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入手,解析战国时期韩国的兴衰

龙龙说历史事 2023-12-23 16:10:20

地处战国时期七大国之中的韩国,是当时最为弱小的国家,它的诞生源于韩、赵、魏三家,共同瓜分了昔日的晋国领土。

实际上,韩国与晋国有深厚的血脉联系,之所以能得到独立,主要缘于韩氏先祖韩武子,曾协助晋国曲沃封君攻占晋地,为国家的统一立下不朽战功,并因此获得封赏——韩原之地。

此后,韩氏家族世代承袭晋国政权的重要职位,成为晋国的权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往往离不开祖先的贡献与励精图治。

自韩武子以来,韩氏家族历经数代传承至韩厥时期,韩厥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据记载,当年赵氏家族惨遭屠戮,唯独赵武幸存下来,成为屠岸贾滥杀无辜的历史见证人。

韩厥画像

幸运的是,韩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保住了赵武的生命,使赵裔得以延续。若干年后,晋景公生出兴复赵氏之念,同样是韩厥鼓动晋景公,将先前属于赵氏的土地及爵位归还给赵武,从而重铸赵氏的辉煌。

这件恩情为韩氏家族赢得了赵氏的敬意,两者从此结盟。韩厥与赵武先后登上晋国的权力之巅,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后来,六卿逐渐垄断晋国的政治权力,其中以智氏势力最为强大,他们试图借联姻之机,吞并范氏以及中行氏,却最终反倒导致自身覆亡。

在智氏被突袭灭亡后,赵、韩、魏三家趁势崛起,全面控制晋国朝政,促成了日后的韩、赵、魏瓜分晋国的大局,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著名的“战国七雄”格局,韩国也因此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后人所铭记。

前言

战国时期七雄纷争,其中的韩国家族,尽管与晋国同祖同源,然而在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对曾统治过自己的晋国,表现出任何的怜悯或者同情。

实际上,若回溯韩国历史的源头,我们会发现它可以追溯至曲沃武公时期的韩武子;然而,若要探究韩家族真正崛起的契机,就不得不提及韩献之子。

韩武子画像

那么这位韩献子究竟何许人也?答案即为篇首我们所提到的那位,以其刚毅果断的方式,维护了赵氏孤儿的韩厥。

他之所以能够获封韩献子,跻身于晋国六卿行列之中,原因在于六卿在晋国拥有着统领军队的权利。

在晋国,衡量一名卿大夫的权势大小,通常遵循以下标准:领土范围、爵位等级以及军事大权。虽然军事大权看似居末,但实际上却是决定领土范围与爵级高低与否的关键因素。

韩厥能以其公正严明的态度、深思熟虑的智慧,以及尽忠职守的品质成为了六卿之一,继承了军事大权,这无疑预示着韩氏家族,即将在晋国内部取得重要的地位。

而且,韩厥的阅历丰富,处世稳重,将其全副精力投入到了晋国内务外交事务上。他从晋灵公时期起便担任五代宰相,使晋国得以一度振兴复苏。

同时,他也保住了韩氏家族在晋国的权贵地位,黄河之北由此开始有了韩、赵、魏三强分立的局面。

韩、赵、魏三家分晋

第一,灭智伯,三家分晋

韩国的历史发展轨迹中,韩厥这位昔日伟人无疑是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更为重要且标志性的事件,应是从韩赵魏三家共同剿灭智伯开始计算。

赵氏在智伯欲将其毁灭的威胁下,不得已背水一战,与之展开殊死搏斗;赵氏消亡后,韩氏及魏氏自然顺理成章地取而代之,智伯凭借着强大无比的军事实力,企图独自掌控整个晋国。

在那段时期,唯有赵氏一直坚守信念,保持与其对抗的姿态。同比之下,韩氏和魏氏无论实力还是影响力,均无法望其项背,遂各自秘密联手赵氏,最终成功围攻并铲除智伯。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在韩康子统治时期,尽管最为薄弱的韩氏力量,已然超过普通诸侯国的水准,而其背后显然是韩赵魏三家,共同制服智伯这一胜利果实的支撑。

晋国有深厚底蕴且实力雄厚,韩氏、赵氏、魏氏作为该国的顶级权贵,其所拥有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视。

相形之下,原本实力最强盛的智伯,因其过度骄纵和对权力的追逐,引发了韩赵魏三家的抵触与反抗,最终遭到覆灭,其历史进程戛然结束。

智伯覆灭之后,韩赵魏三家着手进行分割晋国的筹划事宜。在卿大夫实力逐渐崛起,君主地位逐渐衰微的背景下,晋国的实权渐渐落入韩赵魏三家手中。

智伯

随着韩赵魏三族逐步壮大自身实力,晋国国君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冲击,进而如同傀儡般失去了原有的自主性。因此,韩赵魏这三位卿大夫,便开始设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

此时正值承编,韩氏已传至韩景侯掌舵,经过通盘考虑与谋划,韩景侯携手魏赵两家瓜分晋国,最终成功跃升为诸侯级别的势力。

实际上,韩赵魏三家分割晋国之后,韩国的历史正式步入新篇章。然而,若将其与世界各国版图相比较,我们可知韩国周边强国林立,如此环境使得韩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脆弱渺小。

显而易见,身处其中的韩国,若不学会游刃有余地谋求各方利益均衡,必定难以立足于乱世之中。

第二,申不害变法,韩国变强

处于战国七雄之列的韩国,所处境地犹如被群雄环伺于其中,疆土四方皆为诸侯盛强,这无疑使得韩国谋求生存之路变得异常艰险重重。

至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这段时期,诸多诸侯国纷纷掀起改革浪潮,旨在使其国家富强壮大。致力于变革大业的韩国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申不害出任韩国丞相之后,大力推行改革政策,在他任相期间达到了顶峰。

