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科学家

随众而安 2021-04-04 18:36:44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0号23点30分,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诺贝尔委员会在此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颁给了屠呦呦,共有包括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内的十位获奖者上台领奖,因其发现的青蒿 素应用在治疗中使得患疟疾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天身着紫色礼服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上台接受了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 古斯塔夫的颁奖。

获奖理由是她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抗疟疾,‘青蒿素’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疟疾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在万里之外的非洲疟疾则是恐怖的死亡之手,每年都会夺走几十万的生命。青蒿素的出现使得数百万人因此免于死亡。而创造这种新药的屠呦呦又是怎样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的呢?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坊年间一直有个说法是“屠呦呦之所以能够走上医学研究的道路,甚至日后成为了‘诺奖’的获得者,是因为屠呦呦生长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学习了很多的医学知识,起跑线就比别人要早得多”。而后据考证其实屠呦呦生长在医学世家这事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事实上屠呦呦的家庭根本就不是什么医学世家。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中,其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工作也不稳定,也只能靠出租祖辈遗留的房产维持生活。而屠呦呦之所以对生药产生兴趣,实际上是来自于她小时候曾经患过肺结核,很幸运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治疗康复过来了,所以便开始对医药学产生兴趣。根据屠呦呦的高中同学回忆说她在班上总是沉默着学习,放了学就直接回家,是一个十分低调而 朴实的女孩子。进入大学后,选择医药学的屠呦呦依然低调、勤奋仍然保持着独处的性格,在图书馆、教室总能看到她熟悉的身影,毕业后顺利的被分配到了北京中药研究所做研究员, 那么屠呦呦后来是怎么与青蒿素类药物结了缘呢?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大肆出兵越南干涉内政,可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敌人除了敌人之外还有无孔不入的疟疾,据记载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是战斗伤员的三倍到五倍,驻越美军的疟疾年发病率高达50%,

而这边的越南军队,疟疾也没放过他们,这时,越南人想起了中国,希望中国能够在控制疟疾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越南方面提出的请求,我国领导人非常重视,为了援助越南,同时为了能够解救遭受疟疾痛苦的光大黎明百姓,于是在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称为“523项目”。项目成立之后一段时间一直没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于是就找到了北京中药研究所,所长左思右想 这个项目必须找一个年轻力胜责任心强的人来负责,就突然想到了屠呦呦。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到了屠呦呦的手上。

屠呦呦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先要搞清楚这个疟疾究竟是个什么病能困扰人类数千年,让全世界都束手无策呢?然而工作的开始却十分的艰难,可以说毫无进展,感觉到难度非常大,所以就先从系统的中药经验整理入手,从传统的药物之中,发掘有效的抗疟药物,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寻找,一点一点地积累,一点一点地实验,反复地试验,

就这样在三个月间汇集了 内服外用 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方药,并在这些药方的基础上整理出以640余个方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而青蒿就在其中,也日后静静等待着屠呦呦的发现。而后在屠呦呦的带领下,经过不断的筛选,不断的实验,但得到的结果却始终无法令她完全满意,正当实验陷入瓶颈的时候,突然想起《肘后备急方》里的两句话,“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意思就是把青蒿先用水侵泡,然后裹上一层布用力的挤出汁来服用,这与中药传统的煎服用法截然不同,也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成分是忌高温。顺着思路下去,在屠呦呦第191次实验中所获得的提取物中,对疟疾中的病源达到了百分之一百的抑制率。 前后历时三年,青蒿素终于被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后来更是合成了比天然青蒿素效果更好的更强的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而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的路上,历尽坎坷,却也沉浸在科学发现的快乐之中。

1 阅读:118
评论列表
  • 2021-04-04 21:11

    屠老师巾帼不让须眉

随众而安

简介:了解历史回味历史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