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时光的舞台上旋转出绚丽的色彩后,悄然谢幕。当最后一片枫叶飘落,当那缕微凉的秋风渐渐远去,我们知道,是时候送别秋天了。送别秋天,迎接冬日,是一种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也是对新季节的期待。
秋天的告别,是冬天的序曲,愿你在这个季节的交替中,找到新的温暖和希望。
送秋
明-释函是
风急烟销远岫开,长空只有雁归来。
青山久住忘人世,时爱松阴破绿苔。
“风急烟销远岫开,长空只有雁归来。” 诗的开篇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又空灵的画面。疾风劲吹,烟雾消散,远处的山峦在视野中逐渐清晰起来。辽阔的长空中,唯有大雁归来,增添了几分孤寂与苍凉。风的急切、烟的消散以及远岫的豁然开朗,营造出一种开阔、澄澈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大雁的归来,既可以看作是秋天的象征,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和生命的气息。
“青山久住忘人世,时爱松阴破绿苔。” 诗人长期居住在青山之中,似乎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他时常喜爱松树下的阴凉,看着松阴处的绿苔被打破。这里描绘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青山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永恒,久住青山意味着诗人远离了世俗的烦恼,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松阴破绿苔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细微变化和生机,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整个画面充满了静谧、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送秋
明-彭期生
悲秋秋去转堪悲,枉复登临赋楚辞。
远壑水残斜照敛,荒原烟冷朔风吹。
天边白雁迷消息,月下清砧感别离。
蟋蟀似能占物候,寂寥一夜傍床帷。
“悲秋秋去转堪悲,枉复登临赋楚辞。” 开篇直接点明悲秋的主题,秋天的离去让人加倍悲伤,诗人徒劳地再次登临高处,想要像古人作楚辞一般抒发内心的哀愁。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忧伤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远壑水残斜照敛,荒原烟冷朔风吹。” 远处山谷中的水已渐渐干涸,夕阳的余晖也在收敛,荒原上烟雾清冷,朔风阵阵吹拂。此句描绘出一幅萧索、荒凉的秋景图。残水、斜照、荒原、烟冷、朔风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天的衰败与凄凉,进一步强化了悲伤的氛围。
“天边白雁迷消息,月下清砧感别离。” 天边的白雁失去了踪影,让人对远方的消息充满迷茫;月下传来清晰的捣衣声,让人深深感受到别离的痛苦。白雁常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如今失去踪迹,暗示着与远方之人的联系中断,增添了孤独与思念。月下清砧则是古代女子在秋天为远行的亲人捣衣的声音,象征着别离和牵挂。这两句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蟋蟀似能占物候,寂寥一夜傍床帷。” 蟋蟀似乎能够预知季节的变化,在寂寥的夜晚,它的叫声陪伴在床帷旁边。蟋蟀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它的鸣叫往往让人感到秋天的清冷和寂寞。这里以蟋蟀的叫声衬托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
送秋
清-黄富民
忙过西风又一场,水边但见苇葭黄。
零丁瘦蓼无多紫,留住秋容在夕阳。
“悲秋秋去转堪悲,枉复登临赋楚辞。” 开篇直接点明悲秋的主题,秋天的离去让人加倍悲伤,诗人徒劳地再次登临高处,想要像古人作楚辞一般抒发内心的哀愁。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忧伤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远壑水残斜照敛,荒原烟冷朔风吹。” 远处山谷中的水已渐渐干涸,夕阳的余晖也在收敛,荒原上烟雾清冷,朔风阵阵吹拂。此句描绘出一幅萧索、荒凉的秋景图。残水、斜照、荒原、烟冷、朔风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天的衰败与凄凉,进一步强化了悲伤的氛围。
“天边白雁迷消息,月下清砧感别离。” 天边的白雁失去了踪影,让人对远方的消息充满迷茫;月下传来清晰的捣衣声,让人深深感受到别离的痛苦。白雁常常被视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如今失去踪迹,暗示着与远方之人的联系中断,增添了孤独与思念。月下清砧则是古代女子在秋天为远行的亲人捣衣的声音,象征着别离和牵挂。这两句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蟋蟀似能占物候,寂寥一夜傍床帷。” 蟋蟀似乎能够预知季节的变化,在寂寥的夜晚,它的叫声陪伴在床帷旁边。蟋蟀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它的鸣叫往往让人感到秋天的清冷和寂寞。这里以蟋蟀的叫声衬托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
