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战(中):谋与刺,投降的密谋与慕王的被害

风雪太平史 2024-04-18 19:40:43

前言:首先向各位读者朋友说声抱歉,“上篇”结束时预告过“下篇”将会是苏州杀降。写作时发现,要交待内容比较多,一个“下篇”根本放不完,如果硬要全放,字数肯定过万。一期过万字的文章,根据之前的经验,文章太长阅读完成率都不理想,而且写作时间也会拖得更长。遂决定再分拆成“中”“下”两篇,今天先放出“中篇”,主要内容是城内四王四天将与城外秘密谈判投降、杀害谭绍光献城的过程。

苏州守城者的矛盾

太平天国苏州守将,以慕王谭绍光为首,另有四王四天将(太平天国后期,天将仅次于王),也即纳王郜永宽(又名云官)、比王伍贵文、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又名文嘉),天将范启发(又名起发)、张大洲、汪怀武(又名花班)、汪有为。这8人指挥的军队占苏州守军四分三,约三万人,负责守卫苏州胥门(西门)、阊门(西北门)、齐门(北门偏东),娄门(东门偏北,与齐门相邻)四个城门。

谭绍光出生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拜上帝会兴起时,谭氏家族有多人入会。金田团营令下达后,谭家会商,约三分二人加入,三分一人留乡,谭绍光随父加入。可以说谭绍光是地道的太平天国老兄弟,抗清意志最为坚定。

四王四天将是两湖人,其中周文佳有资料称是江西人,可以肯定都不是广西人。四王四天将以郜永宽最为知名,郜是李秀成的“娃崽”(养子)出身,一路累立战功,李秀成在《自述》里称:

(郜永宽)自小从戎,教练长至今,做到王位,与谭绍光两人是我左右之手……

现存一份《天朝爵职称谓》,列爵王一栏中慕王与纳王并列,可推两人封王时间相若,之前战功相差并不大,都在“王还没有封得太滥”时间段封了王,至于其余三王,是其后王爵滥封时期所封。

郜永宽战功、资历不亚于谭绍光,在职务上被谭压一头,李秀成离开时,谭受任命负责整个苏州事务,这自然引起郜的不满。

谭绍光作为苏州主将,苏州城防最高司令,却无权直接指挥四王四天将的部队,这也是太平天国后期指挥系统紊乱的一个体现。

比起职务问题更严重的是地域问题,太平天国内部存在两广老兄弟与三江(江西、江苏、浙江)两湖(湖南、湖北)新兄弟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老兄弟认为新兄弟反清立场不坚定,作战怯弱,经常投降。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分青红皂白放地图炮肯定不妥,毕竟也有战场表现与抗清意志都相当出色的新兄弟。

这种地域矛盾如果得不到化解处理,往往会酿出大事。李秀成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很好,谭绍光跟随李秀成多年,却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加上年纪轻就得到高位,自认比其他人都忠勇,脾气比较冲,对同守苏州的四王四天将往往出言相伤,认为三江两湖人就是怯懦怕战,不如两广人,四王四天将怀恨在心。

太平天国后期,形势恶劣,很多将领离心——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

石垒长城之战

回头说围城的清军,在切断苏州外围之后,1863年11月22日,江苏巡抚李鸿章从上海到达苏州城下,亲自督战。

11月26日深夜,戈登率军扑向苏州城外最后一道防线——石垒长城。

所谓石垒长城,是利用苏州水网密布的特点,从西南方胥、盘二门开始,绕城南、东,一直到城东北娄门与齐门的一道石垒工事。工事以苏州水网为掩护,太平军在地下挖洞为屋,在上面盖板堆土,可以避免开花炮轰击,枪眼炮台层层密布,堑壕满布木桩,防御体系严密,布置严整。尤其娄门外的石垒长城更加高而且坚固,易守难攻。程学启率军攻两个月,未能攻克,这次与戈登重新制定计划,打算趁夜深进行突袭。

趁天黑,程学启与戈登搭架浮桥,又用小艇载人,准备偷偷过娄门前水面。为肉搏时与太平军相分别,所有人都扎上了白色头巾。

常胜军登陆相当顺利,戈登率军扑向娄门外的太平军栅寨工事。

一路上万籁无声,似乎太平军毫无准备,戈登的偷袭就要成功了!有部分士兵更爬入胸墙之内。

忽然间,四处杀声震天,早已经埋伏好的太平军枪炮齐发,葡萄弹、霰弹与步枪子弹齐射常胜军,常胜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城外阵地纷纷失守的情况下,谭绍光已经料定敌人必定从石垒长城此处突破,亲自作好防御部署,并亲自在阵地上督战。

