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最好的榜样,是保持边界

鹰哥爱写文 2024-07-15 01:19:26

《好的爱,有边界》作者:吉祥

​今天要讲的书,是心理咨询师吉祥老师的作品,书名叫作《好的爱,有边界》。

没有界限的关系,充满危机

这是一本介绍人际关系边界感的心理学读物。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能见到那些在爱中受伤的无助者,在家庭中被亲情绑架的年轻人,在友情中缺乏分寸感的“黏人精”,在职场中被呼来喝去的“软柿子”。这些令人困扰的关系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缺乏界限感。

我们先来看爱情,前不久热播的影视剧《玫瑰的故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剧中林更新饰演的丈夫,以爱之名,对刘亦菲饰演的妻子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他任由母亲拔掉妻子的花束、控制妻子的穿着打扮、给妻子安装手机定位、私自拒掉妻子的offer…… 看得广大观众牙痒痒,纷纷盼着妻子赶快离婚。丈夫的爱虽然炙热,却控制欲太强,他越过妻子的边界,侵入妻子的生活、忽略妻子的情绪、控制妻子的意志、左右妻子的人生,将婚前闪闪发亮的妻子,变成了毫无自我的玩偶。

要知道,再热烈的爱,也要懂得尊重彼此。没有边界的亲密关系,注定无法长久,两个人最终也分道扬镳,走向离婚。

再来看亲情。这两年,“断亲”这个词频频登上话题榜。何为“断亲”,就是和那些没有边界感,见了面就是催婚问薪、品头论足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减少联系,保持距离。毕竟适当的关心是温暖,但过度甚至超额的关心,就是打扰了。

家庭虽是我们的温暖港湾,但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以爱为名,干预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人生。我们在网上看过不少年轻人与父母“断亲”的新闻。这其中,有出国后消失20多年、连母亲最后一面也不愿见的北大博士,有与父母决裂6年、写万字书信控诉父母的高考理科状元……深究背后的源头,都与父母的过度关爱、过度控制、过度索取、过度介入密切相关。

要明白,再深厚的亲情,也要懂得保持边界。适度的空间和界限,可以让亲情以更健康、更长久的方式延续。

再来看友情,在电视剧《欢乐颂》中,五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因合租而结缘成为朋友,但她们对待友情的方式却截然不同。樊胜美是知心大姐姐,成为朋友们情感依靠的同时,也常感到友情的负担;曲筱绡是个热心过度的“万事通”,大事小事都爱积极向前凑;邱莹莹则是个没心没肺的“傻白甜”,只要自己有情况,就不管不顾缠着别人帮忙。

与之相比,女强人安迪在友情的处理上,却有很强的分寸感,既和大家真诚交心,也严格遵守彼此的界限,能帮忙的全力以赴,不认同的也绝不干涉。这种既独立又亲近的交往方式,使她成功地与每个人建立了持久且稳定深厚的友谊。

要懂得,再亲密的友情,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真诚关心,却不随意插手,刚刚好的友谊才是最好的友谊。

最后我们说回工作。工作中,总会遇到这么一位“老好人”、“软柿子”,同事们对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动不动就喜欢让他帮忙做点事情。他从不会拒绝,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像个陀螺一样,忙着帮各种人做各种事,最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可这样的“老好人”,却很少得到大家的尊重。不幸的是,很多时候,这个“老好人”,就是我们自己。

要记住,再要好的同事,也要明确工作职责。如果是你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你可以接受,如果不是你分内的工作,你必须学会拒绝。

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也许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关系的边界。没有界限的关系,哪怕是最亲的血缘关系,也会埋藏很多的积怨和愤怒。所以爱得越深、关系越亲密,反而越需要设立边界。清晰的界限,给予了彼此尊重与自由。

界限是一切关系的基石

关于与人交往,古人对我们有许多告诫,比如庄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比如曾国藩所说的“疏疏落落”。话虽不同,但讲述的道理都是一个的,那就是: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和距离。

作者吉祥老师在《好的爱,有边界》这本书里就指出:“界限是一切关系的基石。”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过去十几年间,她曾为两万多个家庭提供过心理辅导,她发现,绝大多数人的烦恼都和“界限”有关。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很多人在生活中是完全没有界限意识的。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严重。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最是重情重义,大家可以看我们对各种关系的描述,提到爱人就说要“白头偕老”,提到亲人就讲究“血浓于水”,哪怕是朋友,用的也是“两肋插刀”。

这样的浓情蜜意本身是非常好的,可是很多时候,这份情太浓太重了,就会缺少一些尊重和界限。一旦尊重缺失,就容易侵犯到对方的界限,因为过度干涉而产生伤害。所以,与人交往,界限非常重要。没有界限的关系,就像没有大门的房子,会让我们丧失精神上的安全感。

那么,哪些行为是没有边界感的表现呢?吉祥老师在书里列举了几种表现,我们不妨来对照自评一下:

