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一统,是迎接星辰大海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5-03 18:46:35

文 / 子玉

历史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草原、中原、江南几大势力结成为一个整体然后面向海洋追求星辰大海的过程。

秦汉到唐朝的历史区间是中原、江南、关东几大势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剧情,在这个过程中,战争、大运河是加速这几大势力圈融合的主要手段。

虽然中原王朝也屡屡用兵草原,草原势力也曾问鼎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比如北魏,但总有一拨势力会填补上一拨势力退出草原之后的权力空白,导致草原势力始终无法被中原王朝的系统所兼容。

究其原因还是,草原的武力优势无法战胜中原的经济优势,双方文化也不能兼容。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防线内缩,整个东北都成了契丹人的天下。完了契丹又通过相继征服奚、室韦等部落和渤海国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公元936年,石敬瑭在面对后唐皇帝李从珂大军压境的绝境下以出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了契丹势力的支持。

以占据幽云十六州的农耕区为转折点,契丹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经济上获得了新的增长点,而且在文化上出现了被汉文化同化的趋势。

在经济增长、文化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契丹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一度打入后晋国都汴京,灭亡了后晋。但由于其经济实力还是不能与中原相比,所以在不久以后又不得不撤出中原。

但这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当游牧民族同时获取了经济和文化优势之后,他们迟早会凭借武力优势打入中原,代替中原政权。尤其是在中原势力失去幽云这一天然屏障之后。

为了解除危机,后周世宗柴荣就于显德六年(959)三月十九日下诏,决定御驾亲征,收复幽云十六州。二十九日,柴荣从汴京出发,四月十六日抵达沧州。接着就是周军的连续胜利——

四月二十六日,辽国益津关守将终廷晖投降;二十八日,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次日,莫州刺史刘楚信投降;五月初一,瀛洲刺史高彦晖举城投降。

周军在短短三十多天的时间内就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中的瀛洲和莫州以及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形势一片大好。

但在周世宗准备进一步攻打幽州时却突然生病从而不得不返回汴京。六月十九日,周世宗驾崩。随着周世宗的驾崩,中原王朝也错失了收复幽云的最佳时间窗口。随着时间线的不断拉长,辽国对幽云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强,中原王朝肯定不能轻松将其收回。

后来,随着赵匡胤建宋,以及宋朝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幽云问题就被无限搁置,赵匡胤后来甚至已经放弃了武力收回幽云的幻想。

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赵光义挟灭北汉之威准备一举收复幽云,但却在高粱河之战中大败。雍熙三年(986),赵光义再一次出兵,派出东、中、西三路大军准备收复幽云,但同样没有成功。

最后,赵光义虽然嘴上还喊着北伐,但却不得不采取守势,在雄州地区打造一系列防御体系以和辽国形成对峙之势。

由于双方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导,所以新一轮摩擦还会爆发。公元1004年九月,辽国萧太后和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母子亲率大军南下攻宋,并于十一月进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直接威胁北宋国都开封。

战争的结果最终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收尾,北宋以盟约的方式承认了辽国对幽云十六州的合法占有。

澶渊之盟是历史的重要拐点 图源/网络

澶渊之盟的签订说明了一个道理:以北宋的经济优势和武力短板暂时还无法对抗辽国,收回幽云;契丹的武力优势和经济短板暂时还不能做到并吞中原。还不如采取合作的模式。

新的南北朝模式又在历史上再现。

此后,北宋利用岁币换取辽国对草原势力的稳定保证东北边境的安全,辽国在北宋岁币的加持下不断整合草原势力。

等于是,双方各取所需:辽国用北宋的岁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的短板;北宋利用辽国稳定了草原势力从而能埋头发展经济和文化。为什么北宋在版图不如前朝的情况下却能在文化层面造极,原因就在这里。

但由于辽国始终没有能够整合内部渤海、女真等势力,导致辽国是大而不强。由于其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武力退化的现象,所以最终被新崛起的女真势力给灭掉。

由此可见,只要游牧势力不能完全整合草原并实行中央集权制,其就始终面临被新崛起的势力所吞并的危险局面,南下中原也就无从谈起。

金国灭掉辽国之后,将势力范围进一步推进到了淮河长江流域。由于宋朝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至长江以南,按照历史规律,南宋收复北方失地的希望非常渺茫,反而是金国有可能吞掉南宋。

但由于金国扩张的速度实在太快引起了消化不良,加上金军不擅长在江南水网纵横地带作战,所以,天下局势就暂时以金宋两国划江而治的局面,维持对峙的格局。

如果金国能够快速消化北方,并能够整合草原势力,那么,站在大海边上遥望星辰大海的机会可能就属于金国。

但很可惜,金国也没能跳出历史规律,陷入了中原精细化的生活中,武力严重退化,完了就是被草原上的蒙古国灭掉的剧情。

以1234年蒙古灭金为转折点,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此时的草原势力已经被成吉思汗所整合,北方大地也被纳入了蒙古国的治理体系中。而且,蒙古还以千户制度初步做到了中央集权。此时,如果蒙古灭掉南宋,那么,蒙古就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整合草原、中原、江南几大地理板块的政权,而南宋的孱弱也给蒙古提供了这个机会。

从1235年开始,蒙古就已经开启了灭宋之战,直到1276年,伯颜才率领元军攻入了南宋国都临安城,在法理上灭亡了南宋。1279年,在崖山海战中南宋的残余势力被剿灭,南宋彻底灭亡。

元朝完成了江南、中原、草原几大地理板块的融合,完了忽必烈又通过定都河北并开凿京杭大运河的方式巩固了这一格局。

忽必烈是第一个事实上完成大一统的人 图源/剧照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元朝总结从秦汉以来的航海经验开始从海洋层面探索历史新发展,这是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但元朝由于文化的分裂始终没有在事实上将草原、中原、江南几大势力圈层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反而陷入了长期的内耗中。虽然元朝也曾尝试过出海,但由于内部始终形不成合力,最终还是与星辰大海失之交臂。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原和草原势力又被人为分割。由于明朝始终将资源向东北部倾斜,所以肯定不能分配更多的资源在航海事业上。虽然郑和曾经七下西洋,但实际上政治意义居多,由于其开支比较大,后来不得不被强制叫停。

明朝对待海洋问题一直是反反复复,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加上要与草原势力角逐,所以最终也在探索海洋一事上无所作为。

经过明朝的过渡,清朝再一次完成了对整个北方势力的整合,完了又通过灭亡南明,最终将草原、中原、江南几大地理板块又整合了起来。

清朝完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大一统格局,虽然其是异族。

而且,清朝还通过文化的力量将几大板块黏合了起来,使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紫禁城中枢。这个时候,清朝如果想发展海洋事业,那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事。

但清朝却始终固步自封,只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甚至在后来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错过了星辰大海。

历史就是这么难以让人捉摸,当条件匹配时,人意却成为了最大的变数。

但好在,经过后人的奋力直追,我们已经看到了星辰大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15

子玉的史无边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