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老十四为何抗旨闹灵堂?这不是放手一搏,而是为了保命

卿心君悦 2024-05-11 22:32:31

文丨卿心君悦

雍正继位当晚,在老十三和隆科多的兵权压制下,老八、老九、老十被迫俯首称臣。八爷党这边暂时消停了,可雍正还要面对另一个让他头疼的人——同胞兄弟老十四。

而千里奔丧的老十四果然没让雍正“失望”。

先是在郊外的破庙逼问图里琛,皇位到底传给了谁;然后无视雍正让其暂宿潞河驿的旨意,直奔皇宫;最后大闹康熙灵堂,甚至在亲妈出言劝阻时将其推倒……

可问题是,大局已定,雍正继承俨然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老十四如此胡闹,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难道仅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甘与不满,以及让雍正难堪吗?

真相自然不会如此简单。

今天这篇文章将要揭秘的就是老十四这波疯魔操作的背后真相。

逼问?震慑?

为了提防老十四起幺蛾子,雍正继位之后的第一道旨意,就是责令川陕两省戒严,同时命时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将西北大军的粮草,从月供改为日供。

安排完这件事后,雍正才派出图里琛前往西北,护送老十四回京奔丧。

说是护送,实际上就是监视。对此老十四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就这样,在图里琛的监视下,老十四带着一肚子怨气往京城赶,直到途中落脚一个破庙躲雨,老十四终于忍不住发作了:

“今天这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我有几句话要问你,你当着先帝爷的在天之灵发誓,要如实回答我。”

老十四会发难,在图里琛的意料之内。

康熙驾崩之前,朝野上下都认为老十四才是康熙默定的继承人,如今皇位到了老四的手里,老十四能甘心才怪。

不过图里琛毕竟是历经两朝的老牌侍卫,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应付老十四绰绰有余。面对老十四的发难,他恭敬的回了句:

“只要是奴才知道的。”

什么叫“知道的”?

能说的,自然是知道的,而不能说的,那就是不知道。

见图里琛没有拒绝,老十四问了第一个问题:

“我来问你,先帝爷的遗诏,究竟是把大位传给谁的?”

这个问题对图里琛来说,就是道送分题,他毫不犹豫的表示:

“自然是传给当今皇上。”

老十四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

“当今皇上,为什么第一道圣旨,先传给川陕总督年羹尧,命令川陕两省戒严,他怕什么?”

这道题依旧在图里琛的射程范围内:

“这事奴才知道,先帝爷驾崩,事出仓猝,恐生变故,因此朝廷下令,天下兵马一律戒严,就连北京九成都被封了。”

十四爷,这题我会,你四哥可不是针对你,整个大清朝的兵马都戒严了,川陕两省自然不例外。

不甘心的老十四继续问了第三个问题:

“名正言顺,他怕什么变故。我再来问你,新任陕西布政使李卫,就是先前四哥府里的小奴才,专供应我大军粮草的,为什么把按月供应改成按日供应?”

为啥从月供改为日供,别说图里琛,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可心里清楚,不代表嘴上“知道”。我们再来看图里琛是如何回答的:

“奴才不在西北前线,这事怎么会知道呢?”

不好意思十四爷,这个问题涉及了我的“知识盲区”,超出了我的“视野范畴”,可不是我不想回答啊。

面对滴水不漏的图里琛,老十四还能说什么,只能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质问道:

“不知道?你们装好了这个连环套,去骗三岁的小孩儿去吧。你领着二十个大内侍卫跟着我,后三十里尾随着年羹尧的三千绿营军监视,这你也不知道?”

这个问题是整场对话里,老十四问的最有难度的一个问题——

图里琛要是回答不知道,就是明摆着告诉老十四,他在逗老十四玩,这样一来,很容易将老十四彻底得罪死了;

而图里琛如果回答知道,那就等于默认了雍正不放心老十四,这要是传到雍正的耳朵里,轻则受处罚,重则前途毁于一旦。

在这种情况下,图里琛只能选择沉默。

见图里琛沉默不语,老十四却出人意料的没有继续难为图里琛,只是发了一通牢骚,咒骂八爷党都是酒囊饭袋,进而主动结束了这场毫无意义的对话。

之所以说这场对话毫无意义,原因很简单——

雍正能派图里琛负责这个差事,足以说明图里琛是雍正的人。既然图里琛是雍正的人,别说康熙确实将大位传给了雍正,就算雍正真的篡改了遗诏,且图里琛也知情,试问图里琛会说吗?又敢说吗?

也就是说,老十四问的所有问题,答案早就摆在那儿了,而对此老十四不可能想不到。

那么问题来了:明知问了也是白问,老十四为何还非要问呢?

