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下书中的介绍,书中说,武松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而老虎掌力可达千斤,显然武松不可能打得过老虎,但是小说不能以常理看待。
那历史上是否有武松这个人呢?
原来啊武松打虎的故事并不是真实事件,而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
武松打虎的故事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这部作品虽然基于北宋末年王伦、杨志等人起义反抗的历史事件,但加入了许多文学加工和艺术夸张的元素。在小说中,武松是在醉酒之后,凭借勇气和力量打死了一头吊眼白额猛虎,这一情节被描述得十分精彩和生动。然而,根据历史资料的分析,人类无论有多大的本领,赤手空拳是不可能打死老虎的。因此,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施耐庵为了渲染故事的艺术特色而虚构的。
但是关于有没有武松这个人,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历史上确实有武松这个人,他出生于1055年至1126年间,生活在北宋时期,原籍河北省的清河县,但他并没有打过老虎。与《水浒传》中描述的不同,真实的武松并没有上过梁山,也没有参与过小说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相反,他是一个时常在杭州西湖涌金门一带表演武艺的江湖艺人。实际上武松最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军捉住,并在狱中含恨而死。杭州百姓为了纪念他舍命为民的精神,将他葬在西湖边上,并流传下“武松打虎”的故事。
第二种说法是,武松的原型生活明初洪武年间,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诏出使四川,功成辞官回到故里,名扬一时。徐麒请苏州(一说为钱塘即杭州)隐士施耐庵到家里当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镇环境幽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作《水浒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耐庵公。武松景阳冈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冈,黄狗变成吊睛白额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所以,无论是那一种说法,他的生活经历都与《水浒传》中的描写相差甚远。小说为了塑造英雄形象,往往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因此我们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时,应当有意识地区分历史与文学的差异。
综上所述,武松打虎的故事虽然广为流传,但它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一故事体现了人们对英雄行为的向往和赞美,也反映了文学艺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