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有风格的cult片大师,鬼片也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恶趣味

光影穿梭机 2024-01-29 21:53:11

桂治洪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邵氏导演,他可以驾驭多类型的电影题材,无论是着眼于社会百态,还是游离于幽玄之中,他的作品都有着极强的批判性,并且喜好运用极度重口的视觉画面,彰显他别具一格的恶趣味。

呈现重口味是桂治洪导演最为明显的标签,这一特点在他以鬼怪为主题的恐怖片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而这些重口味鬼怪片,更是桂治洪创作生涯中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所推崇的类型电影。

本篇文章就带领各位一同走进桂治洪那怪力乱神的邪恐世界,从那些亦幻亦真的故事和夺人眼目的画面中,看他批判人性的丑与恶!

1974年公映的《鬼眼》是桂治洪执导的第一部以鬼怪为主题的恐怖片,他的这部作品影响深远,多年后的那部影响欧美的香港鬼片《见鬼》,创作灵感极有可能就是借鉴于此。

在2002年的《见鬼》中,盲人女孩儿因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搭通了生死线。

而在《鬼眼》中,患有轻度近视的女孩儿王宝玲,因戴上陌生男子赠送给她的隐形眼镜,反复看见灵异现象。在见鬼条件的设定上,两部影片是不是有些异曲同工呢?

在《鬼眼》影片中,王宝玲因贪小便宜,接受陌生男子的恩惠,从而沦为吸血鬼的奴仆。吸血鬼附身于这具死亡多时的眼镜店老板的尸体,以赠送隐形眼镜的方式为诱饵,诱骗年轻女孩儿以供他吸取精气。

被吸血鬼操控的王宝玲,不仅被折腾得面容枯槁,还不得不为对方引来更多的年轻女子。而一心想要摆脱魔鬼纠缠的王宝玲,无论做出何种挣扎,结果却总是徒劳的。每当《不了情》深情的口哨旋律响起,那位西装革履、英俊得令人害怕的吸血鬼,就会出现在宝玲的面前。

桂治洪的这部鬼怪片与他以后的同类作品风格迥异。《鬼眼》并几乎没有他标志性的重口味镜头,对于鬼怪的展现更是极尽其美。《鬼眼》作为恐怖片,其看点并非在于它的恐怖程度,而是侧重于表现一个青春活泼的女孩儿到灵魂沦丧的变化。

由著名邵氏女演员陈思佳扮演的王宝玲,角色形象从清纯到可怖,这个过程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方面是她面容上的日益憔悴,另一方面则是她精神力量的逐步被抽离,人性的光芒逐步消散,举手投足之间虽然仍有力量,但是却充满了非理性的歇斯底里。

从王宝玲的转变来看,本片似乎有着极强的社会现实隐喻。

片中的吸血鬼象征了令人成瘾的药物,代表了巨大的控制欲望和罪恶,王宝玲偶然沾染上,就一步步沦陷,还不由自主地害死了的朋友。

最终,王宝玲在朋友的帮助下,利用恶鬼所惧怕的烟,设计消灭了恶鬼,可惜毁灭的仅仅只是恶鬼所附身的躯体,王宝玲却因此沦为新的宿主。

这个开放性的结局告诉我们,魔鬼无法被消灭,它终究会借助人类内心的黑暗,卷土重来!

由桂治洪执导、上映于1975年的《鬼话连篇》,还有一个用于封面宣传的别名《古之色狼》。这个尽显风月片意味儿的片名,使得很多恐怖片影迷错过了这部紧张刺激的优秀作品。

本片是由三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第二片名《古之色狼》也是最后一个故事的题名。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书生整天幻想着自己能与《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一样,祈望与那些鬼魅化身的妖艳女郎共度良宵。

正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个书生终于得偿所愿,以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女僵尸为他带来的干柴烈火。

第三个故事《古之色狼》有着邵氏电影一贯卖弄情色的特点,这是它作为影片商业宣传的原因所在。但导演桂治洪却把这个摆明车马、要作风月片来卖弄的故事拍得荒诞滑稽、乐而不淫,从侧面提高了影片的娱乐性!

