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刘伯承互看不顺眼,处处针对,两大元帅矛盾由来已久

博士探百年 2024-04-16 02:46:3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2月4日,彭德怀接到一封中央传来的电报,电报中给彭德怀下达了战斗任务,要求红三军团攻下南丰。

彭德怀一接到这份电报便破口大骂:“哪个出的鬼主意?南丰城易守难攻,人数又如此悬殊,这样打下去人都要死光了!”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大骂刘伯承,但是彭德怀早就将这笔账算在刘伯承头上了。因为此一事,彭德怀对刘伯承意见颇大,在之后的共事中,二人也一直摩擦不断。

南丰一战,损伤无数

在接到攻打南丰的消息之后,彭德怀立刻打电话给周恩来,希望中央能撤回关于此次攻城的决定,这场仗根本行不通。

在电话里,彭德怀边骂边诉苦,要硬打只能是用人命去填啊,人数悬殊,武器差距大,南丰城还是个不好打的,以他多年的从军经验来看,要攻打南丰城根本是痴人说梦。

而周恩来这边,也不赞同他们打毫无胜算之仗,但无奈博古等人不顾红军的实际情况,贪功冒进。周恩来几次电告博古,都被博古方严厉回绝:“此次计划是中央局全票通过的,请立即进行计划部署,给出执行方案。”

彭德怀听到这里,明白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布置作战,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中央就这样贸然下了命令,手下大将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攻打南丰有胜算,林彪也针对此事说,在南丰这样的平原之上,敌军陈诚集团的重兵能毫无障碍地开进来,而红军却没办法找到遮挡物设伏,一旦没有占到先机攻下南丰城,敌军重兵一到,等待红军的就只能是腹背受敌,被击破。

攻打南丰城就在这样草率又荒谬的局面中,开始进行了。主攻队伍是彭德怀所率领的红三军团第三师,这支师队只有两千余人,但敌军方面,有近万人,无论是输是赢,全身而退都是不可能的。

1933年2月7日,红军出动,准备攻城。

攻城主力部队为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红一军团在南丰城的西面打援混淆敌人视线。

攻城之初,敌军陈诚以为红军方面是佯装攻城,其真实目的是围点打援,因此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将援军派来南丰城。这也给了红军的主力部队喘息的机会。

但很快,陈诚就收到可靠情报,红军强攻南丰城是真。

陈诚立功心切,一得到消息就马上派出许克祥,率领一个师先行驰援,此后又抽调8个师,试图从几面包围南丰城下的红军队伍,将当时红军7万人全部包围歼灭。

而此时的红军,在多次强攻南丰城未果,损失大量兵力不知是进是退的时候收到了监视陈诚兵团的红11军的消息,陈诚集团已经南下,即将到达南丰包围红军。

红军下一步该怎么办?周恩来当即决定,先调整部署,变强攻为佯攻,将红三兵团与红五兵团调整到机动位置上,与红一兵团一起打援,再向中央请示,红军部队要留要走,要留的话,留下来干什么?要走的话,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撤离?

7万红军皆在南丰附近待命,既无法攻下城池,又没办法对抗即将赶来的敌军援军,这实在是作战的大忌。

更让人恼火的是,博古此时也知道自己的决策出了错误,居然当起了缩头乌龟。周恩来发去的请示电报全都石沉大海,前方战事吃紧,博古在后方装哑巴。

无法,周恩来只得和朱德、王稼祥商量决策,认为当下最要紧的乃是保全力量。此时不能再等中央的命令了,趁着敌军还没有缩小包围圈时,赶紧让红军撤离才是第一要事。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当时发布军令的“帅”还是只王八,有本事惹事没本事善后。

决定撤离之后,红军方面先是派红11军伪装成红军的主力部队,向黎川方向移动以诱敌,保证红军的主力队伍能安全撤离,在此战役中,红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的结果是打了败仗,还损失了五百余人红军战士。

作为主力部队的军团长,眼看损失如此之大,自然是恨得牙痒痒,他将这笔账全部算在了当时被博古拉拢的刘伯承头上。

那这个决定,跟刘伯承又有什么关系呢?

