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毛泽东

毛主席的五大遗憾: 第一:留了个尾巴,遗憾无穷自从1953年起,毛主席每年

毛主席的五大遗憾: 第一:留了个尾巴,遗憾无穷自从1953年起,毛主席每年

毛主席的五大遗憾:第一:留了个尾巴,遗憾无穷自从1953年起,毛主席每年都会遥望大海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但遗憾的是,一直到1976年,依然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台湾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毛主席给周恩来的信中说:根据朱德建议,派300-400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再购买飞机一百架,连同现在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坚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遗憾的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不仅派兵干预,还公然派出美国第七舰队去台湾海峡。当时周总理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制裁美国的做法,并对世界严正声明,中国人民决不允许美国干涉中国的家务事。客观上说,美国的武装侵略,严重阻碍了毛主席“夺取台湾”的计划。此后,很多年后,各种各样的事都很忙,比如制造原子弹,对越南,印度的自卫战,包括那十年,又让解放台湾这件事拖了下来。1976年在临终前曾对华国锋说过自己的“盖棺定论”,说自己干了两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把蒋介石赶到一个岛上去了,很多人叽叽喳喳的,无非是让我收回来那几个岛。他还说,估计要交给下一代了。第二,双亲去世时未能陪伴身边毛主席对父母的感情,藏在那些泛黄的书信和深夜的思念里。1910年,17岁的他离开韶山冲时,父亲毛顺生还在为家里的田产忙碌,母亲文七妹塞给他的布鞋上还留着新纳的针脚。那时他或许没想过,这一去,与双亲的相处竟成了倒计时。1919年春天,母亲因淋巴结核加重,他连夜从长沙赶回韶山。守在母亲床前的日子里,他亲自煎药、喂水,还请来郎中诊治。可没过多久,革命工作催他返程,临走时他握着母亲的手说:“等忙完这阵,我一定多陪您些日子。”谁料这竟成了母子间最后的承诺。同年10月,母亲病逝的消息传到长沙,他疯了似的往家赶,却还是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在母亲灵前,他写下《祭母文》,字里行间满是“养育深恩,春晖朝霭”的追悔。更让他痛惜的是,父亲在母亲去世仅三个月后也撒手人寰。当时他正带领驱张请愿团在北平奔走,接到家信时,只能对着北方的天空深深鞠躬。后来他跟警卫员说:“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爹娘。他们在世时,我总想着外面的事,没好好陪过他们。”1959年回韶山时,他特意走到父母的坟前鞠躬,随行人员想拍照留念,他摆摆手说:“就跟爹娘说说话吧。”那天他站了很久,烟抽了一根又一根,临走时还嘱咐乡亲:“要好好照看老人家们,别让在外的儿女留遗憾。”第三,青藏铁路未能通车1954年,当康藏、青藏公路通车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毛主席在地图上沿着两条公路的轨迹画了个圈,对身边的人说:“公路能通,铁路也一定能通到拉萨。”那时他就想着,要让火车把内地的工业品拉到西藏,把西藏的酥油、羊毛运出来,让高原上的孩子也能坐上火车看看外面的世界。1956年,青藏铁路开始勘测时,他特意召见工程师,详细询问冻土处理、桥梁设计的难题。听说勘测队员要在零下三十度的唐古拉山扎营,他当即嘱咐有关部门:“给同志们多备些羊皮袄和冻疮膏,告诉他们,全国人民等着他们的好消息。”可这条铁路的修建比想象中难得多。李先念告诉毛主席:“估计得10年左右。”毛主席说:行,那就给你们10年时间,到时候如果我还活着,那就坐火车去拉萨看看。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加上地理环境,人力物力的种种影响,施工问题一直停滞不前,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还指示说,不要怕,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不用急于求成。就这样,在毛主席逝世前,青藏铁路一直没有建成通车,也算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心里的一个遗憾。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铁路2006年才全线通车(西宁站至拉萨站)第四:未能实现骑马走江河的愿望毛主席一生爱马,早在延安时,他就骑着战马走遍陕北的沟沟壑壑。小青马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主要座骑,建国后,这匹马被送到北京动物园养老,毛主席很怀念它。1964年,他看着地图上蜿蜒的黄河、长江,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我想骑马从黄河源头走到入海口,再沿着长江看看两岸的庄稼。”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在他心里生了根。他还让秘书收集黄河、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资料,没事就翻着看。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军舰闯入南海。那天他在书房待了一夜,第二天对警卫员说:“骑马的事先放放吧,国家的事要紧。”因为他对卫士说过自己的三大愿望,其中一个就是骑马去长江两岸走一走。1975年,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却仍让警卫员把马牵到中南海。后来这两匹马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饲养员说,每当听到有人说“黄河”“长江”,马就会仰起头嘶鸣。这个未完成的愿望,藏着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  第五:接班人选择的波折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传承,苦心孤诣地选择接班人,先后考虑过刘少奇、林、王洪文等,但都经历了波折。最后选择了他深受信任的华国锋。
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0天内不带随员上任,许世

