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为何要陷害慕容垂?多大的怨和仇?金刀计其中真意你读懂了吗

意智说历史 2024-05-06 11:42: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谢雨桐

编辑|t

引言

所谓阴谋,重点在“阴”,行的是诡秘之道,一旦谋略被泄露则满盘皆输;

所谓阳谋,则与阴谋相对,行的是霸道,一切谋略都摆在了明面上,设局者摆明了要“坑”人,但即使如此,对方也不得不按照既定谋略,跳进设局者挖好的“坑”中。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谋臣王猛便利用了信息差,一手策划了古代第一阳谋——金刀计。

(《金刀计》漫画)

一、前秦君臣对待前燕降将慕容垂的不同态度

十六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建立部落国家的帝王贵族们还循着“马背上治天下”的老一套游戏规则,自然无法适应已历经千年有效管理的中原政权体系。而苻坚一出场便带有位面之子的基本属性:倾慕中原文明并积极“汉化”自身。

(苻坚)

苻坚一人独行在这条汉化部族的道路上终究孤独,和前代无数明君贤臣的范例一样,苻坚也在大量任命汉族士人为朝廷官员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孔明”——王猛。

苻坚不吝于放权给王猛,即使在面对宗戚旧臣对王猛的打压诋毁,苻坚也始终给王猛留足施展才华的空间。

而这种君臣间少有的信任,其实也是王猛设下金刀计的前提。

在乱世中,君臣打怪升级的最难关卡不仅在于改善民生,还在于开辟疆土,毕竟当时想有所作为的君主谁不想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光宗耀祖呢?

前燕就是苻坚初即位时的最强对手,虽然前燕内部混乱,但前秦也不敢因此轻敌强取,正在前秦君臣犹豫之际,前燕名将慕容垂投奔前秦。

(疆域图)

这对苻坚来说,简直是打瞌睡就有人递来了枕头,因为来降的慕容垂不只是一个会打仗的武夫,更是前燕威望极高的皇族中人,只是因为功勋过大、遭人猜忌,无奈逃往前秦避祸。

苻坚本就爱才,见名将慕容垂带着人中龙凤的子侄来投,更是稀罕的不行,两人可谓是“一见倾心”——其中有多少惜才的成分不得而知,毕竟慕容垂来降不仅意味着苻坚攻打前燕的一大强敌没了,前秦更是能借此事搞一波宣传:

我泱泱大国最是有容人之心,只要你有才,只管来投,我必定以礼相待。慕容垂在此时的苻坚眼里就是个行走的前秦形象代言人。

(王猛剧照)

但王猛显然不这样觉得,来投的慕容氏大多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慕容垂尤甚,且又是他国皇族,假以时日或许会成为前秦心腹大患,不如早早除掉以免后患。君臣二人在这里便产生了分歧。

二、金刀计之始末

看到隐患而不动手,这绝不是王猛的作风,故而他决定亲自布局。上文提到,苻坚对于王猛是给予了极高信任的,故而王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这个底气忽略君主的决策,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此前提下王猛便设下了“金刀计”。

(反间计)

金刀计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信息差。

先来看王猛设局前的形势:

苻坚予以慕容氏最高礼遇,慕容一家此时看似花团锦簇,但也只是暂时安全,依仗他人带来的安全感终究是不可靠的;再说前秦其他官员能看得惯这敌国之人备受礼遇吗?显然世上也没有这么多宽宏大量之人。

可见慕容垂此时的处境是步履维艰,只能夹紧尾巴,不得罪以王猛为首的一众权臣,他清楚的知道有人会对慕容氏下手,但是怎么下手、何时下手都是未知的。

而慕容垂的这点小九九对谋臣王猛来说,简直是透明的。在这里,第一层信息差便出现了,慕容垂此时处在一个防不胜防的状态,而王猛则是居高临下,看着慕容氏的一切行动。

(慕容垂)

再来看王猛是如何在苻坚眼皮子底下阴了慕容垂的。首先王猛以伐燕向导为名,任命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为军中参赞,并在出兵前夜亲自拜访慕容垂。

两人皆是当时英豪,推杯换盏间已然“惺惺相惜”,这时王猛以出征在外需借信物睹物思人为由,向慕容垂讨要信物,慕容垂不疑有他便将家传金刀赠与王猛。

(金刀)

在这种情形中,慕容垂的一切选择其实尽在王猛的掌控中。

首先,前秦给你立功的机会,你慕容垂不能不从;

其次,我前秦第一权臣来亲自拜访你一个敌国降臣,与你称兄道弟的,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你都得应承我,何况只是给一个信物。

