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位将军不牺牲,会取代许光达领授大将军衔吗?

武哥谈历史 2024-04-26 07:05:02

我们知道,许光达在1955年军衔评定中被评为大将,在十大将中名列第十,他与王树声都是属于正兵团级干部,而其他八位是军委委员级。

当时许光达为自己入选了大将行列而深感不安,从而多次谦让,还给主席写了信要求降衔,但最后未被批准,留下了一段佳话。

以许光达方方面面的综合条件看来,确实有一点破格提拔的意味,在他所代表的红二方面军中,就资历与军功来看,萧克与王震都比他更有资格。

许光达最终之所以胜出,是“山头”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虽然同属二方面军,但要细分起来,许光达出身于红二军团,是湘鄂西根据地的代表,在这点上,要比作为红六军团的萧、王二人代表性更强一些​。

虽然我们不提倡讲山头,但“山头”代表性这一点在军衔的评定中是个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尤其在大将这一层级似乎更为明显,许光达与王树声便是例证。

不过,在红二军团中有这么一位将军,早期资历不输许光达,比许光达还更具代表性,可惜他在建国前牺牲了,有人说,倘若他活到授衔时,将被授予大将军衔。

有人会猜到了段德昌,不过以段德昌的履历,他若活着,是铁定的大将,许光达与他没有可比性。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是卢冬生,也是一位过早牺牲的将军。

下面我们就将卢冬生与许光达做一番比较,来看看假设他活到建国后,能否取代许光达的大将位置。

许光达

01 早期资历

卢冬生出生于1908年,湖南湘潭人,与主席同乡​。他小时候做过矿工,也给陈赓家放过牛​。

1925年,卢冬生去了唐生智的部队当兵,参加过北伐。1927年初在武汉与时任国民革命军8军特务营营长的陈赓相遇,去他手下做了副官,8月随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负责政治保卫工作​。

起义失败后,卢冬生为了照顾受伤的陈赓,二人与部队失去联系,辗转于汕头、香港,1927年底去了上海,并入了党​,与陈赓一道在中央特科工作​。

许光达与卢冬生同岁,是湖南长沙县人。他家境贫寒,也曾做过放牛娃。不过他酷爱读书,私塾先生邹希鲁允许其免费听课。

值得一提的是,邹希鲁是许光达未来的岳父,也曾是主席的老师​。

1925年,许光达入党,次年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五期(武汉)。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许光达去了张发奎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

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由九江赶赴南昌,但起义军已撤离,最终在江西宁都追上了部队​,先后任叶挺所在的11军25师75团的排长、代理连长​。

在三河坝受伤后,许光达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由此,我们看到在革命早期,卢冬生与许光达的资历差不多,都很早参了军,均参加了南昌起义​。

卢冬生

02 红军时代

在上海特科期间的1928年初,卢冬生受组织安排,护送贺龙与周逸群去湘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

同年三月,贺、周二人发动了桑植起义,成立了游击队,卢冬生先是任交通员,红四军成立后又任司令部手枪连排长、连长,后任手枪​营营长。

在贺龙的红四军与周逸群的红六军会师合并为红二军团后,卢冬生先后出任营长、团长,1932年任师政治委员,1933年又担任​师长一职,一直到长征结束。

作为长征途中的师级干部,卢冬生渐渐赶了上来,与此时在一方面军中的陈赓平级​。

许光达在南昌起义部队南撤途中受伤与部队失散,先后辗转于安徽、湖南、河北等地,直至1929年才与组织联系上,后去了上海​,不久被派往洪湖苏区与周逸群一道革命。

在1930年红六军成立后,许光达担任六军参谋长,在六军与贺龙的四军合并成立红二军团后​,他担任师长。

1932年1月,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负伤,被组织送往苏联治疗​。

我们看二人在红军时代的表现,他们的最高任职都是师级,许光达的任职要早一点。不过,许光达1932年便离队去了苏联,遗憾缺席了长征等下半场,总体来讲不如卢冬生显眼。

许光达

03 抗战时期

抗战开始后,红军接受改编,卢冬生所在的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他被任命为以红二军团为主的358旅旅长。