常胜军步队被打乱,连忙招呼炮队轰击太平军阵地,石垒坚固,炮击难以撼动守军,守军沉着冷静,在阵地中射击乱窜的常胜军。程学启见状率淮军冲上前,仍然被守军击退。双方战至破晓,城门大开,冲出数千太平军,戈登与程学启只得下令撤退。

此役谭绍光跣足督战,常胜军外国军官被打死三名上尉与一名中尉,戈登的副手柯克汉姆(克根木)少校头部受重伤,士兵伤亡更加惨重。

经过此役后,无论戈登与程学启,都意识到如果继续强攻苏州,伤亡肯定十分惨重,尤其戈登更不能承受军官的大量伤亡,对城内不坚定份子的诱降必须加紧。

戈登曾经想直接诱降谭绍光,在白齐文叛降以及马惇逃出事件中,两人曾经有书信来往,戈登对谭绍光有好感,希望谭可以投降。

谭自然不会答应,而且戈登在没有通气的情况下与太平军将领通信,也惹来李鸿章、程学启不满,此事只得作罢。

淮军对城内的诱降,是通过副将郑国魁,郑是太平天国降将,与城内众多太平军将领是旧交,郑奉命潜入城中,进行策反。

当时太平天国面临形势十分恶劣,苏州被包围,城内守城条件十分艰苦,一份下属递交给谭绍光的禀贴中写道:

奈缘兵士苦嗷,银钱紧迫,所有油盐又在艰难,是以饭米待食,多多不敷充食。斯地黄米更不耐机(饥),但各馆又无籽粒余存,目视士兵饥馑,实属哺切之极……

种种原因之下,愿意投降的太平军将领为数不少。

现在修复的苏州娄门,娄门城外曾发生十分激烈的战斗——网络图片

忠王回城,密谋暂停

11月28日早上,程学启得到密报,与苏州城内出来的人在阳澄湖见面,商量投降事宜。

苏州出来密谈的人是康王汪安钧,汪安钧对程学启说虽然昨天击败清兵,城内不少将领都很清楚苏州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并且提供了城内愿意投降的将领名单,也即四王与多位天将,共率3万大军。

为表投降的诚意,汪安钧还透露关于昨天一战的一条消息:

谭绍光在激战中曾要求郜永宽派兵协助,郜置之不理,按兵不动,不然戈登只会败得更惨。

密谈约定,明天常胜军再攻石垒长城,他们会把谭绍光关在城外不让他入城,然后接洽投降。

程学启要求康王等人杀死李秀成,才准许投降。李秀成甚得人心,叛将都不忍加害,最后改成杀谭绍光。

11月29日一早,戈登与程学启按约定进攻石垒长城娄门,却发现事情起了变化。

当天一早,常胜军炮队轰击石垒长城半小时,九点左右发动进攻,当常胜军来到防御工事前,却遭到守军猛烈还击。

这与计划中的不一样呀!难道中计?

戈登下令炮队推前,继续轰击太平军工事,再下令冲锋,常胜军来到工事前的河流前边,才发现事先搭好的浮桥太短,到不了对岸,只能由军官带头泅水,上岸后又再攀爬围墙……大平军继续舍命抵抗……

戈登终于发现今天面对的敌人不是谭绍光,是忠王李秀成本人!李秀成身穿黄色王袍,亲自在阵地上指挥,参与防御的包括同样穿黄袍的忠王卫队。

李秀成是在28日晚上从木渎小路进入苏州,刚好第二天早上敌人攻城,马上亲临战场指挥部队抵抗。也由于李秀成的到来,约定的叛将都不敢行动。

戈登只有这一次在沙场上面对太平军统帅,事后不得不承认:忠王冲锋时身先士卒,锐不可当。

戈登发现一条狭窄堤道可以过河,忙派遣士兵过河,在对岸建立阵地,配合猛炮火攻打娄门石垒,再派遣一军来到齐门,齐门外原本也有坚固工事,戈登却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一兵一卒,工事遂被常胜军与淮军占据,娄门守军也在猛烈炮火下放弃阵地,退入城中。

齐门外是郜永宽负责,娄门战斗期间,李秀成曾经命令郜永宽出击,协助守军,郜永宽却拒绝执行命令,甚至擅自撤走齐门外的部队部队进入城内。淮军与常胜军成功突破石垒长城,军队来到苏州城墙下。

此役常胜军获得胜利,却付出惨重代价,战死上尉中尉军官六人,有七名军官受伤。戈登为安抚军心,在战后对全军发了一条通告,节选如下:

……敌人的不屈不挠以及对方阵地壁垒的异常森严,致使本队许多威武的军官和士兵不幸遭受伤亡。……并且由于他们的最受爱戴的首领的亲临指挥而鼓舞,他们还是从前所未有的坚强阵地上被驱逐出去。……本统领对本队官兵所遭受的惨重伤亡,感到无限沉痛,但是深信将来不会再度经历同样的情况……

