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山东人,嫁到韩国10年,发现职场教育内卷比国内还严重

故事织梦人 2024-04-26 23:59:31

一、开始的地方

1986年10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区一个小小的胡同里,家境虽然不富裕,但父母对我很是宠爱。

从小我就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在家里或者胡同里唱唱跳跳。每当有什么节日晚会,我总是第一个要上台表演的那个。母亲常说:"咱家孩子就是个小演员芽呀!"

上小学后,我的表演天赋得到了进一步发扬。每逢校园文艺汇演,我都会积极报名参加,无论是独唱、合唱,还是小品、话剧,我尽展所能。我的出众表现屡获殊荣,总能摘得最高奖项。老师和同学们无不对我的才华赞赏有加。

"武汉市小小艺术家"、"武昌区儿童之星"这些闪亮的称号接连加冕在我的头上。我仿佛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满怀自信和期待着未来的舞台。

小学六年,我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表演,屡获佳绩。我渐渐爱上了这种站在聚光灯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的快感,爱上了用歌声和表演感染观众的那份振奋。

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梦想——将来要当一个了不起的演员,站在最耀眼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这个梦想好像一点一点在我内心扎根、发芽、生长……

二、入梦境

2005年的一个秋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武汉市演艺专修学校的大门。这所学校是全市最负盛名的艺术学校,能够被录取我自己都还有些梦幻般的不可思议。

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秋高气爽,校园里银杏树的叶子已经渐现金黄。我带着父母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学校门口,生怕误了这个好机会。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母亲还是精心为我准备了一套崭新的校服,哥特体英文校名"Wuhan Arts School"在上衣胸前整整齐齐地绣着。

"孩子,上这所学校可不容易,一定要珍惜机会啊!"母亲拉着我的手嘱咐道,她的眼神里透着自豪和期待。

父亲则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只是时不时用锐利的眼神扫视着我,似乎在确认这就是他们的女儿。

我攥紧了拳头,暗暗下定决心。是啊,我一定要在这所名校施展自己的才华,报答父母的殷切期望!

开学的第一周,我就被分入了重点培养的表演实习班。这个班级老师们都是业内知名的导师,他们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虽然密集的课程和训练让我开始感到些许吃不消,但我从未有一丝退缩的念头。

更何况,我很快就在同学们中赢得了"神童"的美誉。无论是舞台表演、形体训练,还是理论学习,我都游刃有余,成绩名列前茅。那种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所获得的快感再次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梦想,更坚定了我对表演事业的执着追求。

起初,母亲还是有些顾虑的。作为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家庭,她当然希望女儿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极力反对我从事一个看似浪漫实则艰辛的职业。

"你也不想想,演员这行是否稳定?将来能否衣食无忧?倘若学习不好遭人白眼,那可如何是好?"母亲常常百般阻拦。

直到学校的一次大型演出,我扮演了一个叛逆少女的角色,在台上大放异彩。母亲远远地在台下看着,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泪花。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反对过我的抉择。

三、追光逐影

2009年6月,我如愿以偿地从武汉市演艺专修学校表演系毕业,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文凭。过去4年的刻苦磨练,终于开花结果。

毕业季来临之际,各大影视公司的招聘会如火如荼地在校园内举行。我和同窗好友自是摩拳擦掌,摇旗呐喊准备一争高下。

当时国内娱乐圈正如日中天,各大卫视和制作公司的扩张需求旺盛,大量吸纳年轻血液。我们怀揣着激情燃烧的梦想,对能否进入内地一线影视公司报有很高期望。

经过三场紧张的面试和考核,我最终被北京永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录用,从事统筹协调工作。这家公司可谓响当当,旗下囊括了数十位国内知名影视明星,制作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无数。我作为应届毕业生,能在这样的公司插手门路,着实令人艳羡。

2009年8月的一个黎明,我怀着忐忑和兴奋的心情离开了武汉,开启了追逐梦想的北京生活。首站的工作岗位是一部热播反映现实题材的年代电视剧的统筹协调。

我驻扎在制片现场,总算是亲身体会到了内地一线影视剧组的精彩纷呈。耳濡目染之下,我渐渐掌握了这份工作的诀窍。无论是联系工作人员、协调拍摄流程,还是处理突发状况,我都驾轻就熟,机警应对。

这份工作虽辛苦,但能亲身见证镜头外的缤纷世界,偶有机会与明星打交道,内心也倍感振奋。我将之视为通往演员梦想的垫脚石,无怨无悔地扑了进去。

就这样,我在永光影视任职了6年有余。期间,我参与过数十部影视作品的统筹协调,见证了这些精品力作从无到有的缓慢孕育过程。可以说,我完全融入了这个光怪陆离的行业。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逐渐加重的疲惫和困惑。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我开始感到精神力有些跟不上身体的消耗。再者,在一个看似光鲜的行业背后,暗藏着种种阴暗面和潜规则,让我对之前的憧憬和理想主义有了些许动摇。