申不害的改革事业历时长达十四载,尽管韩国在战国七雄之中,仅是一方微不足道的小邦,但凭借着锐意更新的决策,韩国逐渐发展壮大,其他诸国不敢轻易侵犯韩国领土。

宜阳城遗址

然而遗憾的是,就在申不害离世后没多久,秦国毫不留情地攻下了韩国的核心阵地——宜阳城。

实际上,尽管得益于申不害的变法举措,韩国国力有所增强,然而面对实力同等或更为强大、同时亦在进行改革运动的诸侯国,韩国显得颇为弱小。

如此看来,即便韩国拥有申不害变法政策的加持,实际上仍然是诸侯国中的一弱小势力。诚然,韩国曾成功兼并郑国这个比自身更为弱小的邻邦,但对比于如秦国、楚国乃至赵国、魏国等大国,韩国的领土范围依旧显得微不足道。

纵然历经申不害的改革,韩国却依然无法向这些强国拓展疆域。因此,可以说,申不害的变法成果,仅仅给予韩国一定程度上的自我防御能力。

第三,屡遭欺凌,终为秦灭

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经过申不害推行的那次革新运动后,韩国只在韩昭侯执政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繁荣昌盛景象,然而生命无常,随着韩昭侯的辞世离世,韩国亦步入迅速衰落阴霾之中。

申不害画像

更何况当时的韩国地理地势委实不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面临严重的外来侵袭威胁,楚国、赵国、魏国与齐国的时不时进犯倒也可以忍受。

但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秦国,无尽无休地向韩国发起猛烈进攻,这才是导致韩国逐渐走入绝境的罪魁祸首。毕竟,秦国与韩国一衣带水,相互邻接,秦国若欲挥军东讨六国,韩国必将首当其冲,任人鱼肉。

于是乎,我们不难明白为何秦国对韩打击之频繁。当时,秦国的对外政策正是大名鼎鼎的“远交近攻”,致力于与距离较远且未接壤的齐国,以及燕国建立友好关系,而对于近在咫尺的韩魏两国,则毫不留情地发动战争。

特别是针对韩国,每次秦国夺取韩国国土一寸,自身国力便得以增强几分,同时意味着韩国国力又削弱几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韩国愈发颓废虚弱,秦国攻击之势便越加强烈,俨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面对强大如斯的秦国,韩国显得疲倦不堪。然而,真正将韩国推向绝望边缘的,却是秦国对韩国所控制的,上党地区的强行占领。

上党郡守并不同意臣服于秦国,而是转向赵国寻求庇护,此举引发秦国极大愤怒,继而随即触发了秦赵两国间的长平大战。

尽管上党郡守有意无意地,挑起了秦赵两国的战争,然而,鉴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上党终为秦国所占领。或许正因为这场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秦国洞悉了韩国的险恶用心,终于决定出动大军彻底摧毁韩国。

秦国灭韩

韩国亦因此成为秦国,在众多诸侯国中,开刀屠戮的首个受害者,实在是因为韩国自身过于孱弱。

传闻韩国大力研制的弓箭堪称天下无双,但即便如此,面对秦国这等强大对手,韩国仍显力有不逮,哪怕韩国的弓箭再锐利锋芒,终究无法抵挡秦国铁骑,摧枯拉朽般的侵略步伐。

总结

我们首先从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地的历史事件开始,深入剖析了韩国在战国时代的光辉历程。韩非原本协助曲沃武公成功篡位,颠覆晋国原有政权,继而担任晋国的卿大夫一职。

此后,韩非的后代韩厥,以仁义之心保护了赵氏孤儿,并且成功地在晋国五个朝代中,担任了卿大夫的重要职务,从而稳固了韩氏家族在晋国的尊贵地位,同时也为后来韩、赵、魏三家,裂土封疆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自从韩氏在晋国的卿大夫身份演变为诸侯国之后,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由于韩国地处强国环伺的境地,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仅有的潜在势力只有被其吞并的郑国,以及势力微弱得无法形容的东西二周两个公国。

其余周围的诸侯国,实力均超过韩国。面对这种困境,韩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求自我保全。于是乎,就出现了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这场重大改革举措。

申不害改革石像

然而,遗憾的是,申不害乃至未能改变韩国国力薄弱的事实,仅仅让韩国繁荣昌盛了短暂数年。尤其当秦军持续发起进攻时,今日侵占韩之一城,明日再夺取韩邑一片,步步紧逼,直至最终彻底灭亡了韩国。

回顾韩国的历史征程,尽管已经历了长达一百七十余年的岁月洗礼,但它能够在众多强大的诸侯国的,重重围堵之中顽强生存下来,实在是难能可贵。然而终究难逃亡国灭种的厄运,成为了秦国颍川郡的领土。

参考资料:《史记·韩世家》《三家注史记》

2 阅读:269
评论列表
  • 2023-12-23 19:59

    韩国老老实实在晋国当个上卿多好,三家不分秦,哪有秦国什么事

    535965 回复:
    他不分就行了吗,魏赵两国实力都比他强,如果其他两国要分,他挡的住吗,到了那个时候局势已经不是能控制的了,这个时候他要是敢阻挡人家弄不好就是智伯的下场,实际上已经由不得韩国了

龙龙说历史事

简介:龙龙说历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