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死于谦后,朱祁镇真的后悔了吗?看看王振死后的待遇就明白了

醉风文史 2024-04-29 21:03:09

朱祁镇被抓去瓦剌后,明朝这边的朝堂炸开了锅,朝臣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帝这一仗竟然把自己打没了,在此多事之秋,让年幼的太子朱见深继位对大明王朝来说显然不是最优选择。

群臣们也担心瓦剌方面会利用明英宗做文章,向朝廷不断索要好处,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决定拥立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至于身陷瓦剌的朱祁镇,不好意思,只能当个吉祥物了。

朱祁钰做了皇帝,那朱祁镇的利用价值就荡然无存,瓦剌也就无法以朱祁镇为人质,继续敲诈大明,为了继续发挥朱祁镇的“余热”,让其搞乱明朝内政,瓦剌决定将他送回大明。

景泰八年,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复辟,史称“夺门之变”,而夺门之变的发生,注定了于谦必须要死,在《明史》记载中,朱祁镇为于谦之死感到后悔,那他是真的后悔了吗?

“夺门之变”的性质

于谦在土木之变发生后,不仅稳定了朝局和人心,还迅速组织起反击力量,在京师保卫战中战胜瓦剌,几乎立有再造大明之功,而这也让于谦获得朱祁钰的信任。

在景泰朝,于谦是站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座大山,朱祁钰的信任和器重是对于谦的认可,同时也为于谦招来很多人的嫉恨,无数弹劾于谦专权的奏折如雪花般呈到朱祁钰桌前。

虽然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诬陷无法动摇朱祁钰对于谦的信任,但这也让更多人对于谦产生不满。

当朱祁钰重病卧床时,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因为朱祁镇的独子朱见济已经夭折,大明王朝没有储君,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正统继承人当属被朱祁钰废去太子之位的朱见深。

于谦与商辂等几位内阁重臣也倾向于复立朱见深,这样才不至于引起朝局动乱,然而,这样做符合大局,却不符合石亨、徐有贞等权奸宵小的利益。

他们谋划夺门,帮助朱祁镇复辟,绝对不是因为所谓的忠君,而是为了捞取从龙之功,从而冲击于谦的位置,从于谦手中抢夺权力。

被囚禁在南宫七年之久的朱祁镇,和石亨、徐有贞等人达成默契,一方重新登上皇位,一方杀于谦,得到朝权,所以在“夺门之变”发生后,朱祁镇不想杀于谦从而背上杀忠臣的坏名声时,徐有贞才会说出那句:“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徐有贞将英宗复辟的合法性与于谦之死联系到一起,于谦不死,复辟就是“谋反”,于谦死了,他们才是“师出有名”,最终,朱祁镇下旨以“迎立外藩以树私恩”的谋逆罪名将于谦处以极刑。

朱祁镇的悔意

严格来说,于谦对朱祁镇是有恩情的,当初大臣们提议接回太上皇朱祁镇,而朱祁钰对此却疑虑重重,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个王朝怎能存在两个皇帝,接回朱祁镇的风险太大。

朱祁钰屡次敷衍或者干脆拒绝接回朱祁镇的提议,对于谦来说,放弃朱祁镇显然也是最利己的选择,但于谦从来不是忠于某一个人,而是忠于大明,从稳定朝堂的大局考虑,于谦劝朱祁钰接回朱祁镇。

于谦立身正派,“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源于他不肯拿财物交好太监王振,在被朱祁镇派人抄家时,家中除了朱祁钰赏赐的蟒袍、剑器之外,竟然没有什么其他值钱的东西了。

与于谦清正廉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于谦死后,由石亨推荐继任兵部尚书的陈汝言,不到一年就因犯罪被撤职抄家,抄出的钱财珠宝数以万计,朱祁镇得知以后质问石亨,于谦在景泰朝受到重用,死无余资,陈汝言为何有这么多?

石亨能怎么回答?只能无言以对。后来大明边境屡次遭受侵略,朱祁镇经常为此发愁,恭顺侯吴瑾就一旁进谏说,如果于谦在,肯定不能让敌人如此嚣张,一番话让朱祁镇“默然”。

百姓们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知道是于少保从瓦剌铁蹄下保住了大明江山,拯救了数以万计百姓的身家性命,因此当朱祁镇要处死于谦时,“天下冤之”,甚至连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都为此叹气哀伤。

《明史》记载,对于处死于谦一事,朱祁镇也感到后悔,那么他真的后悔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最直接的证据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给于谦平反。

于谦的身后事

朱祁镇夺回皇位之后,在下令处死于谦的同时,还下诏为王振正名,他不仅为王振立雕像祭葬招魂,还专门在智化寺为王振建立旌忠祠。

王振几乎被所有人视作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而且就算没有土木堡之变,王振的胡作非为也注定他将以奸佞宦官的身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结果朱祁镇又是祭祀,又是建祠,仿佛他才是保卫大明的功臣一般。

与王振死后的待遇相比,于谦的功劳仿佛成了笑话,家人被流放边疆,“罪名”刻板宣示天下,甚至还有教谕上书请求诛灭于谦全族,并处死他所推荐的全部文武大臣。

朱祁镇复辟后在位七年时间,在此期间,但凡朱祁镇有所后悔,他完全可以给于谦平反,即便不平反,也可以赦免被判处流放的于谦家人,可朱祁镇偏偏一件都没做。

也许有人会说朱祁镇是皇帝,肯定不会给于谦平反,这是打自己的脸,可问题是,历史上也有甘愿被打脸认错的皇帝,那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误会魏征后,下令取消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远征高丽归来后,李世民后悔了,不仅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还重新为其立起墓碑。

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才是后悔该有的态度,而反观朱祁镇却什么都没做,这又何谈后悔之说。

朱祁镇的儿子宪宗朱见深在即位数年后,才勉强答应给于谦平反,赦免并加恩其家人,朱见深身为人子,不方便直言父过,只能托词说朱祁镇早就知道于谦是冤枉的,为于谦平反是他的遗命。

这手掩耳盗铃的帝王心术,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2 阅读:377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