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真相曝光,他的死本可以避免!

ai车说 2023-02-04 22:01:04

胡鑫宇案终于尘埃落定。

今天上午10点,胡鑫宇事件发布会召开,通报了相关调查结果。

困扰了人们110天的各种谜团,也被一一解开。

1. 胡鑫宇遗体是如何发现的?

1月28日,在距离致远中学不远的一个储粮仓库厂区内,仓库门卫在对粮库例行巡查时,他的狗突然往陡坡深处树林跑去。

追过去后看到“吊了个雨裤样的东西,仔细一看,下面还有这小孩鞋子……”

公安机关赶到现场勘查,对死者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确认为胡鑫宇。

2. 录音笔内容是否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

勘察人员在胡鑫宇身上发现录音笔,其中在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23时08分录制的两段音频里,胡鑫宇均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

“没有意义了,已经快零点了,今天可以的,因为我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今天就准备去死。”

公安通过对录音笔中的音频文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录音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

3. 尸检结果如何?

全身骨骼完整,且未检出常见的农药、鼠药、安眠镇静类成,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

简单来说,没有任何外伤,也没有服毒,只是自杀。

4. 为什么之前大规模搜索没找到,最后却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找到遗体?

对于这一粮库,警方先后开展了4次搜寻,包括建筑物、粮库旁厂房。

但胡鑫宇的尸体缢吊地点位于院内9300平方米的树林区域内,当时植被茂密,警方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加上单位巡逻人员表示没有人进入,就没有继续深入,而是让单位员工自查,因此没有发现遗体。

换而言之,警方的确存在搜寻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综合各种证据,胡鑫宇确定是自杀无疑,尸体发现地点也是原始第一现场,曾经的各种阴谋论猜测都是谣言。

至此,该事件的离奇色彩消散殆尽,事实也变得无比清晰:

胡鑫宇因为学业压力过大,产生了自杀意愿,因此逃离学校,用鞋带结束了自己的生明。

真相如此直白,却又刺痛人心。

拨开迷雾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自杀背后,到底是什么逼死了年仅15岁的胡鑫宇。

从官方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鑫宇的入学成绩在1303名高一新生中排名第65名,并因此进入重点班。

很多人想不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怎么会想不开呢?

所以不少人觉得这一定是阴谋,胡鑫宇是被害了。但事实上,正如网友所说: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胡鑫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进入高中后,胡鑫宇开始了与初中截然不同的生活。

他的成绩虽然十分优秀,可在重点班却不够突出,在本班65名学生中排名第58名,时常被同学碾压。

开学后不久,他发现自己渐渐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在他的笔记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各科的测验成绩也愈发不理想,从初中时的名列前茅,到高中班级里的吊车尾,这对胡鑫宇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恰巧胡鑫宇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的苦闷也只能在笔记中体现。

“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也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从那时起,厌学的情绪开始在他心中不断蔓延。

自杀之前,他曾多次和同学说: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压力大,活着没意思,是不是约着去跳楼。”

在社交软件上也有他的留言:“试着销声匿迹,原来真的无人问津。”

那么,早已亮起红灯的心理状态,父母有所了解吗?

9月27日,胡鑫宇和母亲通话时说:“妈妈,我想哭。”

当胡母追问原因时,胡鑫宇说自己不适应新环境,吃不好也睡不着。

十一期间,胡母特地赶来陪伴了孩子一段时间,胡鑫宇还让哥哥给自己网购了录音笔。

在一开始的报道中,胡鑫宇购买录音笔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为了记录课堂笔记,二是想要记录一些个人感悟。

现在看来,录音笔可能只是他记录内心情感、疏解情绪压力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积压的痛苦太多,终究还是压垮了他稚嫩的肩膀。

在得到胡鑫宇失踪消息的那一刻,或许胡母心里已经有了猜测,才会在当时肯定地认为孩子已经被害。

正如网友所说:母亲无法接受自己对孩子情感需求的疏忽,导致了孩子的轻生,因此心理的负罪感驱使她不断地推卸责任。

她在学校门前示威、在网络上发声、给官方施加舆论压力,是在追求真相,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救赎。

所以当真相出现后,有人立刻调转枪口,指责胡鑫宇的父母,强调他们才是杀死孩子的真正凶手。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胡鑫宇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底层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只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不懂得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们才是胡鑫宇离去后,最悲痛的人。

确定胡鑫宇为自杀后,还有许多人将责任归结到了孩子身上:

“心里脆弱”“承压能力差”“小小的孩子哪来那么多烦恼”……

人们总是强调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却忽略了,大人眼中的世界与孩子完全不同。

大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重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却总是忽略孩子的心理状况,也因此让我们见到了太多悲剧。

还记得留美学霸张一得吗?

单亲爸爸张岳倾尽所有培养出了学霸儿子——张一得,自己也成为了一位知名育儿大V。

然而故事却在张一得20岁时戛然而止,他在埃默里大学自杀了。

在人们眼中,张一得考上了名校,等待他的是光明的未来,为什么要自杀?

这一切,都和父亲张岳的完美教育不无关系。

张岳在孩子一岁时离婚,带着儿子来到了广州郊区,在一座山上安了家。

他为了教育孩子,放弃了高管职位,卖掉了市里的房子,将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儿子身上。

投入一切,就意味着要求回报。

他对孩子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因为没有工作,张岳靠在网络上“众筹”的方式,供儿子上昂贵的私立学校。

因此,张岳要求儿子一得为资助人准备聚餐,洗菜、切菜、做饭,80人份的餐食都由这个比灶台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完成。

张岳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拍照、录视频,再展示给所有资助人。

成长在众目睽睽之下,张一得没有半点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上小学时,张岳还给他制定了一条不可打破的规则:“你从今天开始到小学毕业,如果这六年中没有考100分,不能考第一名的话,爸爸就会罚你。”

这些所谓的独立锻炼、严格要求,是张岳眼中是最有效的育儿手段,但他从来没有问过儿子:你愿意吗?

张一得曾经在自己的留学申请书中写道:

“我作为一个小男孩讨厌这种生活方式。

有一次,我在卧室里赤脚踩到一只臭虫,在换衣服时,不得不把它从水泥地板上刮下来。那些虫子,还经常在挂在荔枝树下晾着的衣服里产卵。

因为我们的屋顶是金属的,雷雨也让我感到可怕,那些时刻尤其可怕...... ”

父亲眼中世外桃源的家,是张一得眼中可怕的地方,可面对父亲对自己的付出,张一得说不出一句不好,于是只能不断责怪自己。

张岳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实现了看似辉煌的教育成就,殊不知,代价是孩子逐渐扭曲的内心。

近年来,由于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各种原因,青少年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

胡鑫宇自杀事件,也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希望为人父母者都能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异常行为。当孩子与平日状态不同时,要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必要时,还可以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其次,要注重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了解孩子是否存在过高压力,由哪些原因导致,做孩子真诚的朋友,才能更好地引领他走向健康的道路。

最后,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生命无法重来,人生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走得更远。

0 阅读:513

ai车说

简介:工科男 工程师 技术狂徒 爱车 爱思考 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