作战中的忠王军队——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

忠王的大错

李秀成这次回苏州,并不是坚守,他看到无论苏州还是天京,都很难守下去,而且军队内部不团结,尤其郜永宽拒绝出战擅自撤退,人心已经散了。

11月30日,忠王召开他在苏州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提出军队撤出苏州,同时也放弃天京,退入内地。当时外国侵略者的利益都在沿海,如果太平天国退入内地,外国军队未必有兴趣参战。而且清军水师上的优势,在内陆地区也缺乏发挥的空间。

谭绍光提出反对,他认为洪秀全仍然要求保卫苏福省基地,太平军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其他诸王原本就打算投降,也出言反对。

李秀成知道诸王中有贰心,却没有及时处理,日后在自述中提及当时情况:

闲时与其谈及,云郜永宽、汪花班、周文嘉、汪安钧、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云:“现今我主上檬(蒙)尘,其势不久,尔是两湖之人,皆由尔便,尔我不必想(相)害。谈及云云:“现今之势,我亦不能留尔。若有他心,我乃国中有名之将,有何人敢包我投乎!我一家难舍,母子六十余旬(岁),大齐流淒(涕),而各及他行。”各回言曰:“忠王宽心,我等万不能负义,自幼蒙带至今,而谁有此他心!如有他心,不与忠王共苦数年。”

李秀成已经知道这些人谋叛(名单中无伍贵文,可能李秀成尚不知情),召七人会面,称你们如果打算离开,请自便,这里也不留你们,大家不要互相加害。说到这份上,各人纷纷表态,称没有他心,愿意继续为太平天国尽忠。

李秀成为什么这样做?自述里继续写道:

我观其行动,悉其有他心,故而明说。我见势如斯,不严其法,久知生死之期近以(矣)。

李秀成认为形势已经很恶劣,靠杀人整肃军心已经没用,有可能起反效果。同时李秀成悲观情绪浓厚,认为自己死期已近,其他事情更加无心过问。

李秀成此举无疑是一大错误,他或者认为这几个人打算投降自行离开就是,却没想到他们居然杀害谭绍光献出苏州城,也没有提醒仍然留在苏州的谭绍光防范。可以说谭绍光叛徒杀害,李秀成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

11月30日晚上,李秀成眼见无法劝动谭绍光,从胥门离开苏州,返回天京。

李秀成一走,城内谋叛者与清军的联系再也肆无忌惮。

苏州忠王府——《伦敦新闻画报》绘图

阴谋达成,谭绍光被杀

12月1日,三位天将出城会见程学启与戈登,表示只要清军进城后,不伤害他们的人马,他们愿意保持中立,以包白头巾为记号。这三人还说出城内只有谭绍光仍然要战,其他将领都不愿意继续战斗。

到12月2日,程学启问戈登愿不愿意见郜永宽,戈登原本不愿意去,他认为如果李鸿章拿不出好的条件,再去谈判也没用。最后在程学启的坚持下仍然同意前往。

当天晚上约九时,众人见面,先是郜永宽与程学启商谈,郜永宽出来面见戈登,说的第一句话是:“我需要你的帮助”。

戈登当时的回答是:“我愿意帮助你,但你们提出在我们攻城时你们守中立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我不能接受。”

之所以行不通,原因也不复杂,常胜军每用武力攻下一城都要大加抢掠,戈登明白这是维持他们战斗力的最重要方法。如果守中立,那么淮军和常胜军入城就不能劫掠,实际上常胜军军纪差,戈登根本无力禁止,换言之,答应守中立就等同于欺骗郜永宽。

戈登提出,城内真有诚意,就直接交出一座城门让他们入城,如果不能,守军就从城内撤走。

郜永宽表示谭绍光因为家人被扣在天京,不可能投降,自己则打算投降,愿望再与程学启商议投降事宜,他希望戈登可以担保,保证投降将领的生命安全。

郜永宽很明显不信任清朝官员,提出由外国人担保,戈登同意。程学启与郜永宽还当场换谱,焚香立誓,两人结为异姓兄弟,这操作是程要安郜的心。

临离开时,郜永宽还说并不害怕谭绍光知道他出来谈判投降,他麾下军队数量多,足够抵抗。

12月3日,程学启攻娄、齐二门,李朝斌攻葑、盘二门,黄翼升攻阊门牵制,戈登发炮助战,尽夜不停,希望城内会开城门,里应外合,攻下苏州。

当天程学启对戈登说,郜永宽来信城内另外几位王也愿意投降,他们提出官职要求,而郜本人则打算携带全部财产告老还乡。

戈登听闻李鸿章的官船在附近,连忙要求上船会晤,提出对归降的诸王要宽大处理,李鸿章满口答应。

苏州城内的谭绍光,已经侦知郜永宽等人打算投降,再加上城外淮军攻打得紧,遂决定于12月4日于慕王府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召集众将领商议处理郜永宽等人的问题。

