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医验药”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的?为什么不能“研医验药”?

深水聊养护 2024-05-04 06:53:13

第一个提出“废医验药”的人,就是那个历史上第一个“中医黑”——俞樾

俞樾是道光年间人,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和经学家。还担任过任翰林院编修、河南的学政,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

俞樾

而让俞樾真正出名的,是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反中医”著作——《废医论》

在这本书里,俞樾对于中医的评价就一句话——“医可废,药不可尽废”

当然那个时候不兴说什么“废医验药”,说到底也没有什么验药的手段。所以俞樾的这套说法在学术界有个统一的名称——叫“废医存药”

就是废除传统中医理论,俞樾觉得这都是些巫术糟粕,完全扯淡

但要保留好既有的中药,俞樾认为中医是中医、中药是中药,中药是经验产物,是有临床背书的

“废医存药”这套思想在俞樾这一代还只是萌芽,他并没有手段也没有那个号召力,将这套思想付诸于实践

所以俞樾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培养“接班人”,继承自己的思想传统

那么俞樾的“接班人”是谁呢?

嚯~~大名鼎鼎的民国大思想家——章太炎!

章太炎

章太炎几乎是全盘接受师傅俞樾的“衣钵”,他也是一名坚定的“废医存药”思想的拥护者

章太炎在自己的学术著作中留下了大量“废医存药”的记录:

“五行说在中国医学上应该早予扬弃的”“中医的好处决不在五行生克的理论方面,五行生克也指导不了中医的临床实践”

但章太炎还只是一介学者,他虽然认同师傅俞樾“废医存药”的思想,但也缺少具体行动的手段

所以章太炎也教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可就不仅仅是继承思想了,而是实打实的有想法有手段有行动力,将“废医验药”(这时候已经变说法了)付诸于行动

这个徒弟就是著名的“民国第一中医黑”——余云岫

余云岫

1906年余云岫赴日留学,碰到了刚好在日本做汉学交流的章太炎,并从章太炎那里全盘接受了当年俞樾《废医论》的思想

余云岫学成归国后,就在1928年2月民国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废止中医案”

自此“废医验药”正式成为一种观点和实践,走上社会舞台

所以俞樾——章太炎——余云岫这一支,从清朝道光年一直到民国这整整一百年里,“废医验药”从一种思想最终成为了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提“研医验药”,而非要将中医理论置于死地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正是因为“研医”失败,这才有了“废医”

简单来说,就是“研医”这事早干过了

俞樾写《废医论》的过程,就是“研医”的过程

《废医论》原本

之前说了俞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士大夫别的本事没有,引进据典本事不小

举个例子,《废医论》里有一个章节叫《证古篇》,俞樾将中医2000年的历史扒了个底儿掉,证明传统中医理论源自古代巫术且依然保留了大量巫术色彩

俞樾通过大量考证证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著作者非宗非源,这些人写的东西往往都是“猎奇”,这种东西不足以采信

俞樾还借用《左传》里的一句“尽心力可以侍君,舍药物可也”,来证明圣人从不崇古奉经刻板保守等等

总之俞樾一本《废医论》里80%的内容都在讲自己是如何得出“废医存药”这个结论的

你可以质疑俞樾带着目的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想要推翻俞樾的论证,中医人自己得有拿得出手的论点论据来和俞樾当面锣对面鼓的“干一仗”

可刚说了,俞樾那是任过任过翰林院编修。按照清朝官制,担任这个岗位的必须是科举考试中榜眼或者探花出身,那都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顶尖的存在

论学术功底有哪个中医敢跟俞樾叫板?

所以你会发现要给很奇特的现象,俞樾发表完《废医论》,当时的中医界几乎没人站出来说一句“老爷子你错了”这样的话

全部装鸵鸟,把头插土里全当没听见、没看见

因为大家也知道,俞樾的学术功底摆在那,和他辩论就是找死,索性不管不问

所以俞樾的“研医”过程证明传统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这才有了保留中药废止中医理论的“废医存药”

中医粉们也别觉的不服,过去半个世纪新中国学术界没少在“研医”上花费功夫,最终的结论也是“不知所以然”,普遍的共识和几百年的俞樾基本一致,要想发展好中医,中医理论废了也就废了

当然为了避免中医粉的“不适”,我们明面不会说这就是“废医验药”

至于到底是什么大家自己细品就好了

0 阅读:9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