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将历史大片称呼为“史诗巨作”,意思是这中间不仅“史”也有“诗”。
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肯定是瞄着史诗巨作目标去的,不然也不会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更不会将抗美援朝历史分成几个部分表达,总体上看思路很像前苏联卫国战争三部曲。
如果具体到《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电影,“史”主要表现在铁原阻击战,“诗”则主要通过李默尹、李想、李晓一家三口的故事来表达。
抛开李默尹一家不谈,单看“史”部分,应该说《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剧情在历史背景和框架方面是有一些模糊的,并没有把真正的铁原阻击战交代清楚。
一、历史大背景
抗美援朝从1950年10月打到1953年7月,其中最关键的战役就是刚入朝时的连续五次战役。
一次战役是稳住阵脚的遭遇战,二次战役则奠定了抗美援朝的最终结局,三次战役是扩大战果,四次战役是稳定战果,五次战役则是经过惨烈的互相攻守之后,终于让双方都冷静下来接受和平谈判的现实。
《志愿军:雄兵出击》将历史重点放在二次战役尤其是松骨峰和龙源里战斗这里,这就是抓住了重点。
同理,《志愿军:存亡之战》将历史重点放在五次战役尤其是铁原阻击战这里也是抓住了历史重点。
第五次战役发起之前,美军有反攻计划,志愿军则有用进攻粉碎敌人从侧后登陆的企图并扩大战果消灭对方几个师的设想,这一点《志愿军:存亡之战》做了简单交代,基本能讲清楚。
不过,在描写五次战役前的具体部署上,《志愿军:存亡之战》并没有刻画清楚,当时大规模换装苏式武器的3兵团和19兵团已经到位,兵强马壮的生力军再加上已经在朝鲜战场的9兵团和13兵团,11个军33个师加四个炮兵师共六十多万人的“富裕仗”让志愿军司令部有了很大底气,这一点《志愿军:存亡之战》并没有展现出来,这会让一些观众感觉只有63军参加了五次战役。
二、五次战役两阶段
在描写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突破临津江这段历史时《志愿军:存亡之战》太过“小气”,本来是几个兵团参加的大战役,在电影里却只拍出了一个营级战斗,直接将双方上百万人的战场缩小到了几百人。
就算《志愿军:存亡之战》将主角锁定在63军,但63军在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雪马里战斗却被忽视了,这场战斗是187师打的,一举歼灭英军著名的已经建军一百五十多年的皇家陆军双徽营也就是格罗斯特营。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虽然取得一些战果却没能进一步突破,美军则酝酿着大规模反击,这一点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仅仅用“装甲集群集体转向”来一笔带过,很显然是不够的。
可能有观众要问,为什么《志愿军:存亡之战》必须把第五次战役的规模和发生过程交代清楚?因为这是对铁原阻击战重要性的铺垫,没有前期剧情的铺垫,观众怎么可能了解铁原阻击战到底有多重要多危险。
再有一个,63军入朝时全军是三万六千余人,投入铁原阻击战时是两万五千多人,这一万多人是如何损失的,仅仅靠《志愿军:存亡之战》所拍摄的几场小规模战斗显然是没法交代清楚的。
应该说,在描写战场的全面性上,《志愿军:存亡之战》远没有《志愿军:雄兵出击》做得好。
三、五次战役后期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被军迷们议论最多的就是后期,也就是志愿军全军后撤遭到美军疯狂反击这个阶段,尤其是3兵团60军180师的全军覆没更是焦点。
在五次战役后期撤退阶段,63军的表现是存在一定争议的,由于他们撤退时没有给友邻部队180师打招呼,间接导致180师陷入包围(直接原因是180师上级领导的问题),在180师的问题没有调查清楚之前,63军承担了很大压力。
除了63军之外,志愿军其他部队也都陷入苦战,由于美军的疯狂穿插迅猛且突然,让战场态势变得非常危险,这时候铁原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如果铁原被美军攻占,志愿军的后勤物资枢纽和战线依托就会失去,后面的平原地形非常有利于美军装甲部队突进,到时候志愿军全军只能被迫继续后撤,丢失多次战役血战的成果。
志愿军集结部队和准备反击需要时间和空间,而当时能够投入铁原阻击战的部队只有63军和39军,面对危险局面,志愿军司令部命令63军不惜代价也要坚守铁原10-15天,这对于63军来说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63军做好了全军牺牲的准备。
这段历史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虽然有交代,但并不是很清晰,对于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说太过于简单,对于不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说则有些模糊 ,一个简单一个模糊,就会冲淡铁原阻击战在电影里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四、飞舞的锁链
铁原阻击战中最让网友们铭记的是63军189师的化整为零防守,全军分成两百多个小阵地节节抗击美军,每个小阵地都要做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准备,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可能是唯一能够完成阻击任务的方式,但也是最考验志愿军战斗意志的方式,后来被西方军事专家评价为“飞舞的锁链”。
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之前,很多了解铁原阻击战历史的观众都做好了被189师战士们大无畏牺牲感动的准备,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189师却成了配角,化整为零的战斗过程仅仅用几个镜头交代完毕之后就转到了188师的防守阵地。
也就是说,《志愿军:存亡之战》在表现63军战斗经历的时候,直接忽略了187师的雪马里战斗,一部分忽略了189师在铁原的阻击,大部分剧情和镜头都给了188师。
关键是,《志愿军:存亡之战》重点突出了“存亡之战”,但在电影里铁原阻击战的重要性和危险性铺垫不够,战斗过程描写也比较简单粗暴,还有很多时间和镜头都给了李默尹一家,结果就导致这部电影“诗”的地方还可以,“史”的地方不太够,有点儿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