疗的大腿不松开。

局部治疗领域也不例外,作为新型放疗的代表性手段,重离子治疗因其特殊的物理特点,可以在更大的安全性基础上,给靶器官造成更有力的打击。

于是乎,“不用开刀就能治好”、“手术打击拖垮身体”,“无创高效免手术”、“Surg-free”,诸如此类的论调此起彼伏……何其相似,呵呵。

且不说在手术技术乃至工具的高速发展时代,现在的肺部手术早就可以实现极小的伤口,切除范围也更加精确,整体创伤比原来不知道要小多少。

更重要的是,手术为何是最适合早期肺癌的治疗方法,这背后绝不是单纯手术者水平有多高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体系的功劳。

没有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我们可能遇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而没有发现,最终没有办法实现精准的肿瘤分期;

没有手术完整的原发肿瘤切除,我们将无法全面地评估肺癌的病理特点,包括生长亚型、分化程度、高危因素,即便我们愿意冒着种植转移的风险开展肺穿刺活检,但过小的样本量以及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将使这样的病理报告存在先天的缺陷和偏差,从而无法对早期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准确的判断。

没有手术条件下充足的组织量,我们更是无法开展有效的基因检测乃至MRD随访。

从影像到病理,从分期到基因,以上4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缺漏,都会导致病情误判,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单看影像,我们有的时候连良恶性都不能保证,更遑论肿瘤的侵袭性了。

这是我最近接诊的一个患者,从CT来看,右下肺病灶为混杂磨玻璃改变,结果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为低分化(微乳头20%),并且携带高危因素(气腔播散)。

他们说数学很强的,可以语文free。

他们说体育很厉害的,可以文化课free。

他们愿意free就去free吧。

只要你还想考清北,就别听他们的。

明明已经摸了一手好牌,就不要任性地乱打。

认真地谋篇布局,看清形势,权衡得失,分清主次轻重,走最优化的那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 阅读:1

郑于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