反观慕容垂能算出王猛的想法吗?其实并不能,就算知道王猛的确要害他,但慕容垂只凭调走慕容令、拿走信物两点依然不清楚王猛的下一步是要做什么。

所以在此时金刀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慕容垂依然缺少关键信息,王猛依然站在信息高地,并拿到了下一步计策的关键信物。这就是第二层信息差。

(一切尽在掌握)

如果说王猛本人要拿着这把金刀去慕容令那里使手段,还有可能成功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存疑的,因为慕容令是个聪明人,他和老父亲慕容垂一样,都知道王猛大概率没安好心,就算有金刀为证,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但若是换成慕容氏亲信来用金刀,效果则大为不同。金刀计的“东风”便在于慕容氏亲信——金熙(叛变版)。

是的,此时的慕容垂亲信金熙已经被王猛收买。第三层信息差便出现在慕容垂亲信内部。

慕容垂自认为追随他一路来到前秦的亲信皆是可用之人,但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家可能是被迫跟来的,毕竟留在前燕还有可能被当权者杀了泄愤,小命难保,不如来前秦谋个活路。至于到了前秦跟谁混,这显然是自身难保的慕容垂不能掌控的了。

(慕容垂漫画)

但慕容令毕竟不是一个草包,即使见到父亲亲信持金刀为信,号令他回前燕,也没有第一时间就乱了阵脚——毕竟慕容一家就是从前燕逃出来的,两家的矛盾已经激化到几近无法挽回的地步,怎么能再回前燕呢?

于是慕容令对金熙进行了反复的盘问,可是以偷偷送信为由的金熙没有给慕容令把握全局信息的足够时间便匆匆离开了,留下慕容令“踟蹰终日”,最终落入王猛早已设好的圈套中。

事到如今,王猛送上最后一击——立刻上书慕容令叛逃一事,若只是上书言明此事,慕容垂一定要逃吗?

(慕容垂一定要逃吗?)

其实也不一定,毕竟这可以说是慕容令单方面的行动,若慕容垂逃了,则是真的坐实了心怀不轨的事实。只不过王猛顺手抓了亲信金熙,事件性质就不同了:

慕容垂接连收到慕容令叛逃、金熙被抓两条信息,就会迅速捋清“金刀计”的逻辑链,叛变的亲信完全可以说慕容垂是带着前燕秘密任务而来的,只不过如今任务败露,提前跑路了。这才是慕容垂真正百口莫辩的关键所在。

于是,慕容垂要想活命只能逃,而这个必定的选择恰恰也在王猛的算计之中,至此,金刀计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王猛)

由此可见,金刀计是王猛利用三层信息差设下的毒计,但这个计谋能够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二者的优势对比过于明显。

王猛显然站在信息高地,俯视全局,而慕容垂尽管也是当世英豪,但当时他寄人篱下的处境让他不管怎么选都是错,选什么都会落入王猛预先算好的方向。在这里也不得不感叹,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能轻易看清全局的本质,但若是身处局中,则是一子错满盘皆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三、王猛算无遗策下的失误

王猛固然在金刀计中算无遗策,但却算漏了苻坚的反应,他并没有按王猛的预期杀了慕容垂,而是坚定的按照自己的原先想法,对慕容垂以礼相待,将对待降将典范慕容垂的态度广而告之,狠狠给前秦打了一波广告,也算是符合先前的政治预期。

但问题来了,苻坚在金刀计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以礼相待)

若说是一无所知,其实不太可能,毕竟苻坚再宽厚待下,也是一国君主,怎么能让臣子骑在头上,对用人之事指指点点呢?再说王猛在慕容氏来投时,就已经表现出“杀之而后快”的态度,慕容垂一家已经和前燕撕破了脸,慕容令怎么会在这个关口突然回前燕呢?

事发突然,大概率是和王猛脱不了干系的。

也就是说,君臣二人在金刀计事发前,很有可能已经私下沟通过了,不然苻坚在事后也不会对王猛毫无芥蒂。

这同样可以用上文提到的“优势对比”来分析,苻坚是君,优势比王猛要更胜一筹,因此苻坚可以跳出王猛的设想,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谓算无遗策,归根结底还得看算者和被算者所站的不同位置。

因此可以说,金刀计是苻坚、王猛君臣二人唱的一出双簧戏,红脸与白脸轮番上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镇住慕容垂,效果也十分显著——慕容垂在前秦安心地干了十四年的长安市长(京兆尹)。

直到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惨败,慕容垂才回到前燕故土大展身手,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朱绍侯.论王猛在前秦的政绩和军功[J].军事历史研究,2020,34(01):1-11.

0 阅读:132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