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话体系中,自然界的每片水域都有其守护神,如江之江神,海之龙王。传说中的龙,拥有变幻莫测、飞天遁地、驾云御雾、呼风唤雨的超凡能力,因而被视为大海的主宰神灵。《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记载,当国家遭受干旱、庄稼歉收时,元始天尊降临国土,与众龙王一同弘扬正法,普渡众生,带来及时的甘霖,润泽大地。
在古代中国,雨水对百姓生活至关重要,旱涝灾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这种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既敬畏又畏惧,加之雨水有时带来的破坏性,使得人们将其想象为一个喜怒无常的神灵。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最初是作为神灵的坐骑,战国时期已有五方神龙,地位尊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汉代佛道交融的背景下,龙的形象逐渐与掌管云雨和水域的神明相融合,形成了“天圆地方”宇宙观中四海龙王的概念,守护着四方的安宁。
道教传统中,四海龙王分别主宰东、南、西、北四海,但他们的名字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提到了以方位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及以天地万物区分的54名龙王和62名神龙王。其中,四海龙王被明确标识为: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
在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分别为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而在《封神榜》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光,南海龙王名为敖明,西海龙王名为敖顺,北海龙王名为敖吉。
在民间信仰中,普通百姓并不过分关注龙王的具体名称,而是更多地祭拜东海龙王,因为东海是中国沿海面积最大的海域。根据道教的划分,东海龙王主要负责控制雨水和潮汐,而四海龙王各自拥有不同的属性和能力:
东海龙王,即青龙,掌管雨水和潮汐,属性为水。
西海龙王,即黑龙,负责风和天气变化,属性为风,能够操控风速和风向。
南海龙王,即赤龙,属性为火,专责控制由闪电引发的火灾,象征着人间的真火。
北海龙王,即白龙,属性为雪,负责冬季的降雪、冰雹和冰霜。
四海龙王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东海龙王的故事,如取得定海神针、白龙马、求雨等情节。此外,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故事也广为流传。有趣的是,东海龙王在故事中常常是被戏弄的对象,这反映了基层民众对强权的一种讽刺和调侃,通过这些传说故事来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