第一,过度依赖别人,习惯被他人掌控。很多人找对象时,都不希望另一半是“妈宝”。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妈宝”极度缺乏主见,连买个衣服都拿不定主意,都要询问妈妈的意见。这样的人从小到大都习惯了被别人控制,习惯了别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做任何决定,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第二,过度讨好,不敢对别人说不。在一段关系中,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心态,“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会对我失望的”,特别是在工作中,很多“老黄牛”兢兢业业,哪怕是责任之外的工作也不敢推脱,咬着牙来满足别人的要求和期待。这种讨好型的人格,本质上就是缺乏边界感的表现。

第三,过度分享隐私。与人交往,最忌讳的就是交浅言深。很多人一和别人接触,就无条件地信任对方,告诉对方很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边界,什么是别人的边界。

第四,过度付出,沉溺于自我感动。过度付出常常存在于家庭之中,有些妈妈常常委屈巴巴地控诉:“我为这个家牺牲了一切,付出了所有,最后的结果却是老公不珍惜、孩子不尊重。”为什么付出这么多,反而没有得到理解,因为过度付出本身,就是对丈夫和孩子的行为越界,也是对自己的精神消耗。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的界限是一条很微妙的界限,一不小心,别人就越过了我们的界限,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我们也可能曾经越过别人的界限,在不知情中打扰或伤害过别人。不过别担心,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吉祥老师的脚步,一起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关系。

建立健康的界限关系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健康的”界限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界限分为三种:硬界限、软界限,还有健康的界限。

硬界限的人像个无情的“霸道总裁”,不和任何人亲近,很难对人敞开生活和心灵。软界限的人则天真不设防,对别人毫无界限,喜欢过度分享隐私、喜欢让别人给他们拿主意做决定,喜欢被别人掌握自己的生活。

硬界限和软界限当然都不是我们主张的界限。我们主张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被束缚、不被道德绑架、不被情绪勒索,按照本心本性主导自己生活的健康界限。

这样的界限,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健康的界限可以带给我们十足的安全感。一个有界限感的人,会在最开始跟他人交往时,就告知对方,哪些事情可以对我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对我做。通过“立界限”的方式,我们一层一层地提醒对方,你不可以那样做,这是我的底线,你不可以触及。这样,我们就在内心树起了一道安全栅栏。

第二,健康的界限可以建立起我们的自我认知。树立界限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我们清晰地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价值,哪些是自己的底线,我们的内核会更加稳定,不会随意让别人来评价和指责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第三,健康的界限可以让人感觉到愉悦和快乐。当我们的界限被别人尊重时,我们就可以处在一个放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用小心翼翼地看别人的脸色,也不用委曲求全地迎合和讨好,没有了精神的内耗,剩下的便都是滋养。

第四,健康的界限可以带给我们力量。界限就像一份“关系说明书”,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希望你以这种方式和我相处。这样我们就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因此会对这段关系更有把握、更有自信、更有力量。

掌握界限的范围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这样的健康边界呢?这需要我们掌握以下“两个问题”和“五个原则”。

首先要建立边界,我们要知道边界的范围在哪里,那么想要搞清这一点,我们不妨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件事是否关你的事?第二,这件事是否关我的事?

不关你的事,那就请你走开,这是我的事情,除非我请教你,否则请你不要对我指手画脚。同理,如果一件事不关我的事,那我也不会随意干涉。这就是界限所在。

举个例子,邻居家没有关门,我们偶然经过,发现房间里凌乱不堪,玩具到处都是,衣服也随处乱扔。这个时候,我们会不会进去说:“你们家怎么这么乱,衣服怎么能丢在这呢?玩具也乱七八糟的?”

我们肯定是不会的,因为别人家是什么样子,不是我们的事,这也不是我们界限范围内的事。我们可以吐槽自己的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家打理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别人家打理成什么样,是不关我们的事的,我们也不应该进行干涉。

最近网上有这样一条短视频,面对亲戚对女儿无休止的催婚,女孩的父亲霸气开怼,他说:“我女儿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不要说为了我的养老,我有养老金,国家给我养老,不用你操心。不要打着关心的名义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你要是真关心她,真为她的生活着想,就多给她点钱。”瞧,这位父亲就很懂得什么是“界限”。

那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边界在哪里,别人对你做什么是可以的,做什么是不可以的。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在婚姻里,你可以对我生气,但是不可以跟我动手,这就是你对别人立的界限,再比如,我可以对我的孩子生气,但是我不可以说侮辱他的话,也不可以打他,这是对自己立的界限。

这些原则,帮你更好立界限

如果担心把握不好关系中的分寸,那么我们可以牢记下面几个原则。

第一,种什么,收什么。这是句俗语,更经典的说法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意思是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回家不写作业,父母必须催着、盯着、管着才行,写作业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场拉锯战,最后的结果,就是那句著名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现在的父母管得太多了,越过了父母的边界。这样一来,孩子写不写作业成了家长的责任,所以孩子对这个事情没有动力。要改变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告诉老师,如果他不写作业,就请老师直接批评他,让他知道不写作业的后果,明白作业是他自己的责任,不是家长的事情,孩子自己要承担后果。