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0天内不带随员上任,许世

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0天内不带随员上任,许世友不想离开南京,所以对这份调令并不买账,他就强调一点,是毛主席让我待在南京的,其他任何地方我都不去。1973年12月的北京,寒风裹挟着雪花,刮过中南海的红墙。屋内,昏黄的灯光下,许世友坐在棋盘前,粗糙的手指捏着一枚红“兵”,却迟迟未落。毛主席坐在对面,端着搪瓷茶杯,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里藏着一丝戏谑。棋盘上,毛主席的“老将”已挪了一步——这一步,打破了象棋的常理,也让许世友额头渗出细汗。“主席,您这步棋……走错了?”许世友试探着问,声音低沉,带着河南口音的粗粝。毛主席放下茶杯,慢悠悠地说:“我这老将,谁也指挥不动喽,只好自己挪挪!”话音刚落,屋外的风似乎更大了,窗棂微微作响。许世友猛地抬头,目光撞上毛主席的笑意,心头一震:这不是棋局,是命令。几天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元帅宣布了一项震惊军界的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十天内必须到岗,不许带随员。许世友当场沉下脸,嘀咕道:“毛主席让我守南京,我哪也不去!”这倔强的态度传到中南海,毛主席却没动怒,反而摆开棋盘,邀他一谈。这盘棋,表面上是消遣,实则是毛主席治军艺术的微妙一招。许世友的倔强,能否在这场无声的对弈中被化解?他的忠诚,又将如何在这场调动中展现?1973年的中国,国际局势如紧绷的弦。中苏边境冲突频发,珍宝岛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国内,文化大革命的余波仍在,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和纪律性面临考验。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地方驻守太久,容易形成“山头主义”,影响中央对军队的统一指挥。为打破这种潜在风险,毛主席在12月1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八位司令员——李德生、陈锡联、杨得志、曾思玉、许世友、丁盛、韩先楚、皮定均——被要求在十天内轻装上任,涉及北京、沈阳、济南、武汉、南京、广州、福州、兰州八大军区。新疆、成都、昆明军区的司令员因任职时间较短,未被调动。这次调整的目的,不仅是刷新军队领导层,更是为了强化中央的绝对领导,确保“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然而,调动八位战功赫赫的将领,绝非易事。尤其是许世友,这位在南京军区驻守18年的上将,成了这场变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少林寺习武,练就一身硬功夫。红军时期,他在红四方面军屡立战功,长征中三过草地,九死一生。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济南战役,八天攻克坚城,被毛主席赞为“打红了胶东半边天”。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8年间,他把南京当成了第二故乡,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深入骨髓。许世友的性格如烈火般刚直。他常穿布鞋,睡木板床,吃饭不过两荤两素,生活简朴得像个普通士兵。他下部队视察从不提前通知,最讨厌形式主义的排场。有一次在广州军区,他轻车简从去边防连队,部队领导跑了十公里去接他,却发现他早已开着一辆旧吉普车到了,视察完准备离开。但这份倔强也让他在接到调任广州的命令时,公开表示不情愿。他曾说:“毛主席让我守南京,我哪也不去!”这句话既是对毛主席的忠诚,也是对南京的眷恋。然而,毛主席深知许世友的脾性,选择了用一盘棋来点拨这位老将。那晚的中南海,棋盘上的“老将”一挪,打破了沉默。毛主席的这句话——“我这老将,谁也指挥不动喽,只好自己挪挪”——看似玩笑,却直指许世友的心。象棋中,“将”轻易不动,开局挪“将”更是闻所未闻。许世友瞬间明白了:这是在说他不听指挥,固守南京。他放下棋子,起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主席,我错了!您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一刻,棋局未完,胜负已定。毛主席微微一笑,摆摆手:“我知道你在南京待久了,舍不得,但大局为重啊。”许世友回到南京,迅速交接工作,带着几件旧军装和一柄大刀,登上了南下的火车。1974年初,他履新广州军区司令员,带着满腔忠诚投入新岗位。在广州,许世友延续了他的硬派作风。他深入边防连队,严抓纪律,亲自站岗体验士兵的寒冷,确保后勤物资到位。1974年,他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以铁血手段重创敌军,展现了老将不老的风采。广州军区档案馆至今保留着他手写的训令,字迹遒劲,透着他的刚毅。他的到来稳定了南方边防,也为广东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他种菜养鸡,改善部队生活,亲自教战士打草鞋,平易近人却不失威严。这场对调不仅是人事调整,更是一场治军艺术的体现。毛主席通过打破“山头主义”,确保了军队的统一性和纪律性。许世友的转变,是这场变革的缩影。他从不情愿到全心投入,展现了军人对大局的服从。他的故事,也映衬了毛主席“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治军理念。
1966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期间谈起邓小平。毛主席说,不要看他人这么小,他是懂军

1966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期间谈起邓小平。毛主席说,不要看他人这么小,他是懂军