送秋(其四)
清-彭孙贻
羁人秋思绕天涯,一夜林霜落戌笳。
过岭雪猿啼古岳,开篱黄叶满贫家。
二陵残日收禾黍,独客孤村数暮鸦。
从此寒庐掩愁卧,葛巾风霰待梅花。
诗歌开篇 “羁人秋思绕天涯,一夜林霜落戌笳”,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羁旅愁思和秋意萧瑟的情境中。羁旅之人的秋思无边无际,仿佛环绕着天涯海角,而一夜之间,树林上的霜伴随着戍边的胡笳声飘落,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且带有一丝哀愁的氛围。
“过岭雪猿啼古岳,开篱黄叶满贫家”,过岭的雪猿在古老的山岳中啼叫,声音在空旷的山间回荡,更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苍凉。打开篱笆,只见黄叶纷纷飘落,堆满了贫困的人家,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衰败和生活的艰难。
“二陵残日收禾黍,独客孤村数暮鸦”,二陵在残阳的映照下,人们忙着收获禾黍,而孤独的旅人在孤村中,只能数着暮鸦来打发时间。这里的画面既有秋日丰收的景象,又有旅人的孤独寂寞,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从此寒庐掩愁卧,葛巾风霰待梅花”,最后诗人表示从此在寒冷的庐舍中,掩门愁卧,戴着葛巾,在风雪中等待梅花的开放。这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在秋天的愁苦中寻求慰藉的心态,又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送秋(其一)
清-汤储璠
送春犹可过,送秋将奈何。
我于春风苦无分,惟秋与我同轗轲。
而今并此舍之去,吁嗟吾意其蹉跎。
即今眼前论离别,我是主人秋是客。
我生况无百年身,秋还作主我作宾,非人送秋秋送人。
“送春犹可过,送秋将奈何。” 开篇即对比送春与送秋的不同感受,送春尚可接受,而送秋却让人感到无奈。这种对比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对秋天离去的不舍和惆怅氛围。
“我于春风苦无分,惟秋与我同轗轲。” 诗人感慨自己与春风无缘,唯有秋天与自己一样命运多舛。这里将自己的命运与秋天相联系,使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离去,更带有了一种人生的感慨和共鸣。
“而今并此舍之去,吁嗟吾意其蹉跎。” 如今秋天也要离去,诗人叹息自己的心意似乎也在时光中蹉跎了。进一步表达了对秋天离去的不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即今眼前论离别,我是主人秋是客。” 此刻谈论离别,诗人把自己当作主人,秋天则是客人。这种主客关系的设定,更加凸显了秋天的即将离去,也让诗人在离别之际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我生况无百年身,秋还作主我作宾,非人送秋秋送人。” 诗人感慨自己生命短暂,没有百年之身。在生命的历程中,秋天有时作主,自己有时作宾,最后发出 “非人送秋秋送人” 的感慨。这里将人生与秋天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学思考。
洞仙歌·送秋
清-阮恩滦
青林红树,几日霜风警。才说悲秋又秋尽。
想金焦两点,瘦却愁蛾无限恨。殆比送春更甚。
寒云催雁阵。雁去无声,碧汉迢迢夜清迥。
楚客赋情疏,摇落江蓠,忍重忆、故园风景。
到此际、匆匆苦难留,问有酒盈樽,可能消领。
“青林红树,几日霜风警。才说悲秋又秋尽。” 开篇描绘出一幅秋景图,青绿的树林和红色的树木,在几日的霜风警示下,让人刚刚感叹悲秋,秋天却已然走到尽头。这里营造出一种秋天即将逝去的紧迫和凄凉之感。
“想金焦两点,瘦却愁蛾无限恨。殆比送春更甚。” 诗人遥想金焦二山,如愁眉紧锁的女子般带着无限恨意,似乎送秋比送春更加让人伤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联想,进一步加深了悲秋之情。
“寒云催雁阵。雁去无声,碧汉迢迢夜清迥。” 寒冷的云朵催促着雁阵南飞,大雁无声地离去,碧蓝的天空高远辽阔,夜晚格外清冷。此句以雁去衬托秋的寂寥和冷清,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忧伤的氛围。
“楚客赋情疏,摇落江蓠,忍重忆、故园风景。” 如同楚地的游子般,诗人情感疏淡,看着江蓠摇落,不忍重新回忆故园的风景。这里将个人情感与楚客的典故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抒情深度。
“到此际、匆匆苦难留,问有酒盈樽,可能消领。” 到了这个时候,秋天匆匆难以挽留,询问是否有满杯的美酒,能够消解这份愁绪。最后表达出诗人面对秋天离去的无奈和试图借酒消愁的心境。
水龙吟·送秋
清-郑文焯
故国从此无花,可怜秋尽谁家苑。
连城江气,伤心一白,飞蓬梦远。
鹤老云孤,虫悽天瘦,岁寒空恋。
怪西风容易,者般摇落,争留待东风转。
