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医学生先后自杀:苦学一身救人本领,在现实面前却难以自救

格子的江湖 2024-03-22 19:58:44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短短一周之内,广西南宁第一人民医院,两名医学生相继自杀。

明明寒窗苦读数年学了一身的救人本领,在规培制度面前却无法自救走向绝望,究竟是怎样的现实促使他们迈向了深渊?

2024年3月14日,在读研三的27岁麻醉科规培生林生,在医院职工宿舍的卫生间里割颈自杀,待到宿舍回到宿舍后发现,他已经倒在了血泊中,颈部三处伤口,没了生命迹象。

回溯林生的生前,他曾向家人以及相恋七年的女友多次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很累很疲惫,带教老师经常责骂他们,给他们压力却又不想担责任。

或是正是因此,林生打消了毕业后继续留在这家医院的念头,转而成功签署了另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只要拿到规培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入职。

他的三年规培期即将结束,但医院却卡着他的规培证不给他,还要求他退回规培期间的工资。规培生期间可怜的工资或许不值一提,但规培证相当于医学生的命脉。

作为一名医学生,如果想要真正走上岗位成为一名医生,必须学历证、学位证、规培证、执医证四证合一,缺一不可。

悲剧没有止步于此,2024年3月19日,也就是林生自杀的五天后,这家医院又有一名22岁的实习生烧炭自杀,被人发现时,他平卧在地上,身旁放着炭盆和空药瓶子。

虽没有关于这位22岁实习生的更多报道,但同一家医院内,两名医学生相继自杀,想不引起舆论的注意都难,对此该医院回应称,两起事件属实,两名死者确实是规培生和实习生。

很难说这两起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但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名为“维特效应”,指的是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和传染性。

尤其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成员共同存在某一种情绪,但缺乏应对的手段和宣泄渠道,如果有个体选择一种方式发泄,其他个体就会倾向于模仿。

我们理应要警惕“维特效应”,但抽丝剥茧后又不难发现,如果不是和林生有着同样的遭遇和绝望,如果不是心理防线本就处在崩溃岌岌可危的边缘,又何来悲剧之上的悲剧呢?

兔死狐悲,莫过于此。

02

可令人最为悲戚的是,最初选择走向绝望的林生似乎也不是源头,在他以前,另有一件医学生自杀事件已经在网上掀起过惊涛骇浪。

2024年2月23日,湖南省人民医院26岁的规培生曹丽萍,在提交完最后一份病人病例后,走进医生值班休息室的卫生间内,将门反锁,割颈自杀,只留下一封遗书。

而后经家属曝光以及媒体报道,这起悲剧于3月份登上热搜。

曹丽萍在遗书里以悲凉的语调写道:

“我真的好累,想回去休息了……世上本就没有公平,怪我自己是不合格的牛马,熬不下去了。对不起了爸妈,生养之恩,来世再报。”

生命最后的3个小时里,她也没忘记自己的工作,坚持在电脑上把最后一份病例提交完毕,确认自己已经完成了当天所有工作后,才面色疲惫地走进休息室的卫生间,将门反锁。

谁也不知道林生有没有在网上看见过曹丽萍的悲剧以及她那封遗书,但他们两人走向绝望的方式太过于相似了,时间线上也相隔不远,看起来很符合“维特效应”。

可这三起悲剧真的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效应就能够一言以概之的吗?寒窗苦读八年学了一身救人本领也见惯了生老病死的他们,内心当真就如此脆弱不堪吗?

在这里不得不普及一下医学生的规培制度。

规培制度是已经实行多年的一项重要的医学教育制度,存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医生的平均质量,确保对病人负责。

但由于不同规培医院之间的规培体验天差地别,导致规培生们的体验也天差地别,有人觉得自己的规培体验良好,有人则觉得自己的规培体验差到不能再差,比廉价的劳动力还要廉价。

总结下来无非是收入待遇差、工作强度高、学习收获少。

03

医疗行业论坛丁香园曾对规培生做过一项月收入调查,结果近三成的规培生表示自己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部分一线城市头部医院里的规培生,每月工资也只有2000元左右。

以湖南省人民医院的曹丽萍为例,已经26岁的她每天的工资仅有70多元,算下来月薪不过2000元出头,租不起房,看不起病,维持基本生活都是种奢侈。

与可怜薪水如影相随的是高强度的工作量,曹丽萍千余字的遗书里,共出现了10次“加班”、9次“请假”、6次“事情做不完”、4次“猝死”、3次“不能休息”。

科室里缺人,她一个人要做三个人的活,工作压力散落在各种事无巨细的琐碎里,最疲惫时她曾连续加班近43个小时,就连生病请假也不被允许。

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不是大量丰富的学习收获,而是对自己价值感体现的迷茫。

那些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往往都是些琐碎繁杂的事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写写病例、跑跑腿、打打杂,难以学到真正的本事。

一位规培生倍为感慨地说:

处在医院鄙视链最底层的我们,被当成最为廉价的劳动力,带教老师知道三年后不会再有交集,只想用我们,不想教我们。科室里那些勾心斗角的戏码也因此不加掩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每天都想着逃离那种环境。

虽然谁都知道熬过三年规培就能奔向更好的前程,但长达三年的艰难何其难熬,遇见不讲究的带教老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莫大的痛苦,稍有不慎就会彻底崩溃,滑向绝望的深渊。

就像曹丽萍一样,她的论文已经顺利通过,只要再坚持两个多月就能完成规培结业考试,就有机会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这些她自己比谁都清楚,可她在遗书里却写道:

“明明一切都那么那么美好,可是我不想看见了,没日没夜的加班,既然早晚要猝死,那就让我自己选择方式吧。”

压死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长久以来的每一根稻草。促使他们崩溃的,不是瞬间的情绪失控,而是长久以来积压的极度疲惫和绝望。

说来也真是讽刺。

他们见惯了生老病死,以救死扶伤为目标,苦读八年成就一身救人的本领,救得了无数人却唯独无法救赎自己,最终夭折在成为医生的路上,距离终点只剩咫尺距离。

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值得整个医疗行业为之深思,我们的规培制度是时候该做出所改变了,不要让医学生们再发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悲鸣。

0 阅读:351
评论列表
  • 2024-03-23 00:19

    [祈祷][祈祷]

  • 2024-03-23 11:19

    人居环境优良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3-23 20:22

    请问曹丽萍的老师没罪吗,建议曹丽萍的父亲好好找她聊聊

格子的江湖

简介:解析热点事件,做一股清流,写天写地写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