1966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期间谈起邓小平。毛主席说,不要看他人这么小,他是懂军事的,打南京就是他统帅的。打完南京,接着又打上海,打浙江,打杭州,打福建。当时的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后来又担任华东局第一书记,是一把手,地位在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之上。所以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农妇家,可谁曾想,敌人搜查时,农妇却直接说:“你们要找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农妇家,可谁曾想,敌人搜查时,农妇却直接说:“你们要找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农妇家,可谁曾想,敌人搜查时,农妇却直接说:“你们要找的人就是他!”就是这一句话,让她在26年后收到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横脸笑]1933年深秋,湖北通城黄袍山脚下的夜珠窝村里,住着一位叫黄菊喜的农妇。村民们都叫她黄菊妈,因为她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经常帮助邻里解决困难。红军进驻当地后,黄菊妈看到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经常帮助村民挑水劈柴,与之前见过的军队截然不同。从1930年开始,她陆续送五个子女参军,其中最小的女儿参军时年仅十六岁。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黄菊妈听到约定的敲门声后开门,发现是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志。此时村外传来脚步声,情况十分紧急。她迅速安排这位同志藏身,并用旧衣物做了掩护。很快,持枪的团丁冲进院子搜查,面对威逼,黄菊妈机智地指向刚从田里回来的二儿子吴朝炳。这个22岁的红军排长立刻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主动承认身份被带走。次日清晨,山谷里响起枪声。这样的牺牲在黄菊妈家并非个例,大儿子吴朝义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英勇殉职,三儿子吴朝福在长征途中为保护伤员牺牲,两个女儿也分别在执行任务时遇难。五个子女全部为革命献身,年龄最大的仅25岁。黄菊妈的身份暴露后,敌人对她进行了残酷迫害。即使在严刑拷打下,她也从未透露半点革命秘密。乡亲们后来凑钱救出她时,发现这位坚强的母亲双手已经致残,却依然坚持为游击队做鞋、传递情报。1959年国庆前夕,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送到夜珠窝,黄菊妈受邀参加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握着她满是老茧的手,对她培养的优秀子女表示赞扬。晚年的黄菊妈经常向年轻人讲述革命往事,她家堂屋里挂着五个子女的照片,每当有人问起时,老人总会说他们的牺牲很值得。这些年轻的面孔永远定格在二十多岁,背景分别是井冈山、大渡河、延安等革命圣地。如今黄袍山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黄菊妈使用过的纺车和她五个子女的立功证书。玻璃柜中那件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上,别着一枚已经氧化的红军徽章。据介绍,这是老人珍藏一生的宝贝,来自她最小的女儿。黄菊妈的故事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一个母亲承受如此巨大的牺牲?又是什么力量让普通农家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从个人角度看,黄菊妈选择背后体现了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她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答案: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这种家国情怀和集体意识,正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从历史角度看,黄菊妈一家的经历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牺牲奉献,汇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他们用血肉之躯铺就了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从社会角度看,这样的红色家庭故事承载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在和平年代,这些故事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类似黄菊妈这样的革命母亲,在中国革命史上并不罕见。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坚韧品格。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走过黄袍山的青石小径,仿佛还能听到那个年代的回声,每一块石头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每一处遗迹都述说着不朽的传说。这些有形的纪念物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无名英雄的精神丰碑。你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这种家国情怀?面对困难时,你会选择像黄菊妈一样坚守信念吗?
主席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毛泽东等人衣衫褴褛、消瘦疲惫,在经历了牺牲流血、围追堵截

主席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毛泽东等人衣衫褴褛、消瘦疲惫,在经历了牺牲流血、围追堵截

主席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毛泽东等人衣衫褴褛、消瘦疲惫,在经历了牺牲流血、围追堵截、疾病饥饿后,毛泽东的目光依然坚定。照片拍摄于长征后的陕北。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才那个女孩是谁?毛主席说,你这个问题很毒呀。贺龙继续问道,主席家里走出来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为什么不能问?毛主席笑着说,好吧,我请客。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刚刚结婚了,夫人就是江青。贺龙这是明知故问,想打抽丰讨一杯喜酒喝。
庐山会议上,毛主席对彭德怀说,邓小平在你面前有顾虑,对你并非没有意见。彭德怀回答

庐山会议上,毛主席对彭德怀说,邓小平在你面前有顾虑,对你并非没有意见。彭德怀回答

庐山会议上,毛主席对彭德怀说,邓小平在你面前有顾虑,对你并非没有意见。彭德怀回答说,小平同志不当军分会主席,说我有英雄主义。毛主席说,无产阶级英雄主义是好的,个人英雄主义很危险,野心就出在这里,拉拉扯扯,一打一拉,要组织队伍。
1956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

1956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

1956年,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期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五六十年代,有一次胡耀邦陪同毛主席外出视察。毛主席问胡耀邦,你说说看,什么叫军事

五六十年代,有一次胡耀邦陪同毛主席外出视察。毛主席问胡耀邦,你说说看,什么叫军事

五六十年代,有一次胡耀邦陪同毛主席外出视察。毛主席问胡耀邦,你说说看,什么叫军事?胡耀邦回答说,军事就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这显然是毛主席著作中教科书式的回答,是非常标准的答案。毛主席却说,不对。胡耀邦问,怎么不对,主席认为什么叫军事?毛主席回答说,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

1947年,江青(毛泽东夫人)、王光美(刘少奇夫人)、康克清(朱德夫人)、刘英(张闻天夫人)在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