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农村有的“五保户”比有儿女赡养的老人都过得好!

农里闲话 2024-03-28 14:14:32

相信各位对“五保户”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这是国家针对农村中一部分特殊人群实施的一项惠农政策。具体来说,“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保医以及保葬(针对孤儿则是保教),而享受这些保障的就是那些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稳定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与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因为缺少严格和规范的认证及审核制度,漏洞和问题逐渐浮现。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成功地为自己的老年家庭成员申请到了五保户的资格。这其中,不乏一些通过人际关系、权力寻租甚至是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方式获取利益的情况。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那些真正符合条件、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的人群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五保户待遇。

令人唏嘘的是,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许多有儿有女的五零后、六零后老人,他们辛勤劳作一生,到头来却过得还不如那些并不符合条件的五保户。这些老人们大多数都还在坚持着农业生产,有的还会在农闲时节打点零工,以期能够为子女减轻一些生活负担。他们的吃穿用度往往都是极其节俭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食物也是能省则省,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至于医疗保健方面,他们更是能忍则忍、能拖则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医院的。

相比之下,那些并不符合条件却享受着五保户待遇的人,却往往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身体其实相当健康,完全有能力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业生产或手工劳动。但他们却选择了好吃懒做,每天不是在家里坐着等吃等喝,就是骑着小三轮车到处闲逛,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稍微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医院住院,因为这样不仅治疗费用全免,而且一日三餐也有了着落。甚至有时在医院里的伙食比在自己家里还要好得多。

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让人感到不公和愤怒,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五保户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深思。诚然,国家出台五保户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障那些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农村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偏差和乱象,导致资源错配和浪费不说,还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五保户政策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认证和审核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每一份有限的公共资源都能真正用到刀刃上。同时,也希望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积极参与到五保户政策的执行和监督中来,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