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到底是不是一句好话?

趣闻古今历史 2023-02-20 18:01:16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乱世,汉朝的统治已经到了土崩瓦解之际,即使汉献帝仍然是各位诸侯王公认的天子,但其实没有一个人听其号令。

天下已经是各方诸侯割据的局面,随着各个军阀互相吞并灭亡,最终只剩下了魏蜀吴三国,已然形成了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

这三国的领导者也是各有千秋,魏国之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蜀汉的刘备也被曹操赞誉为当世之英雄;

东吴的孙权曹操用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来形容。

许多人听到这句话,第一印象就是:如果要生一个儿子的话,一定要生一个像孙权这样的。因此这句话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用来夸赞孙权的,但后世人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毕竟当时曹操倾全国之兵南征孙权,但是最终却毫无收获,在这个背景之下曹操说出这句话,是不是更像是在贬低孙权,以此来泄自己的私愤呢?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么一个人,能让曹操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

少年孙权显才能,父兄皆亡成大业

有一句话说得,父亲英雄儿好汉,放到孙权身上正是如此。

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一个以一当百的骁勇将军,《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实则是为了衬托出关羽的武力高强。其实在历史上真正斩杀华雄的,就是孙坚。

而孙权的哥哥孙策更是被称为江东小霸王,用计脱离袁术之后,仅仅依靠父亲给他留下的几员大将就回到了江东一带四处征战,结交了许多像周瑜这样的当世豪杰,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只可惜这个小霸王,在即将一统大业之际,遭到敌人暗算暴病身亡。至此,偌大的东吴家业就被托付到了年仅18岁的孙权身上。

孙权继位之后,秉持着家父与家兄招贤爱才的家风。鲁肃作为当世豪杰,孙权立即就结识了鲁肃,还听取了鲁肃如何稳定东吴基业再向外征战扩张的建议。

相传孙权在得知即将鲁肃来到的时候,他立即下马等待,可见其求贤若渴之心。

孙权不仅有勇有谋,而且特别会识人断谋。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年轻的孙权身上。

当时曹操号称率领百万大军南征东吴,东吴朝臣无不惊恐,纷纷劝孙权向曹操称臣,以此来保住性命。

就连当时的朝臣之首,孙权的老师张昭也主张投降曹魏。

也许放在普通人身上,面对声势浩荡的敌军,心中早就已经有了退意了。

但是孙权并没有,而是马上召回周瑜以及鲁肃,打算与他们一同商议与刘备联合抗曹。

结局不出所料,在周瑜运筹帷幄之下最终得以击退曹军,还将曹军杀了个片甲不留,让曹操十分狼狈地逃回了许昌。

这一战让东吴维持了数年安宁,也让孙权名扬天下。

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南方其实多地尚未开化。

影视剧孙权形象

但是孙权在南方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为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可见孙权对于后世人的贡献远大于当时的许多诸侯。

自古江东多才俊,再加上孙权这么一个求贤若渴的君主,这才造就了一个强大的东吴。

黄龙元年,在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在蜀中登基为帝之后,孙权也在东吴登临帝位,这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国。

尽管孙权在执政后期比较昏庸,但是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后世人来说是不可磨灭的。

孙权最终享年71岁,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帝王当中,也算是非常长寿的了。

东吴的大业正是在孙坚,孙策父子二人身上得以奠基,在孙权的身上得以发扬光大,让孙权年纪轻轻就成就了大业。

轻易得荆州,无奈对孙权

为何曹操会对孙权做出这样的评价呢?这都归结到一场曹操对东吴的征讨之战中。

原来的荆州之主并不是孙权或者刘备,而是刘表刘景升。

刘表生前也是一个割据荆州强大的势力,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路过荆州时被杀。可见当时的荆州丝毫不惧孙坚。

荆州作为当时天下的交通要塞,每个势力都想要将其占为己有。

但刘表仍然稳居荆州,可见其实力并不一般。尽管曹操非常强大,但在刘表生前仍然不敢对荆州有所觊觎。

但在刘表死后,曹操立即整军待发,率领大军直奔荆州。

刘表死之时将荆州传给了长子刘琦,可无奈当时的荆州被蔡氏家族掌控,因此荆州大将蔡瑁篡改遗书,将刘琦打发去了荆州边缘地区,自己与刘表次子刘琮共同掌管荆州。

实际上,荆州所有的财政大权均被蔡瑁一人独揽,荆州的防务在刘表死后也落入了蔡瑁之手。刘琮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对此他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干涉,使得荆州就这样落入了蔡瑁手中。

