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武警曾开贵:闯下滔天大祸,逃亡20年未归,悬赏已达300万

如冬评社会 2024-05-10 03:49:12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雨夜的重庆,街道上的灯光映照着连绵不断的细雨,雾气蒙蒙中,一则新闻报道在电视屏幕上闪过:“退伍武警曾开贵:涉嫌多起杀人案,逃亡20年,现悬赏金已达300万元。”

城市的夜色和这则冰冷的通缉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追捕?一个普通武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如此绝路的?

一、曾开贵的早年生活

曾开贵与女友在一片花海中初次相识,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花香中夹杂着微风,两人仿佛命中注定般迅速坠入爱河。

随后的日子里,他们频繁地约会,共同参与各种活动,从电影院的暗影中到公园长椅上,他们的感情逐渐加深。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两人的关系发展到谈婚论嫁的阶段时,彩礼问题成为了他们无法回避的障碍。

彩礼,在当地是一种深植人心的传统习俗,象征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然而,曾开贵的家庭条件平平,为了筹备足够的彩礼,他的父母不得不四处借贷,这种做法让曾开贵感到极大的压力和不满。

而女方家庭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这种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得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在一次紧张的家庭聚会上,曾开贵和女友的父母就彩礼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

会议桌上,红包、账本、金银首饰和各种款项的清单被反复计算与讨论,气氛逐渐从商量转为争执。曾开贵的父亲坚持认为,应该遵循传统,按照能力办事,而女方的父亲则认为,彩礼是对女儿未来幸福的保障,数目不能减少。

争执未果的结果是让双方的情绪都变得异常紧张。在随后的几周内,曾开贵与女友的关系因为彩礼的事情陷入僵局。

电话中的交谈越来越少,见面时的沉默越来越多。曾开贵多次尝试与女友解释和沟通,希望她能理解自己的困难,而女友则困于家族的压力与期待,两人的心渐行渐远。

终于,在一个夜晚,两人坐在那个他们初遇的花海旁,面对面地坐着,月光下几乎看不见对方的表情。

空气中弥漫着沉重和无奈,曾开贵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和矛盾,决定结束这段关系。分手的那一刻,女友离去的背影在月色中逐渐模糊,曾开贵的心中除了失落,更多的是对父母传统观念的不满。

这段失败的恋爱经历,成了曾开贵人生轨迹中的一道深深的裂痕。他对父母以及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认为这些传统束缚了他的个人自由,阻碍了他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军旅生涯的转折

为了追求个人自由和掌控自己的未来,曾开贵决定加入武警部队,希望通过军旅生活洗涤过去的不愉快并重塑自我。

他的身体条件优越,很快就通过了部队的各项体能测试和基础训练,被正式录取并随后派往云南大理执行任务。

大理的自然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但那里的任务并非易事。部队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地区安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曾开贵穿上了武警的制服,肩负起保卫人民的责任,但他很快发现军队生活的严格纪律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远超他的预期。

曾开贵的性格中有着明显的特立独行,他习惯于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不太愿意服从命令或遵循常规。在部队中,这种性格特征显得尤为突出。他经常因为无法忍受严格的纪律而与战友发生冲突。

例如,一次夜间巡逻时,他因为不满队长的安排而擅自改变路线,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小队行动的延误和混乱。

这种行为在部队中是难以被接受的。军队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纪律性,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无条件遵循上级的命令。

曾开贵的这种独断行为不仅让他本人受到了连队领导的多次警告,也让他与其他战友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在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中,曾开贵的操作失误几乎造成了严重后果。他在未获准许的情况下提前开火,这种危险行为让他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处罚后,他被要求反省和书写检讨,但这样的纠正并未能根本改变他的行为模式。

时间一长,曾开贵在部队中的孤立逐渐加深。他的行为和态度使他难以融入集体,也影响了他的军事生涯。

他的战友们虽然尽力与他沟通,希望他能够调整态度,但效果甚微。他的独立思维和行为常常使他站在队伍的对立面。

这段军旅生活并未如曾开贵所愿,帮他重塑性格,反而因为环境的压力和个人性格的冲突,加剧了他性格中的缺陷。

频繁的冲突和不断的警告成为他军旅生涯的主旋律,也为他未来可能采取的极端行为埋下了隐患。

三、退伍后的挣扎与失控

曾开贵退伍后返回了平民生活,但他发现自己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节奏。在部队中已经形成的急躁和反叛性格,在平民生活中显得更加不合时宜。

他尝试了几份工作,包括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工作,以及作为一名保安的职位,但都因为无法忍受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和对上级的服从而很快离职。

每一次的职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曾开贵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他开始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

