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韩大使沦为间谍,因一封邮件暴露身份!曾与金正日私交甚笃

历史睿眼观 2024-05-09 10:08:5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12月,我国外交部边海司和韩国外交部再一次对中韩两国之间的涉海问题进行了磋商,主要是为了解决多年之前签订的《中韩渔业协定》中的分歧问题。

谁会想到,这个原本应该解决争端的协议,竟然是在一名韩国间谍的主持下签订的“卖国协议”。

这名韩国间谍,就是曾经担任我国外交部驻韩大使的李滨。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会成为韩国的间谍呢?

从学员到外交官

李滨出生于1956年的北京,因为家庭的原因,李滨从小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

李滨因为在学校中成绩突出,并且本身又是朝鲜族,所以他“幸运的”成为了国家保送到朝鲜金日成大学的留学生。

李滨十分珍惜这个能够在学校学习的机会,相比于国内的那种“停摆”状态的教育,他这里简直就是学习的天堂。

李滨在金日成大学最大的收获,还是他认识了当时朝鲜的“皇太子”金正日。

金正日主修政治经济学,同时也对军事、文学都非常感兴趣。

因为对中国的好感和有着同样的兴趣,金正日与李滨很快就成为了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甚至有时候还打发走身边的保镖,和李滨偷偷谈论两国的政治趋势。

成绩优秀、有语言条件,并且还与金正日关系笃厚,有着这样条件的李滨在学成毕业之后便成为了我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虽然起初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是他业务过硬并且工作努力,再加上他的老朋友金正日在1973年时正式成为朝鲜的最高领导人,他也逐渐从科员一路升级到三秘、二秘、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

1994年,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李滨在这时带着缓和两国关系的任务到了韩国,先后成为了韩国大使馆和驻朝鲜大使馆的参赞,辅助驻我国大使进行工作。

然而,这时候的李滨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学生李滨,他的心态已经随着他的工作情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乱花渐欲迷人眼

因为经常在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工作,让李滨不由自主地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

中国和朝鲜虽然能够给他提供荣誉和尊敬,但韩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却让他的心里产生了一丝不一样的想法。

与相对闭塞的朝鲜相比,韩国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豪宅名车、俊男美女、灯红酒绿的生活所带来的感官冲击是十分震撼的,李滨也不自主地在心里喜欢上了这种生活。

韩国方面似乎也看出了这个曾经的办事员身上正在逐渐发生的变化,于是就开始有意接近他。

起初他对于那些馈赠和礼物都是抵触的,也曾经多次拒绝那些打向他的糖衣炮弹。但当他成为了我国驻韩国大使之后,韩国对他笼络的力度也逐渐加大。

当时的李滨已经成婚,他的夫人对于韩国的娱乐节目十分热衷,并且还是一名“追星族”。

当韩国的情报部门得知之后,便开始有意安排一些明星通过各种酒会、晚宴等机会去接近李滨夫妻。

果然,在糖衣炮弹的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守住底线,李滨的夫人很快就沦陷在追星的“幸福”中,随后便开始在李滨的耳边吹起了“枕边风”。

然而,这些对于李滨的效果似乎并没有效果。但韩国情报部门又做出了相应策略的调整,终于投其所好笼络了李滨。

从那之后,李滨开始接受韩国间谍部门的资金“馈赠”,并逐渐沉沦在这种生活中难以自拔。

当然,他也为韩国部门的工作带来了相应的“便利”。

因为对朝鲜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李滨经常“无意”透露出一些关键的情报,让韩国方面能够及时掌握朝鲜方面的动态,从而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

2001年,李滨以我国驻韩国大使的身份参加了一场解决中韩之间争议的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已经被韩国单方面改名为 “离於岛”的“苏岩礁”。

苏岩礁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沿海五省的渔民们经常在那里捕鱼、休息,清朝和民国政府的相关海事、海路地图中都明确表明这里归属于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北海舰队还在这里进行过详细的海事探测活动,这些数据被记录在官方海图上,无疑是对国际权益的宣告,当时韩国也没有什么反应。