会议在当天中午召开,按照惯例先祈祷,再进行午餐。

午餐后,会议正式开始,诸王都戴上王冠,穿上长袍,步入会议厅,谭绍光坐在首席。

会议进行得并不愉快,谭绍光首先发言,先是目前面对的困难,接下来说城中守军中只有广西、广东人忠勇。

这一下令到不是广西、广东人的诸王不满,众人齐声反驳,争吵越来越激烈。

争吵中,康王汪安钧站了起来,脱掉长袍。

谭绍光喝问汪安钧想干什么,汪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猛地刺向谭绍光的脖子与背脊,连刺九下!谭绍光倒在身前的桌子上,其他叛王上前,将他拖下来,砍下首级。

太平天国后期最坚定的将领之一,被叛徒卑鄙杀害。谭绍光低估了叛徒们的残忍,叛徒们也清楚如果不把谭杀掉,死的就是他们自己。

英国人贺翼柯《戈登在中国》一书中对于谭绍光之死写道:

慕王是苏州的首领,他虽无智谋,但却勇猛得像一头雄狮,宁可拼掉最后一滴血,也绝不投降!

另外一位英人安德鲁·威尔逊所著《“常胜军”:戈登在华战绩和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史》则这样评价谭绍光之死:

就这样把一个英俊而有才识的人物卑鄙地谋害了,这个人物从来不曾在困难之前丧失信心,尽管他对本国百姓很残忍,但对外国人总是友好对待。

谭绍光死前怒斥叛将——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

淮军入城,苏州易主

戈登自称一直敬重谭绍光,希望可以生俘而不是杀死,甚至面见李鸿章,要求由常胜军俘虏谭绍光。

谭绍光被杀后不久,有两名原本在慕王府中工作的法国人从城中逃出会见戈登,他们交待整起刺杀经过,并且提到,谭绍光曾要求他们起草一封信交给戈登,内容是要求两人在城外会面,谭到时会化妆前往见面。

谭绍光为什么要见戈登,到达要商量什么,随着谭的死,已经成为悬案。有人认为谭要商量投降,如此可以解释他为何没有马上杀死郜永宽等人。也有可能纯粹想在战死前见一见曾经赠马的这位敬重自己的外国人。

当天城内降军全部剃发并抢掠慕王府,郜永宽部下大呼:三江两湖人齐杀广西人,并要求城外清军入城攻击忠于谭绍光的两广军队,郑国魁率军入城,据说当晚慕王府内被杀的有一千多人。

12月5日一早,郜永宽将谭绍光首级送到程学启营中,李鸿章找来降卒验视无误。苏州娄门打开,程学启部军进城,其余齐、葑、盘各门各有淮军进入。城内忠于谭绍光的两广军队仍然在抵抗,被清军杀死近千人,剩下少部分从苏州西边城门撤出,这些人多参与后来的无锡与常州保卫战。

常胜军当时并没有进城,戈登下午入城,先去纳王府,当时众叛王都在,称对投降事宜一切都满意,神态也很从容。戈登接着去慕王府,谭绍光尸体仍在,戈登打算将尸体收敛,却找不到人愿意做。

12月6日早上,戈登再见郜永宽一次,当时郜正准备与其他投降将领一起去见李鸿章,正式举行仪式交出苏州。戈登询问有没有事情需要帮助,郜永宽称没有。戈登随后表示自己要去太湖处理一件事(指追回被呤唎开走的“飞而复来”号),如果郜要求他留下帮忙,他会留下。郜再次表示不需要。

随后郜永宽与其他降将一起策马去娄门外军营见李鸿章。

当天中午过后,戈登正等待送他离开的汽船,与常胜军将领马格里一起来到娄门附近,正好撞见程学启,程学启一见他,却一反常态地面色苍白,神色紧张而且惶恐。

程学启自从安庆投降清军后,历经大小数百战,一个人血染红顶戴的杀人魔王,现在见到戈登,居然面色苍白、惶恐!

只有一个解释,他刚干了一件无法面对戈登的亏心事,就在这天中午,在城外军营中,李鸿章与程学启背信弃义,用一场鸿门宴,将满口答应保全其性命的四王四天将全部处死!

1 阅读:9
评论列表
  • 2024-05-04 20:27

    李秀成斯时指挥不了两湖的四王四天将,但连谭绍光也不听他撤城的命令,非要死守,大厦将倾,权威打折,权力已经不能顺利延下了;奇怪的是他也不警告谭绍光,各自安好自求多福?嗟叹~

风雪太平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