第二个原则是“我对你负责,但不为你负责”。我们的责任也是有限度,健康的关系是“我对你负责”,但是却“不为你负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在《玫瑰的故事》中,玫瑰的丈夫在婚姻中一直非常自卑,特别是知道妻子曾有一个“高富帅”初恋后,更是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为了给够丈夫安全感,玫瑰当着丈夫的面,和初恋做出了决断。这些就是“我对你负责”,通过我的行动,帮助对方建立婚姻的安全感。

但即便如此,丈夫在婚姻中还是充满自卑,为此还私自辞掉妻子的工作、禁止妻子化妆打扮、安装手机定位监控妻子日常等等,企图把妻子困在家中,变成笼子里的“金丝雀”。只有这样,他才有安全感。

那么,丈夫如此没有安全感,其实已经和妻子本身没有关系了,是丈夫个人的问题。因为,无论妻子做什么,丈夫都不会信任,都不会有安全感。这种情况,我们就“不用为你负责”。如果妻子想方设法给丈夫安全感,一定要做到让丈夫满意为止,甚至为此牺牲掉自己的习惯、工作、爱好和思想,那就是越界了。

爱情如此,其他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以“爱”之名,对所爱之人负责,但爱也是有界限的。当“爱”变成一种绑架和勒索,那对不起,我不为这样的爱、不为你个人的无理诉求负责。

第三个原则是“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当我们立一个界限时,我们在要求别人这样做时,自己也要做到。比如别人请我们帮忙时,我们因为忙碌,礼貌拒绝了。那下次,当我们请别人帮忙而被拒绝时,就也不要心生懊恼。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很有界限,任何人越过他边界的行为他都可以及时阻止,但反过来却总是越过别人的界限,那这样的人,并没有弄清楚真正的界限是什么。

第四个原则是“区分‘我伤害你’和‘你受伤了’”。中国人重人情、好面子,觉得立边界会让别人觉得陌生、见外、受伤害。比如很多婆婆过来帮小两口带孩子,却不尊重小两口的生活习性,做了很多越界的事,比如不敲门就进入对方房间。当小两口合理提出一些界限建议后,婆婆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觉得儿子儿媳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当家里人。

那么,这时我们要注意,当我们奔着正确的目标,用正确的语言和方法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却仍然让对方觉得受伤,那就不是我们的过错了,而是对方的问题。因为有些人从没有接受过界限,也不愿意接受界限,所以他会觉得不舒服,觉得以前你都允许我这样对你,现在为什么不接受了,我很受伤。

实际上,不是你主动伤害了他。他的受伤不是你的错,是他自己的问题,你不必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不妨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来接受自己的成长。

第五个原则是“主动行动,而非归咎于人”。想要在关系中设立界限,我们就要主动行动,而不是等着对方自动拥有边界感。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把期待放在别人身上,要记住,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三步走,帮你拥有健康的界限

最后,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建立健康界限的具体步骤。建立界限的第一步,是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每个人的边界是不同的,只有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我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所需来设立自己的界限。

比如,很多公司盛行陪酒文化,如此一来,陪酒似乎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自己不陪酒,升职加薪就轮不到自己。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渴求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你想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你就可以根据这个意愿和选择去立界限,告诉周围的人,我不喝酒,也不陪酒,但工作上的事情我会做好。

当然,这个界限可能会让你在升职加薪上比那些陪酒的同事慢一些,但你得到的是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同理,如果你想要追求事业的成功,想快速升职到某个职位,那么你也可以根据这个选择来设立界限,告诉家人:为了工作,我可能要加班、应酬。

所以,说到底,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其实是选择的难题,而不是设立界限的难题。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对此,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在每一个“想要”的后面,放10个“但是……”,如果有了这10个“但是……”,这件事情还是你想要的,那它就真的是你要的。

建立界限的第二步,是确立越界的后果。在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我们就要明确如果对方越界,我们可以忍受到什么程度。比如你的老板对你大加指责,你是一声不吭地忍耐,还是厉声正色地拒绝人身攻击,还是“撕破脸”地辞职……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对象,给出不同程度的后果、不同级别的界限,每一个级别对应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和孩子约定了周一到周五不可以玩游戏,如果孩子没忍住偷偷玩了,如果主动告诉父母,后果就比较轻;如果隐瞒不说被发现了,后果就重一点;如果经常偷玩游戏,并对大人撒谎,后果就更严重。通过逐级设定界限的方式,我们给对方留出改正和进步的余地,这也是让对方学会接受我们界限的过程。

建立界限的第三步,是温柔坚定地沟通。立界限的目的不是让彼此的关系破裂,而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此我们一定要和别人做好沟通,温柔而坚定地向对方表明我们的需要,并且坚定地捍卫自己的需要。当别人企图越界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愤怒,而是旧温柔地坚定地告诉对方我们的立场。

总之,界限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坚定内心、需要我们反复练习、需要我们重新学会和别人连接。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充满不适的,甚至可能会让我们短期内遭遇误解。但是你要相信,这一定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因为,界限在哪里,安全感就在哪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界限的滋养下,活出独立的自我,尊重别人,也被别人尊重。

0 阅读:3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