2016年,我已年过而立之年。有时确实会自问,当初怀抱梦想进入这个行业,是否值得?如今的生活虽然混迹其中,却难免感到迷惘和迷失。

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毅然决定辞掉工作,暂时离开这个影视圈,南下到上海一家外企当起了中文教师。也许,这就是另一条通往我人生新出口的路。

四、重新出发

2012年初春,我怀着忐忑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这座魔都之名不虚传,繁华喧嚣与现代化大都市面貌让我感到些许陌生和不适应。

幸而上海浦东新区的一家韩资外企中文教师岗位算是为我打开了一扇临时的门。通过人才中介公司的推荐,我很快便签了劳动合同,开启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

那家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由于业务遍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对中文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作为一名auxiliar teacher(助教),主要负责给韩国expatriates(外籍员工)上中文语言和文化相关课程。

首月的薪资只有3000多元,远远比不上当年在影视圈的高薪酬。但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和挑战,我已不复往日的天真浪漫,不去过多计较金钱的多寡,而是怀揣一颗重新出发的决心。

上课的场地设在公司18楼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初期有10多名学生,分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有的是基层员工,有的则是中高层主管。3个不同的班级,上午下午轮流排课。

学生中不乏一些中文基础扎实的老手,也有拼音都说不利索的生手。他们来自韩国各地,抱着渴望学习中文的热情,但受教育背景和学习态度也有不小差异,给我这个新手教师带来了不小挑战。

幸而我在影视圈阅历颇深,为人处世还算圆滑,很快就掌握了与不同学生打交道的窍门。我不仅注重课堂互动,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中文环境,比如和工人师傅谈天说地、逛逛商场街市等。

我设身处地思考,将摸爬滚打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向他们讲解中国当代的社会风云变幻。课程中时常融入身边发生的小事和趣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有时我还会现场教授一些讲笑话的vervoir technique(行话术语)。

或许正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加上我为人和善、乐于指导的性格,我很快就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威信。他们都亲切地称我为"大张老师"。

上课时,我回忆起从小对表演事业的向往,发自内心地为之着迷和投入。每次在讲台上巡视学生们认真用功的神情,就会感到由衷的成就感和自豪。

这个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让我渐渐喘息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生活是否就只有追逐梦想一个出口呢?难道不能在平凡的角落里,寻得一方自由和精神的家园?

渐渐地,我从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慢慢寻找到了自我的价值,走出了之前的困惑与焦虑。一年之后,外企续签了我的合同,我也做好了在异乡继续打拼的准备。

对于未来,我虽然依然迷惘,但内心已没有了过多的浮躁和患得患失。我期待着人生的新篇章,能在这里开启一个新的出口。

五、邂逅璀璨爱恋

2015年的某个周末夜晚,我被外籍同事邀请参加了上海静安区一家酒吧的Party。夜色下璀璨的灯火和音乐声扑面而来,让我不由得沉浸在这吸引人的夜晚气氛之中。

穿着一袭黑色小礼服的我,手捧一杯鸡尾酒,有些拘谨地站在人群之中。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正是公司的Kevin。

Kevin是一名韩裔外援,去年刚被公司从首尔总部调遣到上海,出任贸易部经理一职。他大概三十出头,身形高大挺拔,皮肤白皙而有些棱角分明,浓密的黑发用发蜡夹好了,年轻英俊,富有魅力。

"May I have a drink with you?"他慷慨地向我示意,落落大方的步伐让我读出了几分富贵公子哥的味道。

"Of course." 我点了点头,把嘴角扬起一抹腼腆的微笑。作为一名中文老师,我的发音一向很标准,也很注重饮食习惯的培养。

就这样,一场跨越种族、语言、地域的邂逅就此拉开了序幕。Kevin 递给我一杯酒,眸子里满是好奇和兴致。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party?"他问。

我如实回答,也开始打量起这位表情稳重、举止大方的韩裔男士。谁能料到呢,就在这夜色萦绕的上海滩,一段不同寻常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Kevin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感。上海滩上我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相识之旅,话题从中国美食、旅游景点、语言学说一直聊到韩流、宗教信仰。他赞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我则钦佩韩国近代现代化发展之迅猛。

两人很快便穿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鸿沟,找到了某种心灵层面的交流和共鸣。这或许正是克服表面隔阂、妄加猜忌的最佳方式。