土洋之争,矛盾伊始

1931年,刘伯承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归来,进入中央苏区工作。次年2月,他升任红军总参谋长,与周恩来、朱德一起,指挥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当时彭德怀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的地位在刘伯承之下。

刘伯承在红军中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虽然才留学归来,但在此前,他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并且指挥过南昌起义,这都是非常拿得出手的革命事迹,因此在党内非常有声望。

当时博古集团也是刚刚从上海转移到了中央苏区,他们刚一来到苏区,便成立了中共中央局,想要独揽苏区大权。刘伯承是新加入进苏区的,又因为他留过洋,是学院派,在军事指挥上能力很强,博古便想拉拢他,搞小团体。

当时的红军,由于武装力量并不如敌军,在长期的作战生涯中,就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作战方式,即打游击战。

这种作战方式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确实是有利的,刘伯承内心其实也肯定红军采取这种作战方式,但是既然他从伏龙芝学校学成归来,那就不能任由这些知识白白烂在肚子里。

怀着想要提高红军战士作战水平的心态,刘伯承在任职期间写了不少关于战略战术的文章,主要话题都是围绕着红军之前作战的劣势展开的,比如红军不能打正规战,也无法进行大兵团群战等。

如果只是正常指出红军的劣势,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商讨,本来不会有太大矛盾的,但是坏就坏在刘伯承为人严谨儒雅不善交际,而博古又一直打压原本中央苏区的主力,试图在党内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因此双方便结下梁子了。

博古明面上重用刘伯承,但其实却是将他推上了风尖浪口。当时表面上看似已经形成了以刘伯承、博古为代表的“洋派”和以周恩来、林彪、彭德怀为代表的“土派”。

之后,刘伯承在《红星》《红色中华》等杂志上发表了针对“游击作战”的军事理论文章,批评此种战术乃是“右倾”战术,作战中不能将这种战术作为主要战术,必须要加入正规战,大团战等战略才可以。

彭德怀、林彪等人在看了这些文章之后,认为刘伯承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以红军现在的战力,哪能有打正规战的能力啊?

两派人一派从学术的角度出发,用理论来说明游击战的弊端,而另一派人从实践经验出发,认为红军目前完全不能放弃使用游击战术。没有良好的沟通途径,再加上“洋派”大部分人的浑水摸鱼,这就导致彭德怀等人对刘伯承产生了偏见。

彭德怀对刘伯承文章的评价是“口里说话牙齿不痛。”林彪也说:“想打正规战?我们拿什么跟国军比?真要硬拼,红军这点家底早输光了。有本事让刘伯承一个人去打!”可见“土派”对他意见之大。

在攻打南丰时,损失最多的就是彭德怀所带领的红三兵团,折损四百多人,彭德怀悲愤之余,就埋怨上了刘伯承。

但彭德怀不知道的是,刘伯承当时对于攻打南丰一事也是保留意见的。他也不傻,明白硬碰硬没什么好处,为此,他认真研究了周恩来发来的前方战报,并分析了该场战斗的不利之处,但是后方领导根本不听。

最后,彭德怀将战略失误的锅强行扣到了刘伯承头上,这些刘伯承也无从得知。

百团大战,矛盾再起

南丰一战,红军在正面攻击中并没有讨到好处,刘伯承此时就对自己坚持强攻和大团战一事做出了反思,再加上之后的几次战斗中,他看到了游击作战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确实是十分有利的,于是便逐渐对游击作战改观了。

为此,他还特意发表了一篇名为《现在游击战要解答的问题》的文章,在文章中充分肯定了游击战的作用。

但无奈是当时中央被李德把持,这一位也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奉行从苏联传来的那一套强攻作战方式,丝毫不考虑红军的情况。这让刘伯承极为恼火。

因为这一矛盾,临时中央免掉了刘伯承红军总参谋的职位,将他降级去红五兵团任参谋长,此后彭刘二人也没有再就此事进行过讨论,误会也就没有再说清楚过。

后来,爆发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与刘伯承二人共事,二任不计前嫌,并肩作战,在抗日战争中,也算是结下了一段革命友谊。

当时,彭德怀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这次,刘伯承变成了彭德怀的下级。

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二人虽有误解,但是一同服务与于革命事业,也并没有过正面冲突。

但历史妙就妙在,总有各种各样的巧合,将大人物联系起来,并且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1944年,组织在延安开始了整风运动,所有共产党高级将领都需要严格的检讨自己,检讨他人,刘伯承作为共产党中的骨干人员,上台进行报告,总结抗战以来晋冀鲁豫地区的工作,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报告之中,刘伯承就提到了一场著名的战役,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彭德怀策划并指挥的一场,在抗战中大败日本军的胜利战役,这场战役,让我们在战场上终于抬起了头,我们第一次主动打击日军,并且获得了完全的胜利,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也有做得不对,需要反思的地方。首先,刘伯承就提出了一点,彭德怀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并没有好好运用游击战,而是一直咬着敌军,进行强攻。虽然赢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但这一行为导致我军过早暴露了真实实力,使得日寇恼羞成怒,并且在之后的战斗中对我军进行严酷的打击。

