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将分离,反复无常?探索超级大国北宋覆灭之谜

小辉聊古说今 2024-04-19 10:33:44

北宋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内部腐败、权力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外部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动荡,皇权更迭频繁的50多年。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这乱世弄人之际,后周时期,名将赵匡胤崭露头角,他凭借睿智和胆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千秋伟业,开创大宋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的崛起,不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为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曾经辉煌一时的北宋王朝为何会走向没落呢?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一、治国之策失误

1、重武轻文

宋太祖赵匡胤,这位曾以武将之身篡夺天下皇帝,对于武将的权力始终怀有深深的忌惮。

为了杜绝“黄袍加身”在自己部将中重演,赵匡胤果断地将文官置于武将之上,这一举措,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更是为了避免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再度上演。

        这些政策同样也酿出恶果,北宋后期武将匮乏,军队战斗力逐年下降,后世各种对辽对金战事连连败北。

2、"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宋太祖赵匡胤及其后续统治者,出于对地方将领可能掌握兵权并反抗朝廷的担忧,施行了“兵将分离”的策略。

这一制度规定,将领与士兵每三年便需更换一次,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得宋朝的军队常常陷入“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尴尬境地。

最终,这种制度导致了宋朝军队力量的严重衰弱,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被动和危险的境地。这种因小失大的做法,不禁让人深思:权力与信任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平衡?

二、朝廷决策失误和腐败亡国

1、战争决策

自北宋开国以来,便因失去燕云十六州这道门口,而屡屡受到北方侵扰,对外军事策略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代皇帝对于是战与是和的抉择,犹豫不决。有的主张抵抗到底;有的选择妥协退让,以保全王朝的延续。

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在政治决策上摇摆不定,时而抵抗,时而妥协割地求和,错失多次反抗金人良机,最终导致自己与其父宋徽宗同被俘北去,北宋王朝覆灭。

这种政策的反复无常,犹如儿戏一般,不仅未能抵挡住金兵的攻打,反而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败。

2、腐朽的统治

在历史的舞台,王朝的兴衰当朝掌权者息息相关。明君的降临,往往为王朝注入新的活力,延续数十乃至上百年的辉煌。然而,昏君的出现,劳民伤财,加速王朝的覆灭。

北宋,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昏君也不能免俗,如宋徽宗赵佶,贪图享乐之辈,懈怠政务,当朝期间新旧党争愈演愈烈;

宋徽宗赵佶任命投机者蔡京为相。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统治阶层的腐败。

宋徽宗赵佶常年沉溺于享乐,为解决财政困难,专事搜刮民财。朝廷内部大臣,以蔡京为首,投其所好,迎合皇帝喜好。腐败风气,使得朝廷内部日益腐败,黑暗无比,加速北宋王朝的灭亡。

3、 “三冗”问题,拖垮北宋经济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人员过剩和机构臃肿,常常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北宋时期尤为明显。

虽然北宋经济繁荣,但朝廷财政却时常捉襟见肘。历史教科书中明确记载了北宋时期的“三冗”现象,即冗兵、冗官、冗费,这三座无形的大山,使得北宋经济不堪重负。冗官之患,尤为突出,使得北宋官员泛滥成灾。

考取进士,本是古代最难的公务员考试,然而到了宋朝,却变得宽松许多,每届取进士人数动辄四五百人。不仅如此,北宋对宗室、亲信弟子更是优宠有加,随意授官,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授官,甚至在襁褓中的婴儿也能领取俸禄。

宗室之外,其他旁支、异姓、门客,皆可得荫补官,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官僚队伍,如同潮水般涌入,使得官僚队伍愈发庞大。

然而,这还仅仅是冗官问题,冗兵、冗费这两项问题同样严重,使得北宋经济常年入不敷出。

针对冗兵等问题,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向仁宗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直言当时内忧外困的局面,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即所谓的“庆历新政”。

然而,这些变法主张却触动了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便相继被迫离职,变法也随之流产。

北宋的灭亡,内部还存在朋党之争、权力之争、通货膨胀、 “积贫积弱”,以及存在大批官员及皇帝畏惧战争等,皆有关系,同时还面临日益严重的“”。

三、最后谈一下战争失败

公元1120年,北宋和新崛起的金国订立海上之盟,两国共同谋划攻伐辽国,北宋朝廷天真地幻想金国能助其一臂之力,收复失地燕云十六州。

现实很快打脸,金国在成功消灭辽国后,迅速南下,宋朝竟然没有什么抵抗,金兵就兵临北宋都城开封。宋朝军队似乎毫无抵抗之力,金兵很快就攻破了北宋的国都开封。

        但由于开封城内的军民虽然英勇反抗,所以金兵只能提出和谈,但是要求宋朝给予赔偿。面对强大的敌人,宋朝只能选择妥协,割地赔款,开封被劫掠一空,甚至连皇帝也被金国掳走。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在这场灾难中,普通百姓遭到了空前的灾难,统治者的懦弱与卑微让皇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皇帝、妃子等众多皇亲国戚和宝物被金人掳走,北宋就此灭亡。

尾声

北宋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内部腐败、权力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外部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但北宋的覆灭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文中图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侵权必删除

推荐阅读:

1、“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你认同吗?是确有其事,还是道听途说

2、作为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什么要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从而寻求保护?

0 阅读:25

小辉聊古说今

简介: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