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政策利好释放,携程在冬天里“发芽”

花边社 2022-12-22 18:26:41

对于处于疫情煎熬期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一份优秀财报更提振人心了。

国内领先的在线旅游巨头——携程,就发布了这么一份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45亿元;经调整EBITDA为14亿元,同比增长164%。

三季度,随着暑期旅游市场的触底反弹,以及海外旅游市场的稳健复苏,携程集团业绩再超预期。积极自救,苦心经营,决不放弃,随着四季度中国防疫政策的逐渐全面放开,携程正在走完穿越周期的最后几步。

01

春江水暖“豚”先知,携程全面反弹

按业务类型分,携程的营收分为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四大块。

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2%;交通票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4%;旅游度假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相对稳定;商旅管理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9%。除了旅游度假业务外,其他业务全面反弹,而且增速高达三四成,非常强劲。

对于Q3取得的不俗业绩,携程保持着非常清醒的头脑,它将主因归结为政策利好。

这话是事实。疫情管控对于线下体验类业务的影响最大,而携程所在酒店旅游业正是线上无法替代的业务场景。其他实体零售门店至少还可以通过电商、直播、朋友圈来拓展业务,但酒店旅游业不能。这些年,携程非常重视通过线上营销引流、做内容种草,甚至用VR等新技术搞云旅游直播,但都无法取代实际旅游的体验。只要政策不松口子,任你能力最强,谁也没有办法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追溯一下疫情三年来携程的财报,其营收几乎都与防疫政策的松紧度息息相关。

比如今年上半年,国内多个城市实行了严格的封控管理制度,健康码、行程码、核酸、落地隔离7+3等层层要求,让人们的出行成本和风险大幅增加。一季度因为春节放假、管控城市不多而影响较小,但二季度的冲击就非常明显,携程的营收同比大跌了31%。

但到了今年三季度,市场利好终于来了,而且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区域市场一起来。于是,携程立即在今年三季度迎来了国内市场复苏、国际业务狂飙的可喜势头。

2022年6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打响了纠正地方层层加码过度防疫折第一枪。后来又相继出台了第9版防控方案、20条等一系列政策。高层这些政策,打破了地方土政策横行的僵局,使得各地之间的人员出行、物流逐渐变得畅通起来。不但有利于经济恢复正常秩序,对旅游复苏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而国际上则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开管制,取消入境隔离政策。东南亚自去年率先放宽旅行限制,继日本和中国台湾重新开放旅行之后,中国香港也在9月宣布取消先前的入境隔离政策。据悉,全球约45%的国家完全解除因疫情而设的旅行限制,其中不乏欧美旅游发达国家。

三季度,携程在印尼、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市场的酒店预订量均较2019 年实现了三位数增长。这也从侧面显示了携程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性,它不但可以实现规模扩张,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

02

穿越疫情周期,全靠一身竞争力

携程称其国内酒店预订业务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其实整个行业并没有像它那样复苏这么快,甚至还不如去年同期。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39亿,同比下降21.9%;国内旅游收入0.55万亿元,同比下降25.68%。

能在行业整体同比下滑的情况下率先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说明携程全面跑赢了大盘,市场份额相比疫情前反而有较大提高。社长粗略估算了一下,携程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提高了3到4个百分点。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在同一个锅里吃饭,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一样的,凭什么携程你这个大块头能抢跑?

这个社长倒是知道,因为3年疫情期间,携程一直都很忙。

都说企业要顺势而为,不要和大势作斗争,所以大部分企业在此期间多是休养生息、躺平节约资源,蛰伏等待市场出现转机。但是携程却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做了很多事情,忙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这三年来,携程做了很多事情,社长简单地按针对对象归纳为三类:

首先,针对商家端展开了一系列的扶持服务:资金纾困、技术赋能、流量支持。作为平台,携程和商家的利益一致,帮助商家就是帮助自己。所以携程尽力帮助商家解决资金、成本和流量等现实问题,让它们能够在疫情周期中保存薪火得以生存下来。