不是没事找事,而是一种变相的自保。

要知道,此时的老十四最担心的就是雍正对他下手。

一来,他心里认为康熙将大位传给了他,是老四占了先机,抢了他的皇位;

二来,在老十四看来,即便老四真的是康熙默定的继承人,也难保当了皇帝的雍正不会出于忌惮除掉他,毕竟他曾经是继承人的热门。

无论是哪一种,雍正都有对他出手的动机。

也就是说,老十四无法确定眼前的图里琛的任务清单里,有没有除掉他的这一项,出于谨慎与自保,他必须有所防备。

而他的逼问,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在震慑图里琛。

注意老十四的最后一个问题。不仅直接挑明了雍正的套路,还直言年羹尧的人马在三十里外,他就是想借此提醒图里琛:

你们的套路我心知肚明,连三十里外有人跟着我都知道,这足以说明,我压根就不担心你们中途对我下手,我敢跟着你们回来,势必有自保的后手,所以你最好不要动歪心思,如果事情闹大了,我是死不了,但你就只有死了一条了。

只不过,老十四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雍正压根就没有对他动杀心,至少当时没有。

抗旨?提防?

第二天一早,老十四一行人继续赶路,等到了北京城外的潞河驿,马齐已手捧圣旨等待多时。

一见老十四,马齐一脸肃穆的拿出圣旨,说道:

“有圣旨,着十四贝子胤禵接旨。”

而老十四像是没听到一样,直愣愣的坐在马上,俯视着马齐。

见此,马齐先是给了图里琛一个眼神,示意图里琛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可直到图里琛规规矩矩的跪下,老十四依旧无动于衷。

于是,马齐提高了声音,再次提醒道:

“皇上有旨,十四贝子胤禵下马跪接。”

这一次,老十四没有沉默,冷笑着反问道:

“皇上?哪个皇上?”

面对老十四如此大不敬的话,身后又有一群官员看着,奉命传旨的马齐必须想办法让老十四按规矩接旨,否则他这个上书房大臣就甭想干了。

也因此,向来恪守“无为”的马齐选择硬刚老十四:

“奉圣祖大行皇帝遗诏,克承我大清朝大统的当今皇上。十四贝子,你若还自承是先帝的皇子,爱新觉罗的子孙,立刻下马接旨。”

马齐的这一招,与当时隆科多强逼八爷党给雍正行大礼的招数如出一辙。都是抬出康熙与大清朝的列祖列宗,用孝字来逼对方让步。

面对这种终极大招,八爷党都只能低头,老十四自然也不例外。

马齐话音一落,老十四犹豫片刻之后,便咬了咬牙,心不甘情不愿的翻身下马接旨。

见此马齐暗自松了一口气,开始宣旨:

“着十四贝子胤禵,今晚在潞河暂宿,明日进京叩拜先帝灵位,钦此。”

听到雍正不让他进京,让他留宿潞河驿,老十四不干了,立马跳起来质问这是什么旨意,而宣读完圣旨的马齐,换回了臣子的身份,满脸堆笑的解释道:

“十四爷,皇上念您一路奔波,叫您在潞河驿将息一碗,明日好进京叩拜先帝灵位,这原是一片好意嘛。”

暂且不提雍正是不是好意,反正在老十四看来,雍正就是在故意刁难他。只不过还没等他说话,半路救下的乔引娣就先一步质疑了。

在老十四假意呵斥了乔引娣之后,直接抗旨策马离开,直奔京城而去。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老十四为何如此着急回京?难道真是为了奔丧吗?

自然不是!

之前的文章曾分析过,送死鹰一事,背后有老十四的影子,是老十四为了扳倒老八,故意下套引老八入局。

连这种为了上位,不惜加速亲爹死亡的事都能干出来的老十四,又怎会如此孝顺的着急为康熙守灵奔丧呢。

而他之所以不愿意暂宿潞河,原因与半夜逼问图里琛一样,都是在提防雍正对他下毒手。

在老十四看来,如今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京城,就是皇宫。只有到了京城与皇宫里,雍正才没有机会对他下手。谁知道马齐是不是雍正派来的第二个“杀手”,谁又知道潞河驿是不是专门为他准备的陷阱,就等他放松警惕要了他的命。

既如此,与其心惊胆战的担心发生变故,倒不如一口气赶到灵堂,只要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在了灵堂,那么老四就彻底失去了除掉他的机会,他才算真正的安全了。

这也是后续老十四无视李德全手里的传旨,直奔康熙灵堂的原因。

大闹灵堂

一进康熙的灵堂,老十四就抱着棺椁扯着嗓子大哭,与其同时,老八、老九、老十不断再旁火上浇油,整个灵堂都陷入一片哭声之中。

至于谁是真伤心,谁是假难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见此,身为哥哥的老三不得不站出来阻止:

“老九、老十,别火上浇油好不好。列位皇太妃,十四弟这哭法不成啊。”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八爷党为何要火上浇油?

