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半年盘点:“光鲜”数据掩盖不了转型之殇

车文问问 2023-07-21 22:16:02

最近,我问了很多人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上半年,你会选哪个词?”结果并没有在意料之外,“太卷了”、“太难了”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卷是过程,也是结果。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 9.8%。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28.1万辆和112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8.8%。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106.6万辆,同比去年增长8.7%;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表面上看,都是令人欣喜的同比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受上海、长春等地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损失了一个半月,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同比并没有增加;其二,批发和零售之间高达154万辆的差距,就是库存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0%,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依然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

事实上,除了这些数据外,还有一个数字会更加触目惊心,那就是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众所周知,在众多新能源品牌中,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其他车企均在“亏本赚吆喝”,而比亚迪的利润也包含了其电池产业,甚至可以说是“买电池送车”。

截止7月18日,共有16家A股整车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有10家车企预计完成盈利,占比62.5%。其中,比亚迪盈利能力最强,预计报告期内盈利105-117亿元,超其他15家公司同期净利润之和。

而在盈利的企业中,则以福田汽车、中国重汽、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等商用车企为主。与卷生卷死的乘用车相比,商用车可以说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相比之下,包括长城汽车、赛力斯、北汽蓝谷等企业,业绩均处下滑状态。

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1746.2亿元,同比增加24.3%,1-5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同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9%。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虎落平原被犬欺,落难凤凰不如鸡。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汽车行业不仅产值最高、产业链最长,而且也是稳增长、促销费、保就业的关键。但如今,汽车行业的利润率竟然还赶不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事实上,除了对“内卷”、“太难了”的感慨外,“接下来怎么办”也是行业人士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很多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汽车人,面对当下市场的混乱,也有心无力、无从下手。

甚至,“要不要开微博”、“要不要怼竞争对手”、“要不要花式传播销量数据”……这些原来可能根本不算问题的问题,现如今都困扰着一些传统车企高管。毕竟,有些企业动动嘴,就能收获不菲的流量。

一边看不上,一边又有些艳羡,是当下很多车企的真实心态。跟不跟,是态度问题;跟不跟得上,则是能力问题。能力先放一边,态度必须明确,至少,不能认怂。

于是我们看到,沃尔沃喊出:“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广汽丰田的海报写着:“没有经过时间的洗礼,一切理想和未来都是空话”;长城公开举报比亚迪;理想各种挤兑蔚来和小鹏……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市场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个时候谁还在乎表面和谐呢?

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又谈何上层建筑?

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16家车企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目的是遏制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被曲解为“不降价联盟”,引发汹涌民意。第二天,中汽协也意识到不妥,并将该条款删除。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当下市场混乱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大家已经无法承受混乱之痛,期待市场能早日回归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每个人/企业都有深深的危机感,价格下来了,销量却没动静,怎么办?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血拼到底,决出个你死我活。这就是“内卷”的由来。

事实上,现在行业普遍把“淘汰赛”说得过于紧迫和悬乎,通过贩卖焦虑,打乱对手节奏。比如,李想就曾提出:“2025年12月新车销量中NEV的占比会达到80%以上,NEV五大常任理事品牌诞生。”而且他还明确了其中三家——比亚迪、特斯拉和华为,至于剩下的两家,毫无疑问,在他心里一定会有理想的一席之地。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不少业内大佬也纷纷表态,认为“淘汰赛”已经到来,最终玩家可能只有5-10家。

其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可能只剩下5个玩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认为,2030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同时竞争下汽车企业会越来越少,也许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车企是“32进8”的淘汰赛,要成为那8名中的一员,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全新架构,二是全球化组织管理体系,三是全球营销。

很难说这是这些大佬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烟雾弹”,即便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过是强者自驱力和必胜信念的一种体现而已,并不是市场真实情况的体现。

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汽车企业退出市场,比如众泰、宝沃、观致、东风雷诺、广汽三菱等,但也新增了不少新势力品牌,总体上依然是动态平衡的局面。未来,“淘汰赛”肯定会加剧,但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依然有机会存活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不算各大汽车企业集团的传统燃油车品牌,仅新能源车企就有40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多达200多个,到2025年和2030年到底会剩多少家我们还不好说,但肯定不止5家,甚至远远多于10家。