这种强攻手段,也使得刘伯承下一二九师伤亡惨重。

在百团大战中,一二九师是此次战斗的主力部队。在关家垴作战时,由于这支日军破坏了八路军的工厂,这让彭德怀十分气愤。他在怒火中烧想要赌一口气的情况之下,致电刘伯承,让一二九师必须全歼这支日军队伍。

刘伯承坚决不同意,认为次战毫无必要,且风险太大了,会造成一二九师不必要的伤亡。

但刘伯承的一番分析,换来的却是彭德怀更大的火气与怒吼,彭德怀在电话里威胁,如果敢不听令,就撤了一二九师的番号。

刘伯承心疼将士们啊,急得眼泪都要留下来了,但是彭德怀已经摔了电话。

一二九师被日寇火力冲击十几次,最终攻克关家垴,但伤亡人数远远超出了敌军。

事后虽然彭德怀致电来道歉,为自己当时的冲动行为道歉,但是他对一二九师造成的伤害已经是不可逆转了。

毛主席在听完关于百团大战的报告之后,也十分赞同刘伯承的观点,这下,彭德怀被迫进行了检讨,关于彭刘二人不和的风言风语再一次传了出来。

无独有偶,在建国之后的一次反教条主义风潮之中,当时刘伯承任军事学院的院长与政委。

中央组成的督查小队一进到军事学院之中,就判定这里确实有教条主义存在。彭德怀这下子,立刻就联想到了在二十多年前,在中央苏区中,刘伯承用教科书上的理论大肆批判游击战的教条主义作风。彭老总一锤定音:“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就在军事学院。”

事后,刘伯承带病前往北京,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针对自己的“教条主义作风”做出了检讨。

彭刘二人三次正面冲突,无非就是性格问题,加上接受的教育不同,遇事的态度不同,这才造成了二人看似争锋相对的局面。

但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将,都是为了革命而努力奋斗着的一家人,一家人哪有什么隔夜仇呢?矛盾再多,二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态度都不会改变。

116 阅读:75297
评论列表
  • 很好 122
    2024-04-22 16:21

    虽不完美、两位老帅也是我们的骄傲!向两位元帅致敬!

  • 为变 113
    2024-04-22 16:50

    在其位,某其政。高下不难判断。也能看出像朝鲜战争这种大事,我军真正能抗下来的,凤毛麟角。天佑中华。

  • 2024-04-22 22:53

    刘帅智勇双全,我军真正的军事家

  • 2024-04-22 22:35

    我支持刘伯承

  • FISHER 79
    2024-04-22 18:31

    我军能同时拥有这两名帅才,实则国之幸事!

  • 德平 58
    2024-04-22 19:13

    俩位元帅永垂华夏史册。

  • 2024-04-22 22:21

    禁止胡说八道!

  • 白鸽 49
    2024-04-22 23:47

    无论两位关系怎样!我都敬佩两位元帅!!为新中国立下不少功劳!!

  • yn 31
    2024-04-23 20:40

    整篇文章都是胡说八道!

  • xfl 23
    2024-04-23 15:54

    刘帅是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中不断升华,达到一般人很难达到的高度。

  • 2024-04-23 06:28

    刘帅是唯一一个常胜将军喔!

  • 2024-04-23 12:20

    刘帅英明

  • 2024-04-23 08:15

    刘帅更有智慧!

  • 2024-04-23 10:30

    我辈站在高山之巅,也不能望两位老帅的项背,怎敢妄加评论,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去胡说八道

  • 2024-04-23 07:50

    带节奏的

  • 天爷 11
    2024-04-23 00:06

    我支持彭老总

  • 2024-04-23 01:29

    这小编直接拉黑

  • 2024-04-23 00:19

    刘伯承是对的

  • 2024-04-23 15:18

    都是一代伟人

  • 2024-04-23 11:17

    都是坦荡的功勋,点赞。

  • 2024-04-23 08:25

    对事不对人,这两人都是胸怀坦荡之士!

  • 2024-04-25 21:44

    彭是战略家看的远,刘是战术家看的近

  • 2024-04-24 09:13

    两位老帅都直得后人颈仰。中华盛幸!

博士探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