原因很简单:为了激怒一会儿要赶到现场的雍正。

老十四情绪越激动,就越容易干出出格的事,甚至很可能会顶撞雍正。

也就是说,老八巴不得老十四大闹灵堂,既能给雍正添堵,又能绝了老四与老十四握手言和的机会。

随后,老八试图将问题甩给老十三,以撇清责任:

“老十三,老十四乱了章法,你看该怎么办?”

而如今的老十三也不是白给的,直接把问题甩了回来:

“难为他能有这片孝心,八哥,那么就依了他吧。我看等会还是先见见皇上,八哥,您去劝劝老十四。”

见甩锅无果,不愿出头的老八将目光锁定在了一旁的太妃身上:

“列位皇太妃,十四弟这哭法既伤了身子又坏了礼法,太妃们都是长辈,求你们出面劝劝他。”

谁愿意蹚浑水,谁又能劝得了老十四,自然只有老十四的亲妈乌雅氏。

可面对乌雅氏苦口婆心的劝慰,老十四如疯魔了一般质问乌雅氏是谁,凭什么管他,随即又咆哮道:

“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太后,国家有制度,你管不了大将军王。”

说罢,一把推开了乌雅氏。

这时,雍正终于赶到了现场。面对雍正,老十四拒不行礼,甚至伸手打了上前的张五哥,吓得众人直接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雍正会大发雷霆,处置了老十四的时候,雍正却强行忍下怒火,用宣告册立皇太后一事化解了这场闹剧。

问题来了:老十四为何要大闹灵堂,又为何要对亲妈乌雅氏恶语相向?

要知道,雍正继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无论他老十四怎么闹,都不可能改变这个既定事实,只会更加惹怒雍正,陷自己于不利的境地。

当然,我们可以将老十四大闹灵堂归结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可用这个理由来解释,他为何对亲妈乌雅氏恶语相向,却着实说不通,他没有任何理由与动机怼他亲妈。

也就是说,老十四如此对待乌雅氏,一定有其他的目的。

至于目的是什么,很可能就是在“逼”雍正尽快册立乌雅氏为皇太后。

注意,老十四怼乌雅氏的理由是乌雅氏不是太后,而只要老十四当众提出这个问题,无论是出于孝道,还是为了避免落人口实,雍正都会第一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即便雍正没有亲耳听到老十四的话,也会有人向其汇报的)。

那么加速乌雅氏成为皇太后,对老十四有什么好处呢?

有!更有利于他自保。

还是那句话,在多疑的老十四看来,如今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可信。八爷党不可信,老三、老十三是雍正的拥护者,雍正本人更不用说,唯一能不遗余力去保他的人,只有乌雅氏。

而乌雅氏早一步成为皇太后,他就早一步拥有了保障与底气。

毕竟大清朝是以孝治天下,只要身为皇太后的乌雅氏力保力挺他,雍正就不可能拿他怎么样的。

总结来说,老十四在康熙灵堂上的一系列疯魔举动就是有意为之,目的都是为了自保——

一来,大闹灵堂不仅可以给雍正添堵,发泄他的不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卸下雍正对他的戒心,毕竟,闹更符合他的性格与人设,不闹反而容易遭雍正猜忌。

二来,推动加速乌雅氏坐上皇太后的位置,从而让他之前抗旨不遵的事一笔勾销,回京面临的危机,尤其是雍正对他的“杀心”,就此可以彻底解除。

这才是老十四疯魔举动背后的真实原因。

而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权力的斗争中,生存与自保永远是第一位。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5 阅读:2181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6:20

    这个分析,我就不赞同了!老十四若想自保,只要自请解除兵权就行了,没必要这么折腾!他亲妈封太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一定会是新帝上位第一批要办的事儿,也没必要这么折腾推动!况且,上位伊始诛杀亲弟,四爷既便有此心也不敢不顾及天下之口,更何况他怎么过他亲妈这一关?所以,一个解除兵权的十四爷实际对他已无危胁,十四爷看清这一点,只要拉住亲妈的手,他怎么折腾都可以!因此,他这么折腾,与其说在自保,不如说在羞辱八爷他们!看看爷的骨气!既使失败也保持着骄傲的姿态!

  • 2024-05-16 14:06

    因为加特林就是这么编的,瞎分析个毛![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12 07:50

    康熙那么牛,如果有心传位给他,怎么可能让他出去打仗年纪那么大随时出事,就算让他去,粮草供货还不是自己人,而且也知道老八想干嘛

  • 2024-05-13 14:43

    二月河:我可没想这么多,我就是写戏剧冲突。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