相较于《古之色狼》这个看似无鬼的题名、实则有鬼的故事,第一个故事《鬼屋》与第二个故事《白骨无情》,却以似鬼的题名表现了非鬼的恐怖,所以说,头两个故事才是影片《鬼话连篇》的题意与精华所在。

《鬼屋》与《白骨无情》皆以反转取胜,要悬疑有悬疑,要气氛有气氛,故事前后呼应,不故作高深,它所带来的紧张刺激,绝非如今那些死气沉闷、挖坑不填、假扮高明的恐怖片所能比拟的。因此这两个故事,我们不做剧透,以便为各位留下观影的空间。

从1976年开始,桂治洪参与执导了根据香港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香港奇案》系列电影,该系列影片为邵氏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由桂治洪创作、于1976年公映的鬼怪恐怖片《索命》,正是《香港奇案》热度下的衍生品。

用衍生品这个词语来形容《索命》的存在,实在不免有些辱没这部影片的品质。因为《索命》比《香港奇案》系列电影来得更为触目惊心,思想立意也更为深刻,导演桂治洪更是借此发泄了自己愤世的情绪。

1974年农历年间,一对夫妇携带准备还给友人的几百块港币,在搭乘公共小型巴士的途中,竟在车上遭遇匪徒抢劫。男事主不甘用于还债的血汗钱被人抢去,便极力反抗,最后死在劫匪的利刃之下。距此不久后,女事主也愤然自杀而死。在这件劫杀案发生后,警察虽然曾一度展开追查,但随着公众的淡忘以及案件线索的缺乏,最后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这桩案件的发生过程与结果,是《索命》前三分之一剧情改编的基础。桂治洪将这个案件搬上荧幕并赋予鬼神的形式,并不敢奢望可以重新引起警方的重视,而是希望唤醒一些终日只为三餐生活而劳碌的人,好让他们明白到,除了找得我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外,也应该多多关心身边周围所发生过的事。

影片中的女事主刘妙丽或许比现实案件中的女事主更为不幸!在丈夫被劫匪残杀后,刘妙丽虽然得到不少热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歹人的觊觎。先是热心人士捐给她的爱心捐款被人以钓鱼陷阱骗走,后来又被色棍迷奸,逼她为娼。

歹人皆是利用刘妙丽在香港孤立无援的处境,假意帮助,才得以行此恶举。

身心皆受重创的刘妙丽生无可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身穿血红的寿衣,留下了死后化为厉鬼的诅咒,随后跳崖自尽。

死后的刘妙丽,躯体虽然不免粉身碎骨,但那件红色的寿衣却保存完好,这代表上天赐予了她复仇的权力。

在厉鬼索命的情节中,虽然刘妙丽的鬼魂几乎都没有以正面镜头现身,但桂治洪却以惊心动魄的视听语言,渲染出了厉鬼索命的紧张恐怖感,且极尽重口之能事。

片中的这些被索命者,在鬼魂的影响下,发疯似的自残躯体,近乎手摇式的镜头画面营造出强烈的临场感,令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们所遭受的疼痛。

在手段各异的索命情节中,尤其是鬼头疮,尽显导演不叫观众倒胃誓不罢休的姿态。

纵观影片的后半段,惊悚、血腥、暴力、恶心,都在导演挖空心思的设计下,毫不手软的刺激着观众的眼球!

当所有的匪徒都得到应有惩罚后,刘妙丽的鬼魂在法师的超度下化解了她的怨气,那件承载了无尽怨恨的红寿衣伴随着突作的狂风,化为灰烬。

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之后,影片创作者在片尾留下的一段话,既表明了他无鬼论的立场,又体现出他警戒罪恶的愿望。其实这段话不免自相矛盾,显得过于多此一举。既然就连创作者本人都极力标榜鬼魂索命乃虚无缥缈之事,那又何谈警戒世间的歹念罪行呢?

