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权力到达巅峰为何不称帝?他想做周文王,可没说不想篡位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4-04 11:11:27

《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权遣校尉梁寓入贡,又遣硃光等归,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操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中陈群等皆曰:“汉祚已终,非适今日。殿下功德巍巍,群生注望,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正大位,复何疑哉!操曰: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襄樊之战结束后,孙权上书向曹操称臣,同时劝曹操顺应天命,即位称帝。

曹操把孙权的信拿给大家看,并说道: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吗?

侍中陈群等人劝曹操说道:汉朝的统治已经结束,并非只是今日。魏王您的功德,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天下人都寄希望于您,所以孙权在远方向您称臣。这是天意在人间的反应,所以异口同声,殿下应该正式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曹操说了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命的话,我还是当周文王吧。

曹操与汉献帝

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

因为曹操给自己的定位是:当周文王,为自己的下一代称帝打下基础。

众所周知,商朝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灭亡的,周文王只是为灭亡商朝做好了充足准备与前期铺垫,周武王才是那个称帝统一天下的人。

曹操的政治理想就是当周文王,自然就不用自己称帝了。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就加紧了篡位的进程,首先废除了三公制度,恢复了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此前,曹操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另外两个是司马、司徒,三公是三个人担任,丞相是一个人担任,曹操此举是在集权。

在平定了马超与韩遂之后,曹操有了“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公元212年,曹操恢复禹贡九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将天下十四州改为九州,为独立建国做准备。

几个月后,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建立魏公国,以邺城为都城,置百官、宗庙。

魏王曹操

216年4月,曹操被封为魏王,食邑3万户,后来退了2万户,拥有了诸侯王的特殊待遇。

217年10月,汉献帝赐予曹操皇帝的车马待遇,曹操可以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十二根玉串,乘坐特制的金根车,套着六匹马,配着五彩从车。

至此,曹操已经完成了权力交接的所有流程。

此后的曹操如果想称帝,随便示意一下手下大臣,马上就有一堆人到汉献帝身边去劝说禅让,即使他不示意,也有一些聪明人会跑到汉献帝那里劝说禅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曹操并没有称帝,因为曹操完成所有篡位流程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下一代接班用,并不是他自己想称帝。

关于这一点,曹操在《述志令》中说得非常清楚。

曹操在《述志令》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理想和他的政治目的,他并不想称帝。

曹操年轻的时候,理想是当个郡守,做一些成绩出来,并建立自己的名誉。

曹操年轻时的梦想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

曹操担任济南国相时,由于执法公正,革除弊政,触犯了朝廷的权贵,由于担心给家族带来灾祸,于是托病辞职回乡了。

曹操中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能够讨伐各地的叛乱,死后能够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曹操在《述志令》中自豪地说道: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述志令》: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35,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曹操还提到: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天生不相信天命的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

整篇《述志令》,都是曹操在喋喋不休地解释自己不会夺取帝位,不会放弃兵权。

很多人认为曹操的话不值得相信,但是,曹操如果真的想称帝,没必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解释,他就是直接称帝,你也拿他没办法,难道不是吗?

曹操并不想称帝

如果曹操写《述志令》后再去称帝,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虽然政治人物说话不靠谱,但是必要的政治诚信还得有。

所以我认为曹操在《述志令》说的话是正确的,曹操自己的确是不想称帝,他是想当周文王,自己做好下一代称帝的铺垫,把称帝的事业交给自己的下一代去做而已。

为什么曹操自己不想自己称帝,却留给下一代称帝呢?

1、曹操轻虚名,重实际。

曹操这个人一直不太在乎封建礼仪,更在乎实际。

曹操的正妻卞夫人出身倡家,这样的身份地位本来当不了正妻,但曹操不在乎。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宦官,尽管曹操的父亲官至太尉,但他的身世一直被士族看不起,但曹操一直我行我素,丝毫不在乎。

曹操已经是魏王了,有了跟皇帝一样的待遇,他已经具备了皇帝的地位,他不在乎皇帝这个虚名,反而容易引来骂名。

2、晚年的曹操战争缠身。

从217年开始,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持续了2年多,到219年正月,夏侯渊被杀,曹操才亲自从关中进入汉中,与刘备作战,但曹操只在汉中待了两个月,就主动撤退了。

曹操想当周文王,为下一代篡位铺路

汉中之战发生之时,宛城发生了叛乱,守将侯音、卫开叛曹归刘,但被曹仁迅速平定。

218年4月,代北乌桓无臣氐起兵叛乱,曹操派曹彰率军平叛,持续近一年时间。

汉中之战结束后,孟达与刘封攻占了曹魏的上庸三郡,关羽则北上发动了襄樊之战,尤其是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俘虏七军三万余人,打得曹操都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

等到襄樊之战结束没多久,曹操就收到了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不久,曹操就去世了。

曹操的晚年战争缠身,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

3、曹操的内部矛盾未解决。

曹操想要篡位,一直都有很多人反对,比如荀彧,因此而死。

218年正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金祎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攻打丞相长史王必,但最终失败,这一干人全部被杀。

219年,魏讽在魏王国都城邺城与长乐卫尉陈祎企图谋反,由于陈祎告密,事败被杀,此事连坐数十人被杀。

这一系列的反叛表明曹操的内部不乏反对之人,曹操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曹操一直也没有解决这个矛盾。

除此之外,曹操与士族之间也有矛盾。

曹操与荀彧

陈琳为袁绍所作讨伐曹操的檄文有这样的话: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

曹操是宦官阉人的后代,本来就没什么品德,狡猾任侠,喜欢制造动乱和灾祸。

这就是拿曹操的身世做文章,东汉的士族与宦官一直是世仇,士族一直就看不起曹操的宦官身世。

曹操一生也杀了很多士族,比如边让、陈宫、许攸、孔融、杨修、沮授、审配、郭图、崔琰等,他与士族的关系一直就不好。

最重要的是曹操一直不肯与士族妥协,不像曹丕为了继位迅速与士族妥协,曹操把这个合解机会让给了曹丕,他宁愿当周文王,并不想称帝。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 2024-04-04 19:08

    曹操想当霍光,但是霍光的下场不太好,所以他既不篡位又不放权,把选择权交给他儿子,反正他死前没篡位仍然是汉臣就行了,他儿子做啥事不关他这个爹的事,相比于司马懿强,司马懿是真的又当又立,离篡位临门一脚了,然后想像曹操学了,但是曹操的地盘是自己一点点打下来的,司马懿是靠骗,洛水放屁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