不信江南肠断,放哀歌、楚声先变。
山川犹是,英雄安在,登临恨晚。
野戍残燐,江烽危照,苍茫望眼。
但愁波,到海何人,借与快并刀剪。
“故国从此无花,可怜秋尽谁家苑。” 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索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离去后故国的荒芜。“无花” 暗示了生机的消逝,“可怜秋尽谁家苑” 则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繁华不再的感慨。
“连城江气,伤心一白,飞蓬梦远。” 描绘了江边的景象,江气弥漫,一片苍白令人伤心,飞蓬飘荡,如同遥远的梦境。这里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衰败和人生的漂泊感。
“鹤老云孤,虫悽天瘦,岁寒空恋。” 鹤已衰老,云朵孤独,秋虫凄切,天空显得清瘦,在岁寒之际徒然留恋。通过对鹤、云、虫、天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
“怪西风容易,者般摇落,争留待东风转。” 责怪西风轻易地带来这般凋零,却又期待着东风回转。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逝去的无奈和对春天再来的渴望。
“不信江南肠断,放哀歌、楚声先变。” 不相信江南会让人如此断肠,却又奏响哀歌,楚地之声先已改变。这里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表现出对江南的眷恋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山川犹是,英雄安在,登临恨晚。” 山川依旧,英雄却已不在,登临之时充满遗憾。通过对山川与英雄的对比,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野戍残燐,江烽危照,苍茫望眼。” 野外的戍堡闪烁着残磷之光,江上火光危险地映照,苍茫的视野令人感慨。这一景象增添了整首词的悲壮感。
“但愁波,到海何人,借与快并刀剪。” 只是忧愁这波涛,到达大海之时有谁能借我快刀将其剪断。结尾以愁波难断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愁。
念奴娇·送秋
近现代-赵熙
秋光告别,便晓钟交代,一杵新冬。
略似阳关三进酒,天涯寒士途穷。
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
并无馀地,一声南雁愁中。
白帝归向何方,欲留不得,如梦杳无踪。
不信有情天不老,鍊成顽石鸿濛。
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
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
“秋光告别,便晓钟交代,一杵新冬。” 开篇点明秋天即将离去,随着晓钟响起,仿佛在宣告新冬的到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紧迫感和秋去冬来的萧索氛围。
“略似阳关三进酒,天涯寒士途穷。” 此句用 “阳关三进酒” 的典故,表达出一种离别之情,如同天涯寒士在路途穷尽之时的无奈与惆怅。将送秋与人生的困境相结合,增添了作品的深度。
“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 这里运用了 “萤火长门”“蛛丝团扇” 等典故,描绘出秋天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感。三十六离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芜、凄凉的意境。
“并无馀地,一声南雁愁中。” 秋天离去得如此决绝,没有留下任何余地,只听到一声南雁的鸣叫,更增添了愁绪。以雁声烘托出送别秋天的哀愁,使意境更加深远。
“白帝归向何方,欲留不得,如梦杳无踪。” 白帝代表秋天,诗人发出疑问,秋天不知归向何处,想要挽留却又无法留住,如同梦境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表达了对秋天逝去的无奈和眷恋。
“不信有情天不老,鍊成顽石鸿濛。” 诗人不相信有情之人能让天不老,就像顽石在混沌的鸿濛之中。此句充满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永恒的质疑。
“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 诗人的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在五更时分,听到吹角之声,看着黄叶在西风吹拂下飘落。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
“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 最后以 “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 作结,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河梁通常是送别之地,闻鸡则有奋发之意,而 “漫蹴司空” 则显得有些迷茫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