因缺乏资料,我们不明是何缘故,自1976的《索命》之后,桂治洪的恐怖片创作停滞了四年之久,直到1980年,他带着名留香港影史的《邪》,又卷土重来。

《邪》被公认为是桂治洪最为优秀的一部作品,它带来了一个反转之后再反转的故事,且都是出人意料。

影片讲述了德行肮脏的入赘女婿杨振宇,不仅虐待自己的太太陈秀英,还在妻子面前强暴了家里的丫鬟梁绮华。

终有一天,梁绮华与太太陈秀英因积愤难忍,联手杀害了杨振宇。

亲手杀夫令陈秀英终日心绪不宁,很快她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丈夫杨振宇的鬼魂现身,活活吓死了本就体弱多病的陈秀英。

剧情至此,出现了第一个反转。原来,丫鬟梁绮华是杨振宇私下供养的情妇,他们为谋夺陈家的财产自导自演了这出杀夫泄恨、猛鬼复仇的戏码。

扮鬼吓人不算可怕,但是那个被吓死的人,真的化为厉鬼回来复仇,那就真的很恐怖了。

梁绮华被反复出现的陈秀英鬼魂,吓得魂不守舍。

但杨振宇作为假鬼的创作者及扮演者,是个铁定的无神论者,他坚信陈秀英未死,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此每当妻子的鬼魂在自己面前出现的时候,杨振宇都毫无畏惧的进行追赶,一探究竟。

可当他发疯似的剁碎妻子的尸体后,妻子仍一如往常现身,再好的心理素质也不免崩塌,最终被吓得坠楼身亡。

亲眼目睹情夫被厉鬼索命后,梁绮华请来神婆为自己消灾解难。即便全身画满治邪的符咒,但也未能避免她的厄运,梁绮华的双耳被陈秀英的鬼魂活活扯下,终究还是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这个因果孽报的故事结束后,影片迎来了最后一个终极反转。

原来,影片后半段陈秀英鬼魂复仇的情节,也是一出自导自演的鬼故事,创作者及扮演者乃是陈秀英的孪生妹妹陈秀芳。

陈秀芳与姐姐自幼分居两地,因此杨振宇和梁绮华并不知道陈秀芳的存在。得知姐姐病重的妹妹在回乡探亲的时候,恰巧窥见了杨振宇扮鬼吓死姐姐的一幕,因此才出现了陈秀英鬼魂真伪难辨的复仇事件。

《邪》的故事框架其实非常寡淡,但被套上了一个两度反转的悬疑片外壳,使得简单粗暴的故事精彩纷呈,这正是《邪》最大的魅力所在。

《邪》虽然是一部伪灵异片,但很多细微之处令很多观众不禁怀疑,陈秀英的鬼魂确实出现过。

比如,搬家工人在镜子里无法看见所谓陈秀英鬼魂的镜像。

被杨振宇、梁绮华请来治鬼的和尚,更是在梦中遭遇陈秀英鬼魂的纠缠。

这些所谓的闹鬼现象,显然不是陈秀芳人力所能完成的,但是凭着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我们去肯定鬼魂的存在,与创作者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些情节,几乎都是伪灵异片的通病所在。要令无鬼的反转出人意料,那么就要在闹鬼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误导观众,误导一旦用力过度,往往就会造成难以自圆其说的结果。

虽然影片具体到细微之处,确有美中不足之处,但并未妨碍整体的可观性。本片所创造的恐怖氛围以及对人性之恶的批判,并不亚于此前的作品,除了桂治洪所擅长的那些重口味镜头外,他更是首次把人体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结尾神婆为梁绮华驱鬼的情节中,由邵氏艳星梁珍妮扮演的裸女,献上了邪魅蛊惑的驱鬼舞蹈。在香港三级片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的年代,桂治洪用整整长达7分钟的惊艳场面,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随后,赤身裸体、剃光头发的梁绮华全身涂满符咒的形象,借鉴于日本经典恐怖片《怪谈》。在同年上映的《鬼打鬼》中,这样的形象又被洪金宝照葫芦画瓢、三次复制,这足见《邪》在当年所产生的影响力。

桂治洪曾被电影研究者认为是徐克、许鞍华等人之前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启蒙者之一,因为他的作品在模式化生产的基础上,又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邪》在创作的过程中,正是新浪潮如火如荼之际,在摒弃传统商业电影噱头的浪潮下,桂治洪在本片统一风格与噱头之间有过剧烈的挣扎,但最后他还是对影片的商业噱头进行了妥协。结果在影院公映后,令桂治洪没想到的是,反倒是那些充满刺激的噱头令观众们拍手称好,引起了强烈反响!

