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旦关掉GPS,全球导弹将一夜之间“变瞎”?只有这2国除外

盛世需点兵 2024-04-25 06:30:05

“可以说美帝坏,但不能说它菜。”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树敌无数,曾挑起了多场侵略战争。

美国如此嚣张跋扈,主要依靠两点:美元、美军。

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与黄金一样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美军装备精良,武器先进,号称“指哪打哪”。

美国称霸世界,还有一个资本:GPS。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发射导弹时,都需要用它来定位。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手前,先行关闭了伊军的GPS,让它们的飞弹变成了无头苍蝇。

遭受美国“GPS制裁”的国家数不胜数,如阿富汗、伊朗等等。美国甚至还对中国进行过“GPS讹诈”。

如果美国关闭GPS,全世界的导弹,恐会一夜之间变瞎。

不过,有两个国家除外。

那么,它们是谁?有什么资本硬刚美国?

美国如何发起GPS“制裁”?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将开发一款军事用途(武器系统、军舰、飞机等)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并在20多年后,日臻成熟,一跃取代了美国海军原有的NNSS(Transit)卫星导航系统,它就是大名鼎鼎的GPS。

美国不断往太空发射GPS卫星,总星座早已超过30个。

GPS一经问世,便受到世界诸国的追捧,还逐渐衍生出了民用赛道。

GPS就相当于导弹的眼睛,因此导弹的威力再大,没有一双“明眸”也难以精准命中目标。

而GPS的控制权,就牢牢地掌握在美国手中。

所以,使用GPS的国家,一旦惹恼美国或者让美国感受到威胁,美国就会关闭特定地区的GPS信号,让那些敌意国家的导弹,都变成“睁眼瞎”,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

很多人好奇,GPS是无源定位系统,它只需要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而无须向卫星发射信号,美国是如何阻止那些敌意地区或者国家使用GPS的。

让GPS失灵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让若干个正好在目标物上方的卫星暂时离线,便可让一大块区域的定位失去准确度。正如当年克林顿在声明中所言:“我们证明了在美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有选择地在区域范围内断开GPS信号的能力”。

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杀伤面积”太大,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美国一般不会这么做。

第二种:开启GPS反欺诈模式。

这种模式的原理也不复杂,即加密军方使用的P电码,让它转化为Y电码。

只有获得授权的GPS接收器,才有对译本,能让Y电码再译回P电码。

简而言之,只有美国人允许的接收器才可以使用P电码。

除了反欺诈模式,美国五角大楼也可以重启“SA选择可用性模式”。

模式一旦启动,就会故意播送有关该卫星位置的不准确数据,或故意使卫星上的时钟出现同步误差,从而使C/A的精确度下降到100米。

当然,在千禧年克林顿总统宣布停用GPS的SA政策以来,美国就未再用过这种方法。

美国郑重承诺,不会再次使用SA。

这种加密方式虽然可以阻止美国的敌人利用GPS技术,但也会给美国的非军方用户带来不便。

最后一种方法,相对完美一些:干扰GPS信号。

美国常用的干扰方式,大体分为“压制式”和“欺骗式”。

所谓压制式,就是使用大功率阻塞或压制接收机,让它完全失锁并一直处于搜星状态来完成干扰作业。

“欺骗式”干扰也有两种即自主式欺骗、转发式欺骗。

所谓自主式,就是从信号源头入手,就类似于发骚扰短信的伪基站。

转发式,则是在信号内容上作文章。

延迟信号后,让接收机收到错误的信息,从而将其与卫星间的距离进行错误计算。

除了这三种外,还有一种不太常用的方法:分区用户码。

总结而言,虽然美国阻止特定地区使用GPS没有相对完美的方法,但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都使用干扰或欺骗等手段,阻止敌人使用GPS。

美军在跟塔利班作战时,充分具备了在特定目标区域内干扰民用信号的能力,利用机载或地 面干扰发射机,在不干扰世界其他用户的前提下,使塔利班武装无法获取精度为的民用信号。

