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春游

百叶屋的主人 2024-04-03 10:51:22

上周天气比较好的几天,经常看到有小学生春游的队伍,大部分都是去办公室对面的索河湿地公园进行徒步春游,湿地公园里今年也有水了,加上花花草草草,是踏青游玩的好去处,里边也有篮球场等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前天,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她的孩子问他要零花钱,要买一些零食,因为学校组织徒步春游从龙门实验徒步到京襄城遗址公园,往返应该有二十多公里,都在讨论孩子能不能走下来,当然学校也都提供有保障车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其实这些我认为这样的春游是比较正常的,我也想到了自己上学时候少有的春游经历。因为小时候在村子里和乡里的学校上学,在学校住宿,记忆中春游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组织大家到烈士陵园扫墓,有时候会组织爬山,那个时候没有思考过危险或者什么,因为从小都在村子里长大,从小学一年级有很多,大部分都是要走路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学校。

上学时候,春游、秋游记忆中并不多见,记得上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学校组织我们学校部分学生去郑州市区游玩,在郑州新区站在最高层俯瞰整个CBD,那时候CBD的房价还没有过万。

记忆最深的是吃饭的时候,好像是在金水路有一家叫金爵皇朝的酒店,就跟现在酒店套餐一样,什么样的菜都有,在家里吃饭都是面条、米饭、饺子等其中一样,那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吃了面条,竟然还有米饭,还有饺子,还有包子,更让我惊诧的是,竟然还有西瓜,那时候我在想,这西瓜不都是夏天时候,用粮食换的吗?怎么还没到夏天呢,西瓜能放这么多年呢?当然,这些都是免费的。

春游、秋游一直都是学生时代比较喜欢的事情,因为可以不用上课,大家都比较开心。学生时代,只要不上课,让干啥都感觉可美。不过昨天看到两张学校给家长下发的春游研学的一封信,发现现在的春游好像变了味道,好像已经没有了那些儿时单纯的记忆。

研学风气盛行的当下,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种研学课程,表面上是自愿(还需要家长签字确认是自愿,害怕后期扯皮),往深处想一想,如果其他孩子都去了,不给自己的孩子报名,那孩子肯定不开心,但是这些研学的地方,有的孩子已经去过了,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其次就是收费非常贵,动辄上百元甚至更多,收款的这些公司是如何中标这些学校的服务项目的?是否有相关承接活动的资质?这些是不是都要公开一下相关信息呢?

再仔细想想,这些事情在现在好像普遍存在,小时候记得所有作业卷子都是学校印刷好,发给学生,而现在学校直接电子版发给家长,让家长自行打印,这个倒也无所谓。前两天,一个朋友发的信息,学校让买一本书,一本十四元,其实书是一套四本,在各网络平台都有售卖,一套包邮也就不到10元钱,可是需要在学校门口的书店购买,我想这些问题也没有相关部门去查一下?

其次就是每年到了捐款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家长需要捐好几份钱,学校让学生家长捐,自己工作的单位也需要捐,个体工商户主管部门需要捐,等等,不捐到他们理想的金额,那就有你好受的,这些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和习惯。

都说教育是最重要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并没有感受到相关主管部门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反而孩子却成为他们敛财甚至发家致富的工具。

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是并没有人敢说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也没有人敢试图去改变这个样子。那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呢?

0 阅读:0

百叶屋的主人

简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