曹操听说之后,立即率兵前往。刘琮也没有想到,当初极力拥立自己继承荆州牧的舅舅和母亲,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投降派。

等到曹操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原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荆州守军,在蔡瑁的授意之下竟然为曹操大开城门,迎接曹操进城。

偌大的荆州就这样落在曹操的手中,可能曹操也没有想到会这么轻易地拿下荆州。拿下荆州之后,刘琮就被打发去了青州当刺史,实际上毫无实权,相当于软禁。刘表一生的基业就这样在自己儿子手中毁于一旦。

曹操经历了上次赤壁之败,怀恨在心,想要再次发动战争讨伐孙权。因此公元212年,已经58岁的曹操率领40万大军再次踏上了南征的步伐。

此次南征声势浩大,可见曹操一统东吴之决心。曹操率领水军准备从巢湖水路通过濡须口进入长江,以此来攻破东吴的防线。

此时的东吴孙权让吕蒙仅仅率领7万吴军,前去抗击曹操的40万大军。这一仗在普通人看来,绝对是一场硬仗。

但没想到,吕蒙仅仅是在濡须口建立了一个屯兵点,就将曹操的40万大军拒之门外。曹操多次出兵进攻濡须口,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每当自己的哨兵前去试探时,濡须口射出的弓弩就会立即将其击退。最终曹操没有办法,只能率军而归。在之后曹操多次进攻濡须口,仍然是败兴而归。

一直到曹操去世,他也没能攻破濡须口这个钉子,想必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

这场战争也从正面刻画了孙权防御体系的完备性。

刘琮孙权两对比,心中方生此感叹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曹操面对孙权滴水不漏、严密无缝的防御体系,再联想起当年攻下荆州时,拥有天下最为强大的水军却拱手将荆州相让的刘琮,这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的感慨。

同样都是拥有强大的水军,自己的势力也并不弱,但是孙权能做到上下一心,抵御曹魏大军丝毫不怵,而刘琮在闻知曹魏大军到来之时,已经吓破了胆。

这一相对比,更加能凸显出孙权的能力之强。

想必如果当年刘琮也能率领自己的水军与曹魏相抗,就算结局仍旧是失败、荆州被吞并,曹操也不会将刘琮与孙权作对比,使得刘琮最终不仅被软禁,还背负了丢失父亲基业,软弱无能的骂名。

如果当年刘琮能够奋起相抗,自己也不会被曹操形容为猪狗不如。

刘琮此举,可谓是既丢失了身家,也背负了骂名。也造就了曹操这句传世千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的能力得到了更加中肯的认可。

因此,曹操评价孙权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是在夸赞孙权的能力。

毕竟在三国时期,各个军阀的儿子们还有谁能像孙权这样独当一面,成就大业。曹操在世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

曹丕最终篡汉自立,但在后来对东吴的征战中仍旧大败而归。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都没有斗过曹丕。

曹彰更不用说一心投身于军旅当中,最终仍旧是落了一个被曹丕控制下场。

而刘备的几个儿子,刘封、刘禅等人,刘封面对自己的二叔关羽见死不救,就已经背负上了不孝的骂名。

刘禅的才能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宠信奸臣黄皓,每日风花雪月,诸葛亮一死,蜀汉就更加没有复兴的可能。

等到邓艾偷渡阴平之后,刘禅都没有与姜维商量直接开城投降,能力可见一斑。

在三国二代当中,只有孙权做到了面对强敌丝毫不惧,对内管理有方,政治安平;对外态度强硬,在与各国的外交当中也是游刃有余。

最终登临帝位之时,还被称为吴大帝。

试问在古代封建帝王史中,谁还能被称为大帝?尽管孙权后期逐渐昏庸,但曹操在世时孙权的种种表现都配得曹操的那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0 阅读:41

趣闻古今历史

简介:读史明智,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