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考生李拓远,拒绝保送清华,扬言只考耶鲁大学,他成功了吗?

映真 2023-12-29 09:30:39

2008年,福建一名高三考生拒绝了清华大学的保送名额,班主任说他太过狂妄,校长骂他太自大。但是,这名考生却做了一件更加疯狂的事情,在离高考只有100天的时候,他居然请了长假。

这位名叫李拓远的考生,本是学校的尖子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学校认定是清华大学的优秀生源。然而,李拓远对这个所谓的“优秀”并不满足,他对人生有着更为宏伟的理想。

李拓远被学校召集到一间安静的会议室,窗外透过的晨光洒在桌上,映衬出他安静却坚定的神情。这场座谈会上,老师们神情凝重,期待着李拓远的答复。校长端坐在一侧,班主任刘老师则在一旁皱着眉头,表情难掩不安。

“李拓远,我们希望你能够接受清华大学的保送名额。” 校长开口了,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李拓远却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老师们,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和坚定。“我不想去清华。” 他的声音平静却坚定,“我有更大的梦想,我要去耶鲁大学。”

这番话像是一块巨石投入了宁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了涟漪。刘老师皱起了眉头,“李拓远,你这样拒绝实在有些太过狂妄了。清华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你拒绝了这么好的机会,真是自不量力。”

李拓远的眼神坚定而清澈,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决心,“老师们,对不起,我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让在场的人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信念。

尽管老师们试图说服他,但李拓远的选择是坚定的。这个青年似乎在静静地诉说着他心中的远大抱负。这一幕让在座的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他们无法理解李拓远为何如此执着地拒绝这个难得的机会。

校长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年轻人要有梦想,但也要脚踏实地。你现在拒绝了清华,将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然而,李拓远对于自己的选择并不动摇。他的梦想并非被定格在国内一所大学,而是要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在那个时候,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仍然是一件少数人的事情,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名校,这才显得更为疯狂。

座谈会结束后,李拓远显得更加专注。他的备考方式开始与众不同,不再拘泥于学校的模拟考试和常规课业,仿佛有着自己的秘密方程式。

在高考还有百日的时候,他的决定让整个学校为之侧目。李拓远并未在课堂出现,也没有参加学校安排的模拟考试,而是选择了一段长假,暂别了学校的喧嚣和教室里的书本。

这个决定让学校领导们大跌眼镜,他们怀疑李拓远是不是受到了什么误导,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班主任刘老师,她对李拓远的决定感到极度失望。作为李拓远的亲近导师,她曾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展现出色的成绩,为学校争光。然而,现在这个决定彻底颠覆了她的期待。

李拓远并没有消沉,相反,他开始了自主学习的生活。他在家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自习室,购置了大量的参考书籍,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他的学习计划不再受制于繁重的课业,而是更加灵活和自主。

每天都按时投入学习,不容有丝毫懈怠。他明白,他的梦想需要更多的努力,这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时间如白驹过隙,高考的日子临近了。李拓远回到学校,参加了最后一次的模拟考试。这一次,他展现出了超过以往的状态,所有人都被他的状态所震撼。

“或许我不能理解你当初的选择,但是现在看来,你的决定似乎是正确的。”刘老师在座谈会上说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李拓远身上的变化。

李拓远的高考成绩出奇的好,堪比一流的重本大学,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感到惊叹。他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也让他成为了学校的骄傲。

而更令人惊异的是,李拓远成功地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他将启程去追逐他的梦想。这一幕不禁让所有曾经对他的选择表示怀疑的人都感到震撼和佩服。

在他的留学计划揭开序幕的时候,学校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或许我们不能理解他当初的选择,但年轻人应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李拓远,你的勇气和决心是我们学校值得骄傲的。”

2008年,李拓远以他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选择,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梦想是值得追求的,哪怕这条路看起来比较疯狂。

0 阅读:218

映真

简介:东风烈,志同道合情真切。情真切,欢声雷动,旗惊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