同时,地区干扰还能防止塔利班分子利用持有的接收机通过卫星跟踪美军目标。

未雨绸缪,“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一旦得罪美国,即使有再先进的武器,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可美国一旦关闭GPS,那些导弹甚至是战斗机,都将失去作用。

没有自己的定位系统,是非常可怖的。

不过,有两个国家并不担心美国的“GPS制裁”,它们分别是中国、俄罗斯。

早在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后,中国就开始考虑打造自己的卫星系统,并制定了“灯塔计划”。

不过,当时中国改开刚刚起步,资金方面并不充足。

体量庞大的苏联,则在1982年发射了首批三颗。

3年后,西安卫星控制中心的陈方云提出,研制中国自己的双卫星定位系统。

计划公布后,外界提出了三个问题:GPS系统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还需要双卫星定位系统呢?

该系统以我们的技术水平可行吗?我们应该划拨经费吗?

尽管如此,国家还是按照陈方云的早期规划,在2000年发生了两颗卫星,即北斗一号A和北斗一号B。

得名北斗的灵感,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2003年北斗系统初步投入使用,被应用在农业部渔业司、军队、边防部队和消防部门。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北斗系统大展身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利用我国气象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从太空勘察偏远村庄受灾情况,通过北斗引导救援队伍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点,然后通过短信传输系统的功能,详细报告灾情情况。

2018年12月27日,也就是北斗二号发布六年后的第二天,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发布,面向公众发布。

理论上,中国从那天起就向全世界提供北斗服务,但由于卫星的位置,最初只有非洲和亚洲国家能够有意义地使用该系统。

如今,北斗系统早已发展成熟,2035年我们还将迎来北斗系统第四代。

北斗系统被广泛运用在军事和民生上,是一款可以与GPS媲美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有了“北斗”,我们便不再受制于人,不必再担心美国进行“GPS制裁”。

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放弃使用GPS,投入“北斗”的怀抱。

比如我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

2011年,巴基斯坦核力量代表团,访问当时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测绘导航办公室参谋部作战部),也就是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总参谋部星基导航办公室)。

在中巴双方签订的一项协议中,明确写道:巴基斯坦将可以从卡拉奇地面站获取其特别安全的信号空间和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的许可,以换取对北斗卫星的监督。

巴基斯坦陆军还能够通过最初为Paksat 1R通信卫星建造的地面站使用北斗系统的位置反馈和短消息服务。

很多人都说,北斗问世这么多年,也没真正见过。

其实不然,我们的智能手机导航中,都内置了北斗系统。

2021年,中国支持北斗系统的智能手机产量达到3.24亿部。这相当于全国智能手机年产量的94.5%。

2023年,全球约300款不同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全球定位,美国并非一家独大

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继承自苏联,名为GLONASS。

1972年苏联宣布开发GLONASS,并在1982年10月12日发射了首批三颗卫星。

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9月24日,GLONASS正式宣布运行。

1996年俄罗斯对其进行全面扩容,包括21颗标准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运行中的卫星数量急剧下降,这意味着GLONASS无法作为独立的导航系统使用。

2008年9月12日,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下令在2012年之前耗资670亿卢布(18亿欧元)重新完成格洛纳斯系统。

尽管 2010 年 12 月 5 日运载火箭误发射,导致三颗卫星丢失,完整的 GLONASS 系统在 2011 年再次可用。

2013年7月2日,一枚质子-M火箭再次坠毁,再次摧毁了三颗格洛纳斯卫星。

最初,GLONASS是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俄罗斯军方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

后来,该系统也被批准用于民用,并且可以在终端设备中实现4.5至7米的精度。

除了中国的北斗和俄罗斯的GLONASS外,还有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印度正在建造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日本在建的准天顶系统。

所以说,美国如果关闭GPS,全球导弹都成为睁眼瞎,是不太准确的。

参考文献:

17 年前的今天,中国人赢得了与欧美的这场竞争

中国“北斗”30年:闪耀星空 服务世界

1 阅读:331

盛世需点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