转眼间,已时至午夜。我们携手漫步在夜色苍茫的滨江长廊,聊着聊着,Kevin忽然握住我的手,深深凝视着我的双眸。

一股强烈的冲动在我心中升起,仿佛久旱的土壤终于迎来了春雨的滋润。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到自己找到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找到了一种溪流般清新而纯粹的惊喜,这种感觉醉人而令人向往。

就在那个上海春夜的哗啦啦长廊上,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爱情是这般美妙、令人疯狂、能让人如此豪情万丈。我已无法抗拒内心这种突如其来的悸动,只想就这样牵着Kevin的手,去追寻那绵延不绝的未知缘分。

2015年的这个夜晚,是我们一段不同寻常的跨国恋情的绚丽开端。从那一刻起,我的人生轨迹也因这段恋情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六、爱情维系

2015年春夏,我和Kevin遵循着内心的引力,开启了一段跨国恋爱的甜蜜岁月。作为韩国人,他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好感,我们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哲学、艺术等层面的话题,展开精神的交流。

2016年国庆节前夕,Kevin在外滩的一家高级餐厅向我求婚了。当时他穿着一身黑色燕尾服,西装革履的绅士打扮,在烛光摇曳的包厢里单膝跪地,郑重而诚恳地向我开口:"郑小姐,能否赏脸嫁给我,做我一生挚爱的妻子?"

我几乎是在泪水朦胧中给出的答复。Kevin随后为我戴上了一枚镶嵌着钻石的ring,价值不菲,用以誓约他对我一腔孺慕的心意。我内心百感交集,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离婚是我生命中最不愿看到的事情,然而最终它还是降临在了我的亲身家人身上。2017年春节前夕,我舅舅与阿姨决裂离婚,引发了家中不小的骚动。

面对家人反对的声音,我开始动摇了。婚姻果真如此脆弱无力,能否经得住时间和生活的考验?我和Kevin又能走多远?一时间满怀忐忑,几乎要退缩了。

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Kevin的坚贞不渝让我备受感动,更加笃定了我们感情的基础。他含泪拥抱着我,温言相劝:"亲爱的,婚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基础之上的。只要我们用心珍惜彼此,就一定能战胜重重阻力。"

Kevin随即单膝跪地,亲吻着我的手背,深情款款:"郑小姐,我向您保证,只要您嫁给我,我一生都会对您忠贞不渝,永不放弃。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我愿用一生的努力,换取您的永恒馨爱。"

这一幕,在我脑中永远定格。每当想起,我就会被Kevin的深情所打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终于,在2017年春的一个良辰吉日,我们在武汉的一座教堂隆重举行了婚礼。Kevin一袭白马装,我身着白纱曳地,在钟声鼓乐之中缓步走上红毯,当着亲朋好友的见证,许下了永恒的爱情誓言。婚后,Kevin就随我一起留在武汉生活了。

婚后的第一年,我们过着相当安逸的小日子。只是Kevin的家人对于这桩跨国婚姻表现出很大不满。常常打来国际长途电话大做文章,质疑我的出身和背景,让Kevin好生烦恼。

更有一次,Kevin飞回首尔老家探亲,竟遭家人孤立和斥责。他沮丧地回到武汉,情绪一度低落。我只能耐心开解,努力让他重拾对未来的信心。

转眼到了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七、韩国新生活

2018年春节后不久,Kevin的母亲突然住进了医院,被查出患有晚期肝癌。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Kevin不得不暂时搁置在武汉的工作,飞回韩国照料生病的母亲。

为了支持Kevin,尽量分担他的重担,我也很快办理了赴韩的手续,和他团聚在首尔的家中。刚抵达那里,我就被周遭的一切深深震撼了。

韩国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与我多年在武汉习惯的大相径庭。首尔这座超大型城市昼夜不息、流光溢彩,到处是现代化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而且交通拥挤不堪。作为一个来自内陆小城的女孩,我完全不习惯这种喧嚣商业气息浓郁的大都市生活。

更可怕的是语言障碍。虽然婚前我和Kevin用中英沟通无碍,但面对他的父老亲朋时,我就完全听不懂他们用韩语交谈的内容了,总是被生生隔绝在外。有几次,难免遭到了Kevin家人的白眼或冷嘲热讽,我当时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Kevin母亲住院的首尔北部一家大医院,也是我见识了韩国医疗水平之先进的地方。那里的手术室、病房无不采用了世界一流的设备,远比国内同级医院强上一线。然而相应的也是令我们这些外地人无法承受的高昂医药费。

