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发源地之争:湖北黄梅与安徽安庆的“爱恨情仇”》

2024路在脚下 2024-02-18 23:20:25

年初二下午,我散步到黄梅县古塔下,看到古塔广场上到处在演绎黄梅戏桥段,所以多拍了几张照片并发到网上,并配文说黄梅戏发源地就是黄梅,没想到引起网友针锋相对。为此特意重新整理了下发源地,也结合安徽安庆与湖北黄梅的历史文化客观总结下。我特意整理了相关资料。

湖北黄梅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邻近的地域。由于黄梅县经常发生水灾,水乡人家逃难到安徽安庆等地,以卖唱黄梅调为生计,从而使安庆地带的黄梅戏兴旺发达起来。

再就是文献记载:《宿松县志》《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安徽戏曲选集》序和《中国戏曲史发展纲要》等文献都明确指出,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而唱腔方面:黄梅戏的前身是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并在周边地区广泛流传,同时因为黄梅与安庆比较近,语言文化差异也不是很大。

安徽安庆则认为,安庆是历史名城,位居长江中下游,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由江宁迁往安庆时起至1937年,它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既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又是戏曲之都。

另一种说法是上世纪湖北黄梅县来安徽安庆学习黄梅戏,学成后对黄梅戏相当喜爱,县名都改成了黄梅县。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安徽安庆,理由是当地不管妇孺都会哼唱,黄梅戏的发音也是安徽安庆地方口音。

还有一种就是:黄梅戏的前身名为怀腔,是起源于皖赣鄂三省交界一带的采茶调,又称黄梅调。清中后期,采茶调与安徽省安庆府当地民间戏曲结合,并用安庆怀宁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的雏形。

其后怀腔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府怀宁县石牌镇为中心,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最终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并且随着向周边的江西省九江市、湖北省黄冈市传播以后延伸,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当然,江西九江和赣州的网友也不甘示弱,也纷纷表示黄梅戏发源于江西九江或者赣州。理由是九江跟黄梅是隔江相望,语言腔调也很像,但是文献记载很少。

纷纷扰扰,文献记载始终没找到归属。最终也只有官方的最终定音: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总的来说,黄梅戏诞生于民间,是劳苦大众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淳朴的生活气息。因此,黄梅戏的多源之说在情理之中。再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上看,黄梅戏博采众长,是“吃百家奶”成长起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种类,所以出现各种起源的争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争议,对研究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了解和明确黄梅戏的发源地,对于研究黄梅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只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首先,发源地的确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通过对发源地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艺术风格等因素对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其次,明确发源地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黄梅戏这一文化遗产。发源地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黄梅戏的独特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和剧目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发源地的争议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不同地区和学者对于黄梅戏发源地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可以相互交流和碰撞,推动对黄梅戏的更深入研究和探讨。

当然,无论发源地在哪里,传承都是至关重要的。传承不仅仅是保留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剧目,更包括培养新一代的演员、观众和爱好者,让黄梅戏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通过教育、培训、演出和宣传等多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确保其传承不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发源地的确切位置存在争议,我们也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关注和推动黄梅戏的发展。鼓励创新和融合,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为黄梅戏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好黄梅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彩。

传承不能断,未来可期,黄梅戏的未来发展方向个人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创新与融合:在保持黄梅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和融合,尝试与现代艺术形式、科技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作品。

第二, 培养人才:注重培养黄梅戏的专业人才,包括演员、编剧、导演、音乐创作等方面的人才,提高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第三, 拓展市场:积极拓展演出市场,不仅要在国内扩大影响力,还可以尝试走向国际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

第四, 加强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黄梅戏,培养观众群体,传承黄梅戏的文化内涵。

第五, 与旅游结合:将黄梅戏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和推广黄梅戏。

第六,- 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黄梅戏的优秀作品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发源地之争由来已久,但谁都没有拿出有理有据的证据。在之前的文章中,虽然也用了一些犀利而肯定的字眼,引起了很多谩骂或者不理解。但在争议中保持理性和客观是很重要的。

就比如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了解争议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观点、证据和相关研究。通过广泛阅读、听取各方意见,获取全面的信息。有理有据才可以据理力争。

再就是避免情绪化反应:尽量避免被情绪左右,尤其是在争议激烈的时候。保持冷静,以理性的态度分析和评估信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合理的沟通才是网络冲浪者该有的素质。

可以尊重不同观点:认识到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尊重他们的观点,并尝试理解他们的出发点。

也可以分析证据和逻辑:仔细审查各方提供的证据和逻辑,评估其可靠性和合理性。依据事实和逻辑来做出判断。历史长河中,资料的碎片到处都是,只要你能找到切入点,你的观点或许就是对的。法律都支持论证分析。

也请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避免固执己见。发源地历来都有纷争,听得开心请点赞,听的不爽可以指出缺点或者不足,谩骂只会降低自己的品味。

如果有新的论证或者对我的观点不满,也可以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开放、尊重和建设性的对话。通过交流和讨论,促进相互理解和可能的共识。我的资料也是网站搜索而来,肯定也占有片面或者私心,毕竟谁都都对自己地方的文化有一种自豪感。

如果有独特的观点,也可以寻求独立的第三方观点:可以参考独立的专家、学者或中立机构的意见,他们可能提供更客观的分析和建议。

最后我也需要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思考是否存在偏见或局限性,并愿意调整自己的看法。因为一开始的文章只是说了发源地就是黄梅,但是后面网友的不理解,争锋相对,也相继发布了“黄梅戏发源地就是黄梅,不接受反驳”等措辞强烈的文章。

保持理性和客观需要一定的努力和自我约束,但这样可以促进更有意义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形成。理性的对待就像黄梅戏的发展,想要传承下去,确实需要取长补短。年轻人忙忙碌碌,关注的少,理性的去看到黄梅戏,除了陶冶情操,还可以为家乡或者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出谋划策。

当然,不同的人对于黄梅戏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方向。关键是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让黄梅戏在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你对黄梅戏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哦���

0 阅读:143
评论列表
  • 2024-02-25 23:45

    偷瓜贼鄂性不改,人家安庆几代人努力换来的果实,你们由偷改抢了[得瑟]

2024路在脚下

简介:旅游攻略,玩转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