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扬州抗战“第一枪”发生地——六圩古渡

扬州人文历史档案 2024-02-01 14:25:04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当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当时,日军8个师团兵分两路,沿沪宁铁路和宁杭公路西上和北进,12月6日,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形成包围之势。

12月13日凌晨,日军第11师团步兵第十旅团少将旅团长天谷直次郎率部从镇江坐船北渡,在扬州城南郊施家桥江边的六圩渡口一带登陆,企图在天亮前攻占扬州城。但是骄横的日军却没有料到,在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的情况下,他们却遭到扬州军民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指挥这场战斗的,就是中共特别党员、著名的东北军将领常恩多。

一、扬州抗战第一枪在六圩打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常恩多率领东北军第57军第111师开赴抗日前线,担任长江下游北岸靖江、南通、泰县等几个县的戒备。

上海失守后,日军沿长江而上。当时,57军的112师在长江南岸江阴一带防守失利,伤亡惨重,被迫退回苏北灌云县一带休整,江北一带只有111师孤军作战。111师原来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们怀着国恨家仇,奋力杀敌。连日激烈作战,部队还未来的及休整,中将师长常恩多便接到了赶到扬州布防的命令,他立刻率部昼夜赶路数百公里,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中共特别党员常恩多将军)

然而别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常恩多还有一个秘密身份:早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经中共中央批准,常恩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特别党员。常恩多早已下定以死抗日的决心,他对将士们说:“东北早已经让鬼子侵占了,我们现在无家可归,那就在扬州跟鬼子干!我早就想把这条命交代在抗日的战场上了,弟兄们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干?!”将士们齐声高喊:“愿意!”

常恩多带领部队很快赶到江边,部署警戒线。战士们挖战壕、筑工事、埋地雷,随时准备阻击登陆的日军。

1937年十二月十三日(农历冬月十一日)凌晨,天色微明,江雾濛濛。在施家桥都天庙废堡和六圩渡口一带的宽阔江面上,悄然出现了几个鬼魅般的魔影——数艘敌舰载着大批日军和坦克,朝岸边悄然驶来。当时,鬼子的如意算盘是:趁着天黑悄悄登陆,然后突击前进,赶在天亮前占领扬州城。

然而令日军没想到的是,他们才登上岸,还未辨清方向,就遭到早已经埋伏好的中国军队迎头通击,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顿时阵形大乱,鬼子兵们东西鼠窜。扬州人民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第一战,就此打响。

二、常恩多亲自操炮轰击敌坦克

被我军枪林弹雨打懵了的日寇,重新整顿之后,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设在六圩渡口的我军阵地猛扑。师长常恩多命令预备队662团一部,将仅有的两门平射炮布置在指挥所两侧,猛轰进犯的日军坦克。顿时阵地上炮火轰鸣,子弹横飞,硝烟弥漫。经过反复的拉锯战,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

在异常激烈的战斗中,日军的火力优势充分显示出来:停泊在江面上的日军大口径舰炮,对中国守军造成极大威胁,150毫米的日军舰炮,只需一发炮弹就能摧毁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阵地,常恩多部队伤亡惨重,被迫接连放弃六圩渡口等阵地,将部队分散在扬圩公路两侧的褚坝、邓庄和陈庄一带继续阻击日军。

                                                           (老照片显示当年六圩之战情景)

战至当日上午9时许,日军终于占领了江边军事要地都天庙,并出动十几辆坦克沿扬圩公路直扑扬州城。常师长率部坚守林家洼阵地,阻敌前进,然后再逐次撤退。这林家洼位于扬州城南4公里处,这里是一片开阔地,利于敌机械化部队推进,却不利于我军阻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寇,常恩多临危不惧,他让战士们利用集束手榴弹组成火力网,炸得日军坦克接连起火。

战斗最激烈时,从指挥所观察孔已经可以看到日军的坦克一边炮口喷着火舌,一边高速冲过来。常师长冒着弹雨赶到平射炮阵地,亲自操炮,摇动手柄,降低炮身,通过瞄准镜将炮口对准“咔啦咔啦”辗压上来的日军坦克,猛地拉动火绳。只听平射炮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呼啸着冲出炮膛,几十米外的日军坦克顿时窜出浓烟烈火,敌人的进攻又被打下去了。

                                                         (中国军队阵地前被击毁的日军坦克)

由于111师的奋力抵抗,日军受到重大伤亡,当晚没敢继续攻击。14日一早,从上海方向飞来几批日本军机,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战士们顿时血肉横飞。鬼子每次发起攻击前,都是用飞机和大炮猛轰我军阵地,然后坦克开路强攻过来。几个回合下来,111师的两个营便伤亡惨重,无法抵挡蜂拥而至的鬼子。而此时,配属111师作战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部的8个保安团,刚与日军稍一接触,便丢下枪枝,四下溃逃。

据常恩多长师长的副官刘唱凯回忆: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大批日军挑着膏药旗,在挥舞着战刀的军官威逼下,从江边向我军阵地涌来。等敌人冲进有效射程之后,我军即以准确的轻重机枪火力,把敌军一批批击倒在阵地前。利用敌人大乱的当口,我军投弹手小组分头冲上去,甩出一颗颗手榴弹。倾刻间,阵地前沿硝烟弥漫、爆炸声声。血肉模糊的鬼子兵们尸体,就像秋后收割的麦捆,铺遍了一马平川的旷野。