然而,在2001年1月时,韩国却单方面将常年沉在水面以下的“礁”改成了他们所谓的“岛”,在上面开始建造建筑物。

而且,他们还将这里划分到他们的专属经济区,完全不顾苏岩礁在我国东海大陆架上以及韩国方面1984年才知道有这片岛礁存在的事实。

2001年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这一“争议”地区的问题。

事实上,韩国之所以如此重视苏岩礁,是因为这片区域底下丰富的油气资源。韩国本身国土面积有限,这也就意味着资源有限,长期处于能源供应不足的状态。

而东海地区是出了名的油气区,特别是苏岩礁附近海域,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控制了苏岩礁就相当于得到了能源补给。

此外,该地区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得到苏岩礁的控制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能增加经济收入。

但前提是,这是中国的岛礁,而非韩国的。我国在海洋领土争端,立场一向很坚定,作为我国方面的主要代表李滨,本可以据理力争、对韩国方面的非法行为进行驳斥。

但是李滨却违背了一名中国人的良知和一名外交官员的底线,用联合国《海洋公约法》对“重叠经济海域”的界定将苏岩礁这一片区域变成了“暂时搁置争议地区”。

大家都知道,主权问题本应该寸步不让,但李滨这一行为,却直接让原本属于我国的领土,变成了“争议地区”。

两国之间多年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至今仍然处在争议洽谈阶段。

然而,多年的从政经验让李滨知道应该如何躲避风险,因为隐藏得比较深,所以只是承担部分“工作失责”的责任,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不过,隐藏再深的秘密终究会浮上水面。

锁住人生的镣铐

韩国从李滨的手里获得了利益,同样也“投桃报李”满足了李滨更多的愿望和要求,李滨一直都在秘密地向韩国输送着情报。

其中,很大一部分消息进一步流传到美国,成为了美国和韩国针对我国和朝鲜的重要参考资料。

2003年之后,朝韩之间因为发展核武发生了摩擦,为了维持地区的稳定,我国从中进行了多次斡旋。

可韩国方面却总能准确地掌握朝鲜方面的各种动态,其中也包括金正日访华的准确行程和时间。

我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并不是对此并没有警觉,不过碍于李滨工作职位的特殊性,所以只能在秘密中展开调查。

很快,调查人员监控到了一封详细记载着金正日未来一段时间行程的电子邮件,而邮件的一方则是已经担任朝鲜半岛事务大使的李滨。

电子邮件的发现,证明了国安机关人员的猜测,很快就将李滨解职、拘押。

不过,李滨毕竟“老谋深算”,仅凭一封邮件很难具体定罪,所以办案人员没有恢复他的工作职务,只是让他担任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

俗话说,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李滨这次虽然没有被抓到把柄,却知道自己可能躲不过下一次审查。

在审查时,他的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吐露出一点问题要了自己的“命”。警报解除后,他又忙着转移自己的财产,而这正是调查人员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2006年12月,还在北京装模作样上班的李滨被拘捕。

不过,李滨还是抓住了我国当时《间谍法》的漏洞,否认自己是间谍组织“代理人”,咬定自己没有危害“国家安全”,同时也没有遵照境外集团的指示“轰击目标”。

如果按照我国现行的《反间谍法》对其行为进行量刑的话,他至少要被判处十年以上的刑期。

李滨的实际行为毕竟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违背了一个国人的良知,虽然只以经济犯罪的名义判处7年徒刑,但是等待他的却不只是法律的制裁,还有国人的指责和良心的审判。

参考资料

[1]《潜伏在中国高层的九大间谍大案》澎湃新闻网

[2]《曝中国军方证实李滨、徐俊平及康日新等官员涉间谍案落马》海峡都市电子报

[3]《中韩危害国家安全罪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论文展

0 阅读:158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