但是,由于初期120师内部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卢冬生被卷入了“军阀作风”的一场风波,为了大局,他并没有赴任​旅长一职。

卢冬生于1938年去了苏联疗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到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直至1945年​才回国。

许光达于1932年赴苏联养伤后,直至1937年​底才回到了延安。

抗战期间,许光达先是在抗大任教,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接着出任了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许光达虽然未在抗战一线任职,总体上很平淡,但是卢冬生却缺席了抗战这一关键时期,相比而言,许光达要胜出​。

如果不离队,卢冬生作为八路军最早的六个旅长之一这么含金量很高的职位,在抗战及后期会有很大的成就。

卢冬生

04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卢冬生于1945年9月与周保中一起随东北抗联回国,先后任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

1945年12月,卢冬生带几个警卫员回陈云住所为其取行李,不幸遭遇几个苏联士兵拦路​而被枪杀。

许光达在解放战争初期,先是任雁门军区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后又回到大西北跟随彭德怀先后担任西北野战军3军军长、一野2兵团司令员,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我们看二位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卢冬生假如在解放战争初期不牺牲,他的最先职务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属于二级军区正职。

参考后来东北各个时期二级军区司令员后来的人选,有陈光、肖华、邓华、程世才、聂鹤亭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的都有。

按正常发展,卢冬生接下来会担任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最高也就是兵团司令员了​。​

不过,他属于二方面军出身,受到东北领导的赏识与提拔的可能性不大,李运昌、曾克林、程世才、詹才芳等人便是例证,他最多兵团副司令员​顶格,这与许光达在西北的高光表现比起来,​略显逊色。

许光达

最后,我们来回应文章开头的那个话题,即卢冬生假如不牺牲,到了1955年​会取代许光达的大将位置吗?

我们结合许光达与卢冬生各个时期的表现来看,在早期,二人相差无几​;在红军时代与抗战阶段,二人各有一段缺席的经历,也算平分秋色​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即便卢冬生不牺牲,他的成就也不会高于​许光达。

就此来看​,许光达是要占优的。

但是,前文说了,从许光达后来能在与萧克、王震的竞争中胜出来看,山头代表性要占很大因素​。

就卢冬生与许光达来比较,如果再细分,二人虽都是红二军团出身,但卢冬生是属于贺龙元帅创建的湘西根据地的红四军,而许光达则属于周逸群领导的鄂西根据地的红六军。

贺龙元帅是红二军团与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更是湘西红四军的创始人,卢冬生在红军时代自始至终跟随贺龙南征北战,在这一点上如要细说,由卢冬生来领授大将似乎要比许光达更具有代表性。

有人会说,我们前边也分析了,卢冬生若不牺牲,在东北的发展不会太好,最多也就副兵团级,比不上许光达的正兵团级​。

但是,我们从贺炳炎的情况来看,他在评衔时只是准兵团级,是中将与少将的标配,后来不也破格提升为上将​了吗?就是因为没人能比他更适合代表红二军团领授上将军衔。

因此,我们认为,综合各种因素,卢冬生如果活到建国后,有极大可能会取代许光达​来领授大将军衔的。

(完)

1 阅读:2506
评论列表
  • 2024-04-30 04:26

    彭雪峰不牺牲,才是铁定大将的那位!

    风中劲草 回复:
    而且小彭是老彭的衣钵传人,当年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合并后,原三军团的人马就是由小彭领导。
    LJ 回复:
    这是算红二方面军的大将份额,跟红一没关系
  • 2024-04-27 23:33

    松江军区是三级军区,东西南北满四个军区、冀察热辽军区,这样的才是二级军区。

  • 2024-05-16 10:11

    在资历上,萧克也许强一点,论战功,许光达领先一条街。

  • 2024-04-27 20:56

    作者分析很有道理!卢冬生,按照他回来的情况,很有可能调回西北野战军!长期在东野任职的可能性不大!

武哥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