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心灵的归宿
曾经是大厂风光的产品经理,如今却成了外卖骑手,而更讽刺的是,这位骑手正是当年制定骑手处罚制度的主要负责人。
几年前他为公司制定的严苛制度,如今成了他自己生活中的“绊脚石”,把他困在了自己设计的“陷阱”里。
曾经月入4万的他,如今为了生计不得不跑在街头送外卖,这样的命运反转,给人一种电影情节般的荒诞感。
从意气风发到骑手生活的坎坷这位前产品经理在职业高峰期曾管理复杂的产品项目,也曾因为“优化公司成本”而参与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外卖骑手惩罚制度。
他却未曾料到裁员风波也会落到自己头上。
在他被公司裁掉后,尽管努力求职并投出上千份简历,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工作。为了生活,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这份工作让他真切体会到了外卖员的艰辛,尤其是他自己曾设计的那套处罚制度,如今竟成为他最大的困扰。
在一次送单中,他遇到了顾客和商家的纠纷,虽然责任不在他,但商家却坚持要他赔偿1000元。
所幸他凭借过往经验准备了充分的申诉材料,最终得以免除处罚。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当年的制度设计没有考虑骑手的实际处境,而现在的他也成了那个被规则管制的人。
制度困境:规则的反噬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起落,更让我们看到规则设计中的“人性缺失”。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初的制度对骑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与惩罚,但缺乏一线体验的管理者很难真正理解骑手面临的挑战。
正如这位前产品经理所感叹:“如果当时我先送几天外卖,也许一切会不一样。”
这句话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反思,更是制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制定者和执行者脱节时,规则就会演变成束缚人的“枷锁”。
这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商鞅变法”,虽然一度推动了国家发展,但最终商鞅自己也死于其制定的法令之中。
这类“开枪打别人,却最终打中了自己”的现象并不罕见。
很多领域的管理者往往忙于追求绩效,却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困境。
他们设下的规则不仅困住了别人,也成为反噬自己的陷阱。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这位前经理的故事启示我们:制定规则时必须保持同理心,不仅要考虑制度能否高效运转,更要站在执行者的角度去理解规则的合理性。
否则,规则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可能在未来反噬制定者本身。
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中,是否也曾遇到过类似的“规则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你又会选择怎样的应对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