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打完仗的第一件事:日军武器不稀罕,先让士兵掏裤兜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3-12-28 19:22:48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战场,毫无疑问是一个主战场。忻口战役之后,山西军阀阎锡山虽然没能守住太原城,但是好歹还保住了山西的半壁江山。在这块土地上,山西本地的晋绥军、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及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一直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八路军虽然铁心抗日,但晋绥军和日本人的关系却若即若离,让人不明所以。

不过,阎锡山虽然态度微妙,但是和日军还是打过几仗的,尤其是抗战初期。据传说,阎锡山有一道奇葩的命令:如果在战场上击败了日军,用不着捡他们扔下的武器,但是一定要翻一翻他们的裤子兜。这是为了什么?难道是日本人的兜里有黄金?其实不然。阎锡山认为,日本人的裤子兜里,有着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东西。

决定战争胜负的几大因素,分别是:经济、武器、情报、兵员。事实上,阎锡山作为一位极有经济眼光的军阀,四大因素中他已经牢牢把持了其中的三个。

如果各大军阀按照理财水平来排列,阎锡山即使排不到第一,也绝对在前三甲之列。美国人的一句话,很好地说出了阎锡山对于经济的态度:“他所嗜好的,不是女人、酒和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甚至是牛、马、农具和肥料,所有的那些能为乡村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阎锡山出生于商贾之家,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生意,所以为人极为精明。以农业为本,以工业为提升,这是阎锡山始终坚持的策略。正如前面美国人所说,阎锡山对于农业和基础建设非常重视。而从另一个故事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在工业的运作上,也有别人所不能及之处。

山西省有大量的煤矿,为了将自然资源进行增值,阎锡山建立了太原钢铁厂。当时,他对钢铁厂所需要的一套炼焦设备进行了招标。结果一番厮杀下来,仅有三家外国公司入围。阎锡山将这三家公司的经理集中到了一个别墅当中,让他们自己竞价。最终 ,中标者一算利润,发现基本没有挣钱。这次的生意中,最终获利的只有阎锡山。

阎锡山的精明,还体现在他修建窄轨铁路这件事上。在阎锡山主政之前,法国人曾经在山西修建了不少的窄轨铁路,与其他地区的宽轨铁路不兼容。但是在抗日战争前后,蒋介石为了统一全国的交通,让阎锡山将窄轨铁路改建成宽轨,并许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阎锡山马上让人做了核算,发现如果自己重修宽轨,费用远比给自己的补偿要高。一看这个结果,阎锡山立刻叫停了宽轨铁路的建设。用这一手,他不仅省下了大笔的钱,还将蒋介石的影响力关在了山西门外。

相比起全国的其他地区,山西的经济在当时可谓一枝独秀,一直稳坐全国财富榜的前列。如果对比各地的自然资源,我们就更会感觉山西经济发展的不易,这显然和阎锡山的善于理财不无关系。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就连蒋介石都很佩服。在一次经济会议上,蒋介石公开表示:“我们以前学苏联、学美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

阎锡山的理财,归根到底是为了军事。从军阀混战时期开始,直系、奉系、皖系,再加上南方的桂系、粤系和蒋介石,可谓强手如林。但是,这些军阀的军队和地盘的变化都很剧烈,只有阎锡山,一直十分稳定。山西的晋绥军,虽然算不上是如何强悍的精兵,但自保没有任何问题。除了有钱之外,他们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发达的军工产业。

山西省军工的发展,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从阎锡山主政开始,他先是从材料生产入手,一点点地积累实力。他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机器、木工、锻工、翻砂四个厂,大力培养熟练工人,招募外来人才。后来,他还建立了山西陆军修械所,开创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先河。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体系分崩离析,混战开始。为了赶紧解决武器供应问题,阎锡山不得不加快了军工的发展。当时,他没有设计能力,于是便加大力度,对一些外国的武器进行仿造。被他看上并且成功仿制的武器,包括德国MP1918系列冲锋枪、美国汤姆森冲锋枪、还有日本的三八大盖,以及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至于子弹,山西的兵工厂有着日产两万发的能力,比蒋介石上海国防部直属的兵工厂还多。

阎锡山的精明,在于他不仅能搞出武器的“形”,连“灵魂”也能弄出来。他从全国各地的军校招收学员,还从海外聘请专家,在自己的兵工厂中研制和改进火药。他们所生产的“恺字号炸药”威力大,残留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他们所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在威力和破片量上都比国内的其他产品要强上不少。

1927年,阎锡山的轻武器产业链已经打造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正式改为太原兵工厂,推进重武器的生产和制造。兵工厂不仅可以生产一般的山炮、野炮,甚至飞机都可以制造!在这一点上,除了张作霖、蒋介石等寥寥几人之外,无人能出其右。

在短短两三年间,山西的士兵就实现了武器的自给自足。这让他们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军队的人员问题,阎锡山又是怎样解决的呢?他的方法相当粗暴,那就是“抽丁”,按照比例强迫自己辖区内的男丁当兵。在抗战期间,为了保证兵员的数量,抽丁的比例甚至达到了“三丁抽一”的水平。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晋绥军的兵员始终比较充沛 ,“抽丁”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人员有了,战斗力又如何保证呢?精明的阎锡山,使用了当年曾国藩的方法,让亲朋故友组成战斗单位。这样,一个人倒下了,其他人可能就会因为仇恨,和自己的对手拼命。

按说,有钱、有枪又有人的阎锡山,应该战斗力很强才对。但是晋绥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十分拉胯。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战斗,缺少情报工作的支撑。阎锡山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但是他的那些情报人员,大部分是看着自己人的,防止他们哗变。对外的情报工作,是他们的短板。

在抗战期间,阎锡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战场上的士兵下了那道奇怪的命令:在打扫战场之时,要多翻一翻日军的衣服兜。他们这样做,为的就是寻找情报。

不过,这种大海捞针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报问题。有的时候,如果晋绥军袭击了敌人的传令兵,还确实会有一些收获;但是在正面战场上,却很难在敌人的尸体上发现情报。毕竟冲锋陷阵的士兵身上,通常都不会夹带这些东西。

阎锡山确实够精明,但是他既不是一个军事家,也不是一个战略家。对于自身的问题,他始终没有清晰地认识,这也造成了晋绥军战斗力的普遍低下。事实证明,没有大格局和大眼光,光靠一些小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7 阅读:4607
评论列表
  • 2024-01-06 19:57

    阎老西还是有一套的~[点赞][点赞][点赞]

千年历史千面游

简介:分享我心中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我眼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