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新疆篇上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3-30 17:47:34

(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阿克苏、喀什、和田)

新疆省,古称西域,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

——————————————————————————————————————

乌鲁木齐市,源于准噶尔蒙古语“红庙子”之意。维语现意为“优美的牧场”。又称迪化、乌市。

天山区,以天山得名。

沙依巴克区,为维吾尔语,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

新市区,1980年6月成立新市区人民政府,因为是新建城区,故名。

水磨沟区,因水磨河得名。

头屯河区,西邻头屯河,故名。

达坂城区,达坂在维语和蒙古语当中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

米东区,原东山区与米泉市(昌吉州)合并而成,又称米泉。“米泉县”,因此地多泉又盛产大米而得名。

乌鲁木齐县,维语现意为“优美的牧场”。

———————————————————————————————————————

克拉玛依市,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因当地有一座黑油山(实际是由凝固的沥青堆积成的山丘)而得名。

独山子区,地名来源于区境内的独山,独山呈东西走向“一”字形,因不与其它山体相连,独立于戈壁中而得名。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中,称独山子为“玛依塔克”和“玛依套”,意思是“油山”。

克拉玛依区,维吾尔语意为“黑油”。

白碱滩区,牧民曾取名为“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聚集的地方。后又有人起名“白水滩”,意思是这荒滩上有水。

乌尔禾区,是蒙古语“套子”之意。乌尔禾区从前草木丛生,有许多野生动物,当地蒙族牧民用下套子的办法来猎取野生动物,所以把这一带叫做“乌尔禾”。

———————————————————————————————————————

吐鲁番市,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又称火洲。

高昌区,东汉和帝三年(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驻地由交河城迁驻高昌。晋置高昌郡。

鄯善县,清末新疆巡抚饶应祺在《会奏新疆增改府厅州县各缺》中记载:“辟展地为古鄯善国,名曰鄯善县”,因于此置鄯善县。光绪二十八年设鄯善县。以汉古国名命名。又称“皮羌”,系维吾尔语,意为“马兰草”。

托克逊县,一说该地名与维语的“九”、“九十”有关,相传从吐鲁番迁九十户居民于此,逐演变而来。

———————————————————————————————————————

哈密市,《新疆图志》卷2:“《元和志》伊州纳职县北有俱密山,是哈密因山得名,唐初已然。今三堡西北之哈木尔达坂,即古俱密山。”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伊州区,以古伊州得名。

伊吾县,以哈密的古名伊吾为名。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因县城西北有巴里坤湖而得名。

———————————————————————————————————————

阿克苏地区,因阿克苏河得名。

阿克苏市,因阿克苏河得名。又称白水城。

温宿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温宿县,因古温宿国为名。按,汉温宿国故址在今乌什,今县因温宿国之名而非故地。

库车县,“库车”在现代维吾尔语叫kuqar,来自kuqa(汉文古代写作龟兹kutsi—kuqi)+古代龟兹语ri(“城市”之意),意为龟兹城。另据《西域同文志》卷2:库车“帕尔西语(波斯语),库,指此地而言;车,谓眢[yuān]井也。其地旧有眢井(按指无水的井,枯井),故名”。又称龟兹。

沙雅县,是维吾尔语“沙雅尔”的译音。沙,“部落长”之谓;雅尔,“轸恤”,即“首领对其部下爱抚”之意;另一说则将“沙雅”阐释为“皇家后花园”。

新和县,1941年改新和县,取“新疆永久和平”之意。又称托克苏。

拜城县,《西域同文志》卷2:拜“回语,富厚之意。居民富厚,多牲畜,故名”。

乌什县,《西域同文志》卷3:“回语,乌什,即乌赤,盖山石突出之谓。城居山上,故名。”

阿瓦提县,“阿瓦提”,突厥语意为“繁荣”。

柯坪县,本柯尔坪回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柯坪分防县丞,1915年设县佐,1930年置柯坪县。

———————————————————————————————————————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又称疏勒、任汝、疏附。

喀什市,喀什为突厥语,据《西域同文志》卷3:喀什噶尔‘回语,喀什,谓各色;噶尔,谓砖房。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

疏附县,疏附县的维吾尔语名称是喀什旧城之意。

疏勒县, 疏勒是由“粟特”一词转变而来。粟特”是古代伊朗语,意为“圣地”。又说“疏勒”一名源于突厥语,“突厥语称水为‘苏’,有水为苏勒克(Suluk),喀什噶尔水草优美,故得此名。”

英吉沙县,《西域释地》:“英吉谓新,沙尔城也。以新立此城名之。”

泽普县,冯承钧《西域地名》:“《西域图志》波斯恰木城,今为新疆泽普县治,取《西域水道记》泽勒普善河(zarafshan)名之省称也。”

莎车县,因古莎车国为名。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认为乌铩国当即今之莎车县,并且指出:“莎车古音为sa-ku或saka,此名似与古代当地居民塞saka人有关。”

叶城县,叶城为叶尔羌的简称,因叶尔羌河而得名。另据《西域同文志》卷3:叶尔羌“回语,叶尔谓地;羌,宽广之意。其地宽广,故名”。又称哈尔哈里克。

麦盖提县,设治麦盖提庄,故名。

岳普湖县,因岳普湖河而得名。

伽师县,得名于伽师河。“伽师”似‘喀什”的同词异译,即突厥语“玉”之意。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天赐昌盛。

巴楚县,《西域同文志》卷3:巴尔楚克“回语,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为突厥语,“塔什”意为“石头”,“库尔干”即“城堡”。塔什库尔干意即“石头城堡”,因县城南有一座石头城堡而得名。

———————————————————————————————————————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tián],藏话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清初才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

和田市,《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东则扜罙[shēn]、于窴[tián]。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汉书·西域传》作于阗。源于古部族名,尉迟姓氏原住地即在此。

和田县,旧称“和阗”,1959年更名为“和田”。

墨玉县,因产墨玉而得名。又称喀拉喀什。

皮山县,因汉皮山国为名。《西域同文志》卷3:皮什南“回语,物之熟者曰皮什南(急读则为皮山),饼饵之属”。又称固玛。

洛浦县,民国《新疆志稿》卷3《驿站》:洛浦“回语呼为多乐普,谓肩叉骨也。洛浦二字由此得音”。

策勒县,源于汉代“渠勒”,应属于古代和阗语地名。按现代维吾尔语解释,与“其兰”对音,意为红枣。

于田县,光绪八年(1882)置于阗县。1959年改于田县。地名的来历是古和田部落和姓氏名称(即尉迟)的演化译音,其民族地名因克里雅河而得名。

民丰县, 1945年置民丰设置局,1946年改县。取意为人民丰盈。又称尼雅。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