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主席交待: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再打你四十军棍

栩说历史 2024-04-19 19:38:46

如果说起解放战争,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国民党跟我党之间在战场上反复的拉锯和较量,可以说为了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国共两党之间,都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准备彻底将对方解决掉,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

但是历史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际上战争的胜败与否,真正取决的细节,还是那些关键的节点,可以说节点能够胜利,才能真正决定战争是否能够胜利。

而对于解放战争来说,最关键的节点之一,便是济南战役。

爆发于1948年9月份的济南战役,可以说让整个华北并华东的国民党战略形势全面崩盘,自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对于北方的控制,可以说走向了末路,而自古以来,北方就是兵源和人口的重镇,失去了北方,国民党彻底败亡的命运,就成为了板上钉钉的现实。

因此在济南战役发动之前,毛主席对于这场战役可以说高度重视,甚至于专门嘱咐了负责济南战役的两员“虎将”:王建安和许世友。毛主席用了一句经典的京剧台词,来对两人进行了一番“敲打”:如果济南战役打败了,我先把许世友给明正典刑,然后再打你一顿板子。

不熟悉许世友和王建安的人,看到毛主席这段嘱托,大概率会觉得很疑惑:为啥毛主席用这么草莽的语气,来嘱咐这两个人呢?难道党的干部不应该直接用党的纪律来约束吗?

其实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如果你了解许世友和王建安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这两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许世友,有个诨号叫“和尚”,原因是他曾经在嵩山少林中练过拳法,堪称是党内的一个“高手”,而且许世友这个草莽习气是很重的,当年曾经为了小事顶撞过毛主席,最后完全是被主席的个人魅力和人格给折服了,所以说在党内也流传这么一句话:“许和尚除了主席的话,谁都不听”。

而王建安跟许世友的经历,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出身贫苦,而且早年间还因为地主欺压,一怒之下把地主家整个烧了,这件事发生以后,王建安自忖在家里待不住了,刚好这时候红军经过王建安的家乡,他就主动参加了红军,成为了一名战士,后来在反围剿、长征中屡建战功,可以说也是一员我军中的“悍将”。

按理说,这两人性格相似,经历相似,至少也应该是好友,但是巧就巧在,这两人属于一见面就掐架的那类人,互相之间爆发矛盾不是一次两次了,其中最大一次矛盾,是在抗日大学学习的时候,因为许世友本身出自红四方面军,而四方面军跟张国焘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那个时候四方面军内部就开始大肆追究起“张系分子”。

这事一搞起来就扩大化了,直接牵连到了许世友,许世友一怒之下,就打算带着一群自己的老战友,直接回到四川打游击,但王建安这时候在抗大负责组织工作,得知了这件事,就先汇报了毛主席。

从结果上来看,王建安做的完全没有问题,及时对党内的思想动向做出反应,确保了党内不再因为这种情况分裂,绝对是大功一件,但是许世友这种“江湖习气”的人,当然不会这么想,他从此对王建安有了记恨,觉得王建安属于“高密分子”,不能够信任。

所以有了这段前因后果,毛主席自然会事先调和两人的关系,毕竟用兵作战,将帅不和才是大忌讳,如果不及时调整两人的关系,一旦到了打仗的时候出岔子,那可就太严重了。

况且许世友和王建安要面对的敌人,也是超乎寻常的强大,这个人就是国民党的名将王耀武。

说起来,王耀武也算是我党的老对手了,从根据地时期,就参与过多次围剿,还曾经让红军早期的名将寻淮洲以及胡天桃败于他手。而在抗日战争中,王耀武更加战功赫赫,从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一直到常德会战,几乎我们今天知道的知名战役,王耀武都曾经参与其中,战绩更是彪炳,在国民党内,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王耀武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因此,许世友和王建安,要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不得不说,毛主席的魅力和他的影响力,在党内是毋庸置疑的,在毛主席亲自劝解后,许世友主动找到了王建安,两个人吃了一顿饭,在酒桌上,许世友端起了酒杯,向王建安敬了一杯酒。

王建安则拿起酒杯回敬过去,按照江湖上的说法,这顿酒也标志着两个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济南战役中,两人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由许世友率兵直接进击济南,而王建安则为许世友打配合,两个人的默契度非常高,最后逼得王耀武不得不龟缩在济南城中不敢出来。

在之前的莱芜战役中,王耀武的部下李仙洲所部已经被粟裕全歼,气的王耀武说出了那句名言“五万头猪抓三天都抓不完”,而这时候的王耀武,已经山穷水尽,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济南战役,就这样以我军大获全胜而告终,王建安和许世友的配合,也就成了我军战史上一段难得的佳话。

后来的王建安和许世友,成为了一对“损友”,相互之间经常互相交流,彼此开玩笑,一直到了后来许世友听说王建安去世,一边流着泪,一边说到,王建安这个人太可恨了。

或许这个时候许世友的心中想的,是曾经跟王建安相处的岁月,一幕一幕在眼前闪过,可那都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的命运和时光,跟历史相比,显得如此渺小和伤感。

6 阅读:1875

栩说历史

简介:栩说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