                                                                (六圩反登陆战斗示意图)

由于111师的激烈抵抗,登陆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伤亡惨重,当晚没敢继续攻击。夜幕降临,江边日军点起篝火做饭,江面上游弋的日舰不时朝北岸盲目射击,漆黑的江面不时火光一闪,一发大口径炮弹便呼啸着飞过头顶,在远远的后方村庄里炸响。火光闪处,烈焰腾起,百姓哭嚎着扶老携幼往扬州城方向逃难而去。然而,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更闪动着支前百姓们的身影。

常恩多派出几个夜袭小组悄悄摸到日军阵地,约摸十多分钟后,漆黑的江边突然响起手榴弹的激烈爆炸声,团团火光闪耀,伴随着“捷克式”轻机枪的猛烈射击声,隐约传来日军的惨叫声……又过了半晌,夜袭组的战士们肩扛手提着战利品,兴高采烈地跑回了阵地。这边,我军夜袭凯歌而旋;那厢,扬州城里的支前队和救护队也忙碌着送来弹药和干粮,同时抬下伤员。

                                                   (当地百姓推着装满弹药的独轮车支援前线)

在六圩抗登陆反击中,第111师广大官兵在师长常恩多的带领下,英勇杀敌,激烈的战斗从13日凌晨一直持续到14日中午。广大扬州人民冒着枪林弹雨,主动支援前线。男人们或推着装满弹药的独轮车,在田埂上奔走;或抬着担架迎着炮火,往后方抬伤员;更有大娘小媳妇们在各自的家里烙面饼,供前方将士吃。这些,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齐心抗日的不屈精神。

战至14日中午,日军又有一部从霍家桥登陆,对111师形成了夹攻之势。为避免被敌人包围,常恩多被迫撤出了施家桥阵地,率部退至仙女庙。日军一路搜索前进,最终于日落时分占领了扬州城。

此后,东北军111师又先后在仙女庙和昭关村等地阻击日军。其中,昭关阻击战,从1937年底打响,直至1939年3月10日止,共计一年零3个多月时间,有效地迟滞了日军对高邮、宝应等地的侵犯。名不见经传的昭关小村庄,也一时名声大振,成为埋葬日军的战场。

由于中国军队坚守沿江阵地,狠狠打击登陆的日军,此后又有效进行层层阻击,滞止了日军实行大迂回包围南京的计划。与此同时,南京的中国守军过惨烈战斗也开始分批从下关码头渡江西撤至安徽;或由仪征等地渡江北上,到达江淮地区。日军妄想扎紧南京守军口袋的阴谋可耻破产。

(日寇侵占扬州时间图)

对此,《日军侵华战争战例选编》“南京战役”条目中讲到:当时,日军虽然合围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但却未能全歼中国军队。其原因之一就是:沿沪宁铁路北上的日军,渡江后受到我国军民的沉重打击,被迫停兵。导致原计划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占领江淮地区的战役设想,未能实现。

从1937年至1939年,日军北进的计划因为施家桥和随后的一系列战斗,而推被迫推迟了整整两年。

三、昔日鏖战地,今朝成公园

2023年初秋的一个上午,笔者沿着当年的扬圩公路骑车一路南下,来到六圩古渡口,寻访86年前那一场震惊全国的“扬州抗日第一枪”发生地。

长江岸边,花木绽开鲜艳的花朵,草丛织成一片片青色。眼前,除了望不到尽头的漫长堤岸,就是滚滚东去的混浊江水,并没有任何当年的建筑物。原来,因为江水回旋、多年冲击北岸,造成扬州境内施桥镇一带持续大面积塌江。86年前日军入侵扬州时的登陆点——六圩古渡口早已消失无踪影了,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历史。

                                                         (当年的战场已经变成了灯塔公园)

当年枪炮轰鸣,硝烟弥漫,厮杀呐喊的抗日战场,如今已经修成了一座漂亮的灯塔公园,成为人们游玩戏嘻的好地方。

昔日的古渡口之处,如今修建起了一座场景式模型小品,真实反映着民国那个时代的渡口景像。

(古渡口修建起一座场景式模型小品)

然而,史书却记载了这场英勇的战斗,还有当地村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支前的事迹。施桥永顺村的村民王纪龙,当年战斗打响时,他不仅勇敢地开枪射杀日寇,还带动村里年轻人冒着炮火,用独轮车往前线运送弹药和粮食。然而时隔80多年,这些令人尊敬的抗战老人们均已过世了。站在长江岸边,可以清晰地看见对面的镇江焦山。

​                                                                   (长江对岸就是镇江焦山)

伫立江边,极目远眺:江水烟波浩渺,近处远影,几艘巨轮悠然行驶,宽阔的江面上不时传来“嗡—嗡”的沉闷汽笛声。

                                                           (千里大运河从这里汇入滚滚长江)

此时此刻,眼前仿佛又弥漫起烈火硝烟;耳畔仿佛又响起一阵阵激越、高昂的冲锋号;天地间回响着“——冲呀,杀鬼子啊!”的呐喊声……

六圩古渡,“扬州抗日第一战”发生地,彪炳千秋!

0 阅读:76

扬州人文历史档案

简介:介绍扬州人文档案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