《邪》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它孕育出了《邪斗邪》与《邪完再邪》两部续集电影。这两部影片都是低俗得毫无内涵的荒诞喜剧,与桂治洪邪典恐怖片的风格完全大异。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桂枝洪执导的这两部续集影片,极有可能是邵氏公司布下的命题作文,实在不值一提!

相较于《邪斗邪》与《邪完再邪》,由桂治洪执导、上映于1982年的《邪咒》,更像是《邪》的续集电影,它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装神弄鬼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一位名叫海莲的施家丫鬟,她与年迈的施家老爷苟合,诞下私生子,这是施家老爷唯一的血脉。由于施家老爷的原配夫人没有子嗣,所以她接受了私生子,但却把海莲拒之门外。

后来施家遭到匪徒洗劫,全家丧命,唯独海莲与管家阿全得以幸存。阿全为了谋夺施家财产,想出了一条狸猫换太子的妙计。他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海莲,冒充已经死于匪徒之手的施家骨肉。而海莲也与管家达成了平分施家财产的协议,她接受了管家的儿子,因此母凭子贵,顺利做上了施家的新主人。

施家传有祖训,施家后人凡年满二十后,有权继承施家的财产。曾经的丫鬟海莲、如今的施老太太,当然不愿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被外人夺走,于是她设计毒死了这个刚刚年满二十岁的所谓儿子。

由于当年施家人的尸体被官兵抛尸于施家枯井中,于是施老太太借此散布了尸体秽气扰及地龙的恐怖传闻,意图将假儿子之死归咎于灵异事件。

施家公子暴毙之前早已生子,留下了两个女儿,这势必又将成为施老太太的心腹大患。

当施老太太的两个孙女长大成人后,她勾结自己的御用医生假扮枯井中的怪物,表面上落实了地龙传闻的灵异现象,实际上是为了屠杀自己的孙女。

以上叙述的故事毫无悬念,当然不会是影片线性叙述的版本,而是我们根据谜底揭开后的故事,所重新编排的实质版本。在影片谜底未揭晓之前,我们完完全全看到的会是一个施家受到地龙诅咒、被灵异怪物所袭击的故事。

因为影片《邪》的关系,观众绝对不会相信该片的鬼怪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坚信必会有反转剧情出现。而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不禁怀疑所有的出场人物,去推测影片会有怎样一个惊人的真相,才是观赏这部影片的乐趣所在!

《邪咒》与《邪》以伪灵异片的形式出现,既应证了桂治洪在《索命》中表明的无鬼论立场,也彰显了人心比所谓鬼怪更为恐怖的本质!

《邪咒》中的施老太太在没有显露出丑恶面貌时,彻头彻尾是一个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慈祥奶奶。但就是这样一个表面上待孙女如至宝的人,却时时刻刻算计着如何置她们于死地。试问,世间上还有什么比最亲近的人暗藏害你之心更加恐怖呢?

桂治洪有着“愤怒导演”之称,对他影片中的罪恶之徒,从来都不会手软。

最终,作恶多端的施老太太被管家阿全一刀斩首。

种下孽债的阿全被枯井中的怪物活活咬死。

贪财又好色、扮怪物强奸杀人的医生,被施家小孙女(实为阿全孙女)推进沸水锅中,活活煮死。

桂治洪虽然极力否定鬼魂的存在,但却对降头这种同样玄乎的南洋巫术持保留的态度。在影片《蛊》的序幕上,一句“信不信由你”的落尾,似乎加深了这种巫术的现实可行性。

《蛊》上映于1981年,是桂治洪继《邪》之后的又一经典力作。这部影片与其后的续集《魔》,将桂治洪CUIT邪典恐怖片的风格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堪称重口味画面的集大成之作!

