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9000年前最早喝上啤酒?警惕考古也染上“崇洋媚外”

陶慕剑地球观察 2023-06-05 19:04:29

“9000年前,中国南方人已经喝到啤酒”?两年前的这条考古新闻源自于美国专业杂志的内容,近日又被国内媒体转载了,还引发了一轮新热度。

然而,原本令人自豪的新闻,标题却尴尬无比。9000年前的中国人,为什么喝的是洋人传来的啤酒,而不是中国传统的米酒?

两年前,美国专业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刊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队队长蒋乐平,和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王佳静(助理教授)联合署名的文章《Early evidence for beer drinking in 9000-year-old platform mound in southern China》。结果国内的澎湃新闻网直译为《中国南方一个有9000年历史的平台堆中有饮用啤酒的早期证据》。

当时这条新闻就颇受争议,两年后却又被翻出来转载。笔者当时虽然也提出过疑问,但两年后却发现,文章暴露的荒诞问题仍没有在国内引起重视,所以试图具体地澄清一下。

众所周知,啤酒在中国属于舶来品,是19世纪以后才由西方传入国内的。国内媒体堂堂正正将这种“19世纪的舶来品”改写为“90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而且极可能是世界最早的。但这种“世界最早”的纪录却让人感觉怪怪的。

那么,美国期刊里写的“beer”真的就是“啤酒”的意思吗?这才是笔者想说的重点。

从汉语解释看,“啤酒”指的是用大麦芽或小麦芽为主要原料,并以蛇麻花(啤酒花)为关键辅料,发酵酿造的一种酒精饮料。很明显,汉语语境中的“啤酒”,麦芽和蛇麻花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否则不能称之为啤酒。

但是在英语的名词解释中,“beer”却泛指所有谷物酒,只有在狭义范围内,beer才指代“麦芽发酵的酒精饮料”,甚至蛇麻花都不是必需成分。可见,汉语“啤酒”和英文“beer”并不是等同的,汉语“啤酒”只相当于“beer”的狭义中的狭义,或者说相当于现代最流行的一类“beer”。

那么,浙江上山文化发现的“beer”是什么酒呢?其实两年前笔者就关注过这则新闻,出土原始酒的地点位于浙江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属上山文化中晚期。桥头遗址的几个陶罐里检测出谷物发酵成分,成分鉴定为大米、薏米以及一种无法判定的块茎植物。

主要成分是大米和薏米——很明显,这种原始酒属于米酒的范畴!9000年前的中国人,喝的是一种“原始米酒”,根本不是麦芽和蛇麻花做出来的啤酒。

当然,如果按照英文“beer”的定义,桥头原始酒可以归为“beer”,英文刊物这么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beer”和汉语语境下的“啤酒”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否则照此推论下去,中国传统的米酒、黄酒、女儿红、料酒等等,甚至日本清酒,这些非蒸馏的谷物酒,都可以被叫做“啤酒”!

可见,“9000年前中国人喝到啤酒”这个说法继续推论下去,只能得出更加荒诞的内容——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喝的酒,也可以归类为啤酒;“武松打虎”喝的“三碗不过岗”,很可能也可以归为啤酒;李白“把酒问青天”,端起来的也该是啤酒。

国内媒体出现这种荒诞的标题,而且还蹭上了严肃的考古学术,原因很好理解——“崇洋媚外”。

某些人可能认为,“啤酒”的名字比“米酒”的名字更加高大上,“中国人在9000年前喝上米酒”似乎是不值一提的历史小事件,非要是“喝上啤酒”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发现。

《中国人在9000年前喝上米酒》这样的文章标题,难道觉得丢人吗?笔者觉得,《9000年前喝上啤酒》才真是一个丢人的标题。

简单来讲,这是汉语的语境应用遭到自我矮化,自动放弃了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而且有意无意助推了“汉语不够严谨,不适合学术”这个天大谎言。(作者:陶慕剑)

0 阅读:47

陶慕剑地球观察

简介:细节决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