据之前携程的财报显示,它对平台商家的纾困减负金额,达到近两年Non-GAAP净利润的2.5倍;同时向中小企业发放应急贷款300亿元,帮助产业链解决流动性难题。

携程近年来的研发仍保持较高的投入水平,是它成本费用的最大头。以今年三季度为例,其研发费用达到了24.91亿元,占收入比为36.1%,同比增8.1%。这也是它能持续输出技术赋能商家的有力保障。

比如它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有效帮助酒店提升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优化对客服务,从而提升订单量和收益率。再如:它开发的智能客票综合解决方案,累计帮助31个机场提升客运中转效能、24个机场客运吞吐量同比增长两位数;在与携程开展空空联运合作后,部分合作机场的航段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近40%。

流量扶持方面。这三年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度梁建章把自己打造成了大网红,光看这一点就知道携程为了帮商家宣传带货有多拼。除了发力直播之外,携程还不断夯实内容厚度和质量,以此留住用户。第三季度通过持续改进内容生成和用户参与度,携程用户平均内容浏览量同比增长约24%。

继2020年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之后,近期携程再次推出了“旅游振兴A计划”,将通过升级产品和服务重塑品牌价值、重振消费信心,通过建立文旅孵化中心重塑行业生态,以及通过推进“LESS可持续旅行计划”重建行业社会和环境责任。

其次是用户端持续优化服务、推出新产品。

优化产品服务方面。针对疫情管控带来的行程不确定性,携程推出了“行前2天免费退”的服务承诺,从而打破用户的顾忌,让他们能够放心消费,有效地提高订单率。

同时,携程充分挖掘用户的深层需求,积极打造新产品来适应市场变化。这几年携程深耕私密游,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带动了不少商家转型。另一个大动作则是度假农庄,携程以旅游为载体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广西等多个省份开设15家携程度假农庄,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带动了当地就业。同时,还成立了多个乡村振兴学院,为当地提供专业培训。

最后是针对携程自己的精细化运营,不断开展增效降本的工作。这个其实很容易被外界所忽略,因为携程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只能从财报的数据中寻找线索。

以今年二季度为例,即使面临着营收同比大跌31%的不利局面,携程还是顽强地实现了0.69亿元的小幅盈利。这显然得归功于它良好的成本控制。二季度,携程的营业成本为9.76亿元,同比下降20%;产品研发费用为18亿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10%;销售及营销费用为8.26亿元,同比下降 41%,,环比下降2%;一般及行政费用为6.4亿元,同比下降15%。

刚刚的三季度财报也显示了类似的成果:三季度营收同比大增近3成,但营业成本同比仅增3.9%为12.71亿元,营销费用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12.8%,,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6.4%至8.43亿元。这些费用的增长都控制在较小范围,最终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1%至24.91亿元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2.66亿元净利润。

不难看出,疫情三年,携程一直在有序地优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服务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疫情管控放宽时,携程比其他同行有能力抓住机会迅速复苏和扩张。

世界上没有永远赚钱的企业,能够在景气不好时少赚或不亏,景气好的时候盈利,这就是一家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而携程正是这样的公司,它能够成功穿越疫情周期,全靠一身的核心竞争力。

03

国内外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在望

国务院新十条和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疫政策非常明朗,那就是全面放开。这无疑给经济秩序恢复和人员自由流动扫清了所有障碍。

面对政策利好,各地用户立即报以热烈回应,显示了市场澎湃的活力。“新十条”发布后两小时内,成都在平台上的搜索热度环比涨20%。近一周,目的地为成都的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11%,门票预订量增长59%,机票预订量增长38%,火车票预订量增长95%。

而重庆、武汉等地的酒店预订量更是分别环比增长了277%和113%,呈现出报复性增长的势头。几乎全国所有的大中城市,酒店、门票、机票火车票等的预订量都出现了环比大幅增长的可喜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调整有关措施,其中近50个城市宣布除养老院、医院等特殊场所,其他公共场所均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随着疫情的缓解,未来全国的全面开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今年三季度,携程用一份优秀财报,吹响了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的号角。而第四季度,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不断放开,携程现在就像在冬天里孕育的枝头叶芽,虽然还包裹着厚厚的外衣,但只要温度合适,随时可以绽放。随着感染高峰期的退潮,携程在明年春天的国内、国际游业务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明年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携程加油!

0 阅读:3

花边社

简介:科技大佬秘料集中营,互联网趣闻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