Kevin的家人和亲朋本就对我们的婚姻心存芥蒂。在医院的走廊里、病房前,我常常听到他们用韩语诘问Kevin:"你怎么能娶一个中国女人?你们终归是文化差异太大…"我默默在一旁,无言以对,只能强忍眼泪。

生活的压力和烦恼接踵而来。在医院期间,我尽最大努力去适应这座陌生城市的一切,也竭力支持和鼓励着Kevin。但内心深处,常常会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迷惘。

也幸亏有Kevin的父亲在一旁主持公道,替我们两人分忧解难。Kevin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威望的韩国企业家,做事一向冷静果决。每当Kevin母亲或其他亲戚对我指指点点时,他都会第一个严词喝止:"她是儿子的妻子,就是我们家人了。什么话在背后乱说,岂不让所有人出丑?"

就这样,在医院的白花花的病房和家中朴素的客厅,我们渡过了一个焦虑而又暗无天日的半年。最终在2018年夏天,Kevin的母亲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这是Kevin一生中最痛苦的一个夏天,失去挚爱的亲人。我虽然来自异国,却时刻在他身旁默默支持,分忧解难。或许正是这一点,才让Kevin下定决心,要留在韩国继续生活,不回武汉了。

婚后的那个秋天,我也在首尔找到了一份教授中文的工作。那是一家著名的韩国语言培训中心,负责为一些想要赴华工作的韩国人开设基础语言和文化课程。

从此,我开始了在韩国的全新生活。虽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艰难,但只要和爱人在一起,就有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适应好这里,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一晃7年过去了,我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韩语说得也越来越溜,认识了不少当地朋友。Kevin已从母亲的逝世阴影中走出,事业也渐入佳境。我们的生活虽不豪华,却也小有积蓄,足以安康渡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恩爱如初...

八、中韩文化使者

如今的2024年,我已在韩国生活整整6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在首尔从事中文教学工作的"文化使者",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了中韩文化交流之中,成为了两国友谊的小小纽带。

2018年秋天,我在首尔市中心的高师大中文系附属语言培训中心开始了新的工作。这家培训中心专门为有意前往华人地区工作的韩国人提供针对性语言和文化培训。

刚开始虽然语言、环境都让我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找到了门路。我尽量把从北方农村到武汉,再到上海这一路的奋斗经历娓娓道来,把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生动呈现给学生们。

比如有一节课,我就讲到了在影视圈打拼时的经历。我细数当年接受艺考培训的艰辛,形象生动地模仿了剧组统筹协调时的火爆场面,还讲述了某位国内知名影星在片场的恃纵嚣张作风等等。

学生们听得啧啧称奇,纷纷感慨"中国娱乐圈的潜规则比我们想象得还厉害啊"。我笑着说,娱乐圈哪个国家都不太一样,都难免流于世俗和腐朽。

后来又讲到我作为外企中文老师的那段岁月,如何在语言层面努力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我告诉学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并非表面功利就能概览,需要下很大功夫去感悟和领会。

"比如讲笑话这个行话,它包含了中国人对幽默和诙谐的独特理解..."我引经据典道来,分享自己当年的切身体会。学生们都很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会被我的生动比喻惹得哈哈大笑。

2020年的一堂课上,我还讲到了自己移居韩国后与当地文化剧烈碰撞的情形。比如语言不通导致的误解,医疗卫生领域与中国的天壤之别,以及饮食起居之间的文化差异。

"亲爱的同学们,当一个人从自己熟悉的环境突然被迫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度生存时,各种各样的挑战都会迎面而来。不过只要下定决心,用诚挚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异国文化,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障碍,改变必将到来。"

我以自身的移民经历诚恳开导学生们。很多学生都被我的亲身经历所打动,不少人还私下约我指导学习中文呐!

如今的我,每天都在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向韩国学生们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智慧宝典。我是文字版的"中韩大使",通过自己独特的故事,努力架起两国文化沟通之桥。

工作之余,我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办过多次中国传统风俗推广讲座。每年春节和中秋节,我都会主动与当地民众分享中华佳节的历史渊源、习俗禁忌等,倾尽自己所知。

韩国人十分友善好客,他们既对异国文化好奇,也非常欣赏和赞叹东方文化的独树一帜之处。我深知,这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无疑了。

就这样,我默默地在首尔扎根生活,注定要走上这个"文化交流使者"的不归路。我不仅将中韩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新的高度。

当然,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我挚爱的丈夫Kevin。正是他一路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从最初对韩国陌生恐惧,到学会热爱这里的一切文化。

未来的路虽然漫长,但我们携手同心,定能继续努力,在中韩这个舞台上谱写出更精彩的华章。愿我们的文化纽带能够永不断绝,中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