在这场论坛中,我觉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话最具参考价值。他说:“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

当然,并不是说要守着没有竞争力的价格,而是说要构建合理的价格体系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车型哪怕降得“底裤都掉了”,依然没能换来多少销量。

最具象征性意义的莫过于东风雪铁龙。“12万的C6成熟稳重,21万的C6老气横秋”让其一下子破圈,成为人尽皆知的轰动性事件。然而,热闹过后,一地鸡毛。C6销量的短暂性上涨,并没有给品牌整体带来上升的势能,反而需要重新梳理品牌价值和价格体系,给之后的营销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对于用户而言,虽然低价买车有很大的诱惑力,但他们更害怕自己买到的是“绝版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周高合HiPhi Y正式上市,售价33.9万-44.9万元,相比售价57万-80万元的高合HiPhi X、售价61万-63万元的高合HiPhi Z,可以说价格诚意满满。但相较于高合HiPhi X发布时的志在必得,当下用户在买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会担忧的是:“高合这家企业还能活多久?”

所以,相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降价,可持续发展才是更重要的,也跟用户的利益息息相关。

这也是蔚来过去几个月纠结的地方所在。最新销量数据显示,蔚来周销量已经达到4000辆,也就是说月销有望站上1.5万辆的新高度。有人说,早知降价效果这么好,早点儿降就好了。但对于蔚来来说,销量与利润就好比“手心”和“手背”,平衡是关键。

当下,除了新势力压力山大外,其实不少合资品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上周日的20周年庆典上,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坦言:“东风本田所在的合资非豪华领域,市场份额被急剧侵占。这种对销量和收益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把我们推至生死存亡的风口浪尖。我们必须坚决、主动、快速走出舒适区,用最短的时间,计划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新东风本田。”

而就在上个月,东风日产也刚刚迎来20周岁生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昊的一段话也让人深思:“期待在20年后的某一天,当我们的后辈们问起‘20年前,中国汽车行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我期待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骄傲地说‘那些年,一群倔强而优秀的人,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疯狂地努力,再一次把东风日产的大旗,牢牢树立在中国汽车版图的正中央’。”

之后,东风日产启辰宣布,大V DD-i超混动的官方指导价为11.89万-14.99万元,被称为最卷的合资新能源车型。7月20日,东风日产官宣ARIYA艾睿雅焕新上市,以19.99万元的起售价杀入20万以下价格区间,再次决战合资纯电SUV。

整体市场份额的下滑,再加上电动化转型的进程相对缓慢,让合资品牌的相关负责人既着急又无奈:“亏本卖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位合资品牌的高管透露,上海车展期间,外方董事会成员都来了,看到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水平非常惊讶,当即下令停了一款已经快要SOP的新车,还赔了供应商不少钱。“长痛不如短痛,如果刚上市就没有竞争力,还上市做什么呢?”

于是我们看到,福特砍掉了福克斯、福睿斯等小型车,聚焦越野SUV和皮卡等差异化车型;奥迪打算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丰田牵手比亚迪和广汽发力电动化;大众ID.3在中国市场的售价甚至低至德国本土市场的一半……

原来,中国消费者要花比国外消费者高得多的售价买车,如今,这个待遇翻转了。市场的“内卷”和转型之殇,对车企是残酷的“淘汰赛”,对用户而言却是好事。

有媒体朋友说,今年很多新车上市的时候,都会感慨下:“太值啊,好想买一辆。”再看看自己的“荷包”,决定还是算了吧。

这正是当下市场的真实写照,很多新车上市后,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大家对于未来的经济预期不够乐观。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主要是由于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主体感受的局限性造成的。

无论对于行业还是个人而言,既希望宏观数据要好,更希望微观感受的“温差”不要太多。因为,微观感受才更影响我们工作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而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正是支撑我们扛过奔波忙碌苦的源动力。

卫金桥老师说,“每个人都问我卖了多少辆,只有我妈打电话过来问我最近睡得好不好。”希望每个汽车人,在刚刚开启的、还看不到根本性变化的下半年,都能睡个好觉,以更加淡定的心态去看待市场的潮起潮落,收获内心的幸福感。

0 阅读:0

车文问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