《蛊》主打视觉画面,因此它的剧情故事非常简陋,也无多少悬念,轻易就能概括清楚。

香港警察黄锦燊(实名出演)在调查一宗亲父杀女案时,发现凶手是受到一股神秘力量操控,才干下了如此丧尽天良之举。

应凶手之请求,黄警官只身来到泰国,查探这股力量的来源。

经过调查发现,凶手在旅泰之时,曾与当地的一名女子交好,并许诺在限定的期限内会回来探望女子。

结果凶手言而无信,被女子所聘请的降头师施下的降头所害,身不由己地杀害了亲生女儿。

黄警官刨根问底的职业作风,无可避免的成为了这名降头师的眼中钉,因此他也遭到了降头邪术的迫害。

剧情至此,影片开始上演一出关于“降头术”的百科全书,详细科普了每种降头所进行的步骤和用途。

桂治洪重视追求降头术的专业化与真实感,因此还特地从马来西亚请来真正的大巫师来扮演片中的降头师。

在一系列施降过程的画面中,就是一幅幅重口奇观,其中所使用的腐烂食物、动物内脏、蠕虫等施降材料,很多都是实打实的道具,这无论是对于演员的忍耐力,还是观众的承受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大导演张彻曾评价桂治洪,指他拥有极端导演的性格,为追求理想的效果,往往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当时的桂治洪还与另一位有着相似作风的导演牟敦芾,被人们并排而列。

桂治洪“愤怒导演”的称号与牟敦芾“禽兽导演”的称号,令这两位同样以cult邪典片而闻名的电影人,难分伯仲!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片中的泰国降头师穷尽其法,也未能夺走黄警官的性命,因为幸运的黄警官得到泰国高僧的庇护,才躲过了这场有惊无险的灾劫。面对泰国高僧无边的佛法,邪恶降头师全身溃烂而死,为影片奉献了最后一场B级恐怖。

公映于1983年的《魔》是《蛊》剧情的延续,讲述了降头师死后所引发的腥风血雨。降头师的同门为了复仇,向害死降头师的清照大师发起了挑战!

清照大师纵然法术高超,但也难敌对方的阴谋诡计,不幸中了降头,金身被困。

身处待毙之危时,清照大师的元神指引香港拳击手陈雄来到泰国,帮助他度过难关、消灭敌人。

陈雄与清照大师前世乃是孪生兄弟,如果清照大师金身被破,陈雄也就性命堪虞,为己为人,陈雄毅然踏上了朝圣之路。

一场画面升级的重口味对决,就在陈雄这个半路僧人与泰国降头师之间,拉开了序幕。

《魔》的恶心程度比《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重口味镜头的摄制方式,简直叫人难以置信!

一名降头师将嚼烂的食物吐出,接着又交给另一名降头师继续咀嚼。

生生割下活鸡的屁股,放进降头师的嘴里嚼烂后吐出,又进行二次咀嚼。

这些步骤都是一镜到底,没有任何剪接,恶心而又真实的质感,隔着屏幕都难以直视!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始向东南亚扩张,同时各种东南亚文化也开始陆续入侵香港,大量来自南洋的游客带来了各式各样降头养蛊的传说,有需求就有利润,邵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蛋糕。

其实早在70年代中期,同为邵氏导演的何梦华,就已经拍摄了《降头》与《勾魂降头》两部同类作品,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

80年代初,桂治洪重启这个题材,自然不敢一味的延续前作。前作既然以故事为主、降头为辅,那么桂治洪索性就反其道而行。

虽然《魔》的故事不仅寡淡简陋,还尽显牵强,但它对于降头术极富视觉力的展示,体现出了同时代cult片的最高水平!

《魔》是桂治洪创作的最后一部恐怖片,在这部影片公映的1983年,桂治洪导演的东家邵氏影业在香港影坛早已失去了竞争能力,于两年后宣布停产。伴随邵氏电影的没落,桂治洪与许多邵氏影人一样,在香港电影市场蒸蒸日上的年代,反倒选择了退隐江湖。

在1984年拍完喜剧片《走火炮》后,这位为邵氏服务近二十年、拍摄四十余部作品的电影工作者,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后桂治洪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家薄饼店的老板,从此再未涉足影坛。1999年,他因肝癌去世,享年62岁。

0 阅读:31

光影穿梭机

简介:品读经典电影,品读香港影坛三十年!内容丰富的影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