他的积蓄很快耗尽,租房、日常饮食乃至最基本的个人开销都成了沉重的负担。他尝试向一些老朋友和战友求助,但多数人因为自己的生活压力并不能提供太多帮助。

曾开贵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他居住的房屋破旧,家具简陋,墙角堆满了未付的账单和催款通知。

他的饮食也越来越不规律,经常是一日一餐,有时候甚至依靠附近慈善机构发放的食物维持生活。这种日益恶化的生活状况让他感到绝望。

1995年10月13日,这一天,曾开贵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他来到了云南西双版纳,一个边境小镇,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的治安情况复杂,曾开贵认为这里可以为他的计划提供掩护。

他带着一支事先非法购买的手枪,计划进行一次抢劫,希望能够解决自己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

当晚,曾开贵选择了一家小型超市作为目标。他在晚间营业即将结束时进入超市,戴着面具,手持枪支,迅速控制了场面。

在他试图打开收银机抢取现金的过程中,一名试图阻止他的店员与他发生了冲突。在混乱中,曾开贵过度紧张和恐慌,手中的枪支走火,打死了这名无辜的店员。

抢劫并杀人后,曾开贵立即逃离现场,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逃亡生涯。他深知这次行为的严重性,因此选择了更加隐秘和孤僻的路线避开警方的追捕。

他在乡间小路、边远山区间穿行,避免出现在人多的场合或大城市中,生活更加艰难,几乎与世隔绝。

四、逃亡的岁月

在曾开贵逃亡的岁月中,他的行踪不仅隐秘而且神出鬼没。警方的追捕始终未能确切地捕捉到他,而他似乎也从未停止过他的犯罪行为。

在逃亡期间,他被认为涉及多起严重的持枪杀人案件,特别是2004年在重庆江北的劫杀案和2005年在重庆沙坪坝的命案。

2004年的江北劫杀案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据目击者回忆,当晚有一名身影疑似是曾开贵进入了一家便利店。

店内仅有一位晚班店员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几分钟后,响起了几声枪响,随后这名男子匆忙逃离了现场。

当地警方赶到时,发现店员已经倒在血泊中,店内的现金也被抢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是曾开贵的所作所为,警方依然将他列为此案的主要嫌疑人,因为这起案件的作案手法与曾开贵的历史行为模式高度吻合。

紧接着,2005年在沙坪坝区再次发生了类似的命案。这一次,一个加油站在夜间遭到袭击。加油站的监控录像捕捉到了一名男子的身影,他手持枪械,迅速控制了现场,随后在抢劫现金的过程中,一名试图反抗的加油站员工被射杀。

由于视频画质不佳和嫌疑人戴着帽子及口罩,使得直接识别其身份变得困难。尽管如此,从身材和行为特征分析,警方仍然认为曾开贵与此案有很大关联。

这些连续发生的案件不仅令警方头疼,也让曾开贵的名字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警方在对他的追捕中加大了力度,多次在可能的藏身地进行了突击搜查和布控。

随着案件细节的不断被媒体报道,公众对曾开贵的印象越来越倾向于一个冷血且危险的罪犯。

在逃亡和犯罪的压力下,曾开贵不得不更加小心地隐藏自己的行踪。

他频繁更换藏身地点,从一个小镇搬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省份跳到另一个省份。他避开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尽量在夜间活动,白天则隐藏在偏僻地区的废弃建筑或密林中。

五、悬赏通告与逃亡的持续

到了2011年,曾开贵因其涉嫌多起严重犯罪活动而成为了全国范围内警方高度关注的对象。在这一年,重庆警方决定发布一个新的悬赏公告,悬赏金额高达30万元,希望借此引来更多的线索和公众的关注。这一高额的悬赏金是基于他涉嫌的罪行的严重性以及之前搜捕的困难。

重庆警方在公告中详细描述了曾开贵的体貌特征和可能的行为习惯。他们呼吁公众提供任何可能的线索,强调任何有助于抓捕他的信息都将得到严格的保密处理,并且提醒公众不要试图自行逮捕,以免危及自身安全。

随后不久,四川省公安厅也参与了这场搜捕行动,他们发布了另一则悬赏通告,将悬赏金额提高至300万元。

这一举动无疑表明了警方对曾开贵长时间逃避法律制裁的严肃态度和决心。四川省公安厅的通告指出,曾开贵可能在四川与重庆交界的地区活动,特别强调了他可能潜伏的地方和涉嫌的新犯罪行为。

尽管警方采取了这些广泛而深入的措施,曾开贵仍然能够巧妙地避开所有搜捕行动,继续保持着他的逍遥法外状态。

他的逃亡技巧和对警方行动的预判显示了他在长期逃亡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尽管警方不断更新悬赏公告并维持高压态势,曾开贵依然未能被捕捉,成为了司法追捕的一大难题。

来自 《新周刊》主编. 锐词 2010-2012[M]. 2013

5 阅读:163

如冬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