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忆苦思甜话“跃进”“和谐盛世”谱乐章

美文爱诵读 2024-10-03 20:42:38

▾ 敬请聆听 ▾

散文:忆苦思甜话“跃进”“和谐盛世”谱乐章

文:鹏 飞

据有关文献记载: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张仲良大力支持,不切实际的进行兰州市区十大建筑、“引洮工程”等项目建设,粮食产量全省放卫星,大炼钢铁。

时任职甘肃省省委书记张仲良在省里组织军事化、生活战斗化,调遣百万人上阵炼钢、百万人上山修水利,使得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包括老人与少年在内不分黑白的做着一些效率极低的劳动。

第二年,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在甘肃各地蔓延,十户人家九户空,饿尸遍野,是当时的惨状。可张仲良却为了完成省里确定的粮食统购目标到各地进行催粮收粮,使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当听闻甘肃有饿死百姓的消息后,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张德生打电话给张仲良说:“如果甘肃缺点,陕西愿意支援一些。”可张仲良却回道:“如果你们陕西缺粮,我们甘肃也可以支援你们。”

更令人气愤的事情时,张仲良丝毫没有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心态,住在兰州饭店、宁卧宾馆,吃有专车运送、食物特供,过着“土皇帝”般的生活。

当时甘肃百姓提起张仲良,无不咬牙切齿。直到1960年12月2日,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主持召开著名的兰州会议,张仲良被免去职务,百姓听后无不拍手叫好,许多人竟痛哭流涕

在解放60年代,国家都进入“农业社”吃大锅饭,大西北响应国家号召“农业学大寨”“深翻土地”,是最困难的时期。

俗话说得好,好官能富甲一方水土,脏官能祸害一方百姓。在这特殊时期、特殊年代,以张仲良为省委书记的带领下,下面的官员,逐级吹牛逼、阔大话,上仿下效。颗粒无收。每当秋季农作物收货季节,不积极配合秋收工作,做到“颗粒归藏”,而是“虚吹政绩、谎报业绩”放在地里无人收割、任飞鸟糟蹋。口出狂言:“加油干、加油干、白面馍馍飞鸟吃不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一系列的空口号!

时逢1960年,“农业社”集体食堂已经无米之炊,解散了食堂。可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肚子饿了不饶人,晚上开始人们开始偷农业社的农作物,以经是平民百姓的生存之道。

这时候父亲15岁,幼年丧母,爷爷没本事,老父亲掌管了风雨中摇摇欲坠、支离破碎的“家”,我二太爷后代的三爷,是一个能看管别人过的好,却看不惯别人别人贫困潦倒、饥寒交迫的人。在国家吃大锅饭有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年代,每天晚上去偷东西,都领着我的年幼父亲。安全了让我父亲走在他前面,因为说我父亲是娃娃,听力、觉察力灵敏。遇到危险能第一时间察觉到。一旦遇到危险,就让我父亲走在我三爷的后面。并且说:“如果来人了!巡逻人打我了,你赶紧跑,别管三爸!你是娃娃,将来还要活人呢!三爸已经年过半百了!打死了就打死了……千万别管三爸……”

在1960年,在大西北我家乡的小山村、姬家湾,是新社会命名“农业社第一生产小队”。听说主要负责人是外地来的一个工作组,领队的组长名叫“刘燃”,也是一个贫苦人出身,虽然身为工作组,也是一个向善、爱民如子的好官,白天大会敷衍政策开会讲政治,晚上睁一只眼、迷一只眼,听到老百姓偷吃农业社农作物的汇报,也是轻描淡写说说而已,该过且过,这不追究任何责任。

俗话说的好“心善之人、天必佑之”。我的太爷辈、爷爷、父亲辈,从小受“姬姓家族文化”的熏陶,从骨子里永远流淌着正直、善良、惜蝼蚁之命的血液,在大灾大难面前,是非分明,在党路线教育、“左”的影响下,人为造成 “饥荒”灾难,不因为他们的善良,而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在“饥荒60年”、他们互帮互助,度过了难关、共克时艰。别的村庄饿死人,是家常便饭,可我家乡小山村的“姬”姓人家,没有一个人被饿死,都幸存活了下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和谐盛世,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过去;回首昨天,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我们问心无愧就好。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但我们心怀坦荡,了解最真实的自我,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看清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日子苦心打造。尽其所能,为今天的和谐盛世,谱写上自己做好人、人生最美丽华章!

0 阅读:4

美文爱诵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