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鉴赏(五)

杞棠鉴藏 2023-12-25 09:00:41

楞伽山民 题跋 汉石门颂

作者楞伽山民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1册39开

尺寸16.7x26.5cm

版本清晚期拓本

钤印:梁壑、彦冲、顾芸台印、顾芸台、鞟翁、棱伽山民甲子以后所得、顾曾寿、归实斋、铁石山房、仙阶一品、竹宾、杏生、毛怀、实节、石芗、醇士、姜、顾亮基印、顾寅基印、味道盦邓位字立人珍藏之印、味道盦、邓邦运印 题签:石门颂 题识:1、石门颂如此精拓者,实所罕见,此磨崖汉刻历千有余年,其字口尚能如是完好,其石亦坚致之极。沈均初藏有明拓一本,不及此本云。棱伽山民。钤印:偶然、大昌印 2、隶书而有篆文之意者为上,所以谓之八分。真书而带隶意者乃高,所以颜鲁公书,人谓之楷隶。晋唐人书无不从篆隶出者,所以高出千古。后人不及,皆少篆隶之功耳。戊寅(1878)十月,民又漫书。钤印:外物不可必 3、此种笔意全以真气出之,若于点画间设想,已落一障。钤印:仙阶一品 4、辛丑九月归燕祉堂藏,味道庵主人武孙氏识。钤印:立人 提要:此本二十一行“高”字口部已剜出,然高右折笔内石花尚余较多,晚拓仅余一细条,应属剜口后早拓本,且此本拓工极精。册后有棱伽山民墨笔跋记三则,称此本“如此精拓者,实所罕见。”

罗振玉 题签 汉熹平石经残字

作者罗振玉 题签

质地纸本

形式1册

尺寸22x36.5cm

版本民国拓本

钤印:雪堂长物、于莲客 题签:汉熹平石经残字。六经堪藏石,罗振玉题。钤印:罗振玉、叔言 提要:此册收《书序》1石、《鲁诗·邶风》5石、《鲁诗·秦风》1石、《鲁诗·小雅》6石、《鲁诗·大雅》3石、《鲁诗·校记》3石、《仪礼·乡饮酒礼》2石、《又士虞礼》1石、《春秋·成公、襄公》2石、《公羊传·宣公》2石、《论语·先进》2石、不知何经3石,共计31石并半字,计之总约五百言。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浙江上虞人。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简牍、中原碑志等大量古物陆续被发现,以一家之力整理汇集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著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

胡澍 陈伯达 旧藏 胡澍 题跋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

作者胡澍 陈伯达 旧藏 胡澍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4册

尺寸28x31cm

版本清拓本

钤印:胡澍审定、胡澍、甘伯、陈伯达、伯达、伯达之印、中晦 题签:1、汉武梁祠堂画象。共四册,伯达重装。武珽碑石阙铭,前后左三石室、祥瑞图石柱字。 2、汉武梁祠堂画象。共四册,伯达重装。戊辰□月下弦,□云签于京邸。钤印:石缘 3、汉武梁祠堂画象。共四册,伯达重装。 4、汉武梁祠堂画象。共四册,伯达重装。 题识:(四册共计六十五条,文字略)。 提要:武梁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是东汉时期的一座家族祠堂,建于东汉晚期的桓灵时期(147-189),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武梁祠屋顶内壁上刻满了汉画像,目前总计存有四十七石,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极为生动传神。关于武氏祠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欧阳修和赵明诚在其金石著作中都有关于武氏祠的记录。南宋时期洪适特别将武氏祠中的部分榜题字和图像集录下来,并为之命名为“武梁祠画像”,自此武氏祠画像石开始引起世人关注。宋以后河流改道,武梁祠石室损毁,许多石刻佚失或埋于地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被黄易访得,引起了众多金石学家的重视,后经翁方纲、李东琪等人倡议捐资兴建了汉画室,再次形成关于武梁祠研究的学术热点。此套《武梁祠画像》为胡澍、陈伯达旧藏。共收武梁祠画像103幅,胡澍于其中60幅画像上做长篇考释。陈伯达重装并补写两条题签。 胡澍(1825-1872),字荄甫、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书法师邓石如。工篆刻。赵之谦对他推崇备至。 陈伯达(1904-1989),原名陈建相,字仲顺。福建泉州人。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任教,并在中央秘书处、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机构工作。 著录:1、《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古代书画·古籍善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245页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籍善本卷》,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303页

樊彬 沈曾植 陈锡钧 谢国桢 递藏 陈锡钧 谢国桢 题跋 嘉祥何馈射阳石门汉画像石拓本

作者樊彬 沈曾植 陈锡钧 谢国桢 递藏 陈锡钧 谢国桢 题跋

质地纸本

形式1册10开

尺寸38x49.2cm

版本清同治初出土拓本

钤印:百一山房、樊彬藏玩、天津樊彬、问青所藏、樊彬赏玩、寐翁、植、沈慈护读碑记、陈锡钧印、石墨楼、陈伯衡、伯衡审定、吕洪珍藏、谢刚主收藏金石文字、谢刚主藏汉石墨本、文字之福、严寿鑅印、通隐室金石文字、雪康、清俭斋主 题签:嘉祥何馈/射阳石门汉画象。丙午(1966)新春得此旧拓本,珍之。刚主。钤印:谢刚主 题识:1、此碑以同治辛未四月在嘉祥县出土,余别藏一整本,石门李笙渔跋于同治癸酉,何馈一榜,其弟三行“勤体”二字已损左半。癸酉去辛未甫及三年,石已微损,此本“勤体”二字完全无缺,其为见碑即施毡蜡,可无疑义。旧为天津樊文卿彬、嘉兴沈子培曾植所藏,盖有樊、沈二先生印章,名人手迹,弥堪珎玩。壬午(1942)首夏,淮阴陈锡钧伯衡甫记于沪庽。钤印:石墨楼 2、汉射阳石门画像,石在宝应,共六纸。 3、右嘉祥何馈射阳石门画象,皆为旧拓本,而何馈原石久佚,此为初拓,尤为难得。数年前余偶尔阅肆,于无意中得之,足以补余藏石画之缺。古代流传民间之成语故事,时代久远,多就亡佚,如丁兰寻父等事,多赖石画尚有纵踪可寻。此汉代石画,瓦石工匠之作,非出于士夫之手,而可为考史之资,其可贵者在此。至此本藏家若沈子培,人所皆知,而樊文卿,天津徐氏《敬乡笔述》虽著其名,而不载其收藏之事,于此可知笃志捃集有心之士,而湮没者多矣,赖有翠墨,留此鸿爪而已。戊申(1968)初冬十月十一饭罢后书,国桢。钤印:国桢私印 4、余性喜聚而恶散,每家人团聚,或知友过从,茗椀谈心,杯盘小集,薄酒盈樽,质疑问难,畅言今古,以为人生之乐,莫逾于此,既夫伤离远别,未尝不郁郁其怀。余于书籍碑版,夙敦所好,于其聚散,亦莫不如是。曩所蓄陈簠斋、吴愙斋遗物,以南北奔走衣食,往往散去,不禁惘然者久之。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学习之余,承党及我所组织之眷顾,悯余年老,使暂得休息,余乃能重理史乘,温故知新,而寝馈其中,风雨寒暑无间,不觉其劳也。为治两汉先秦史迹,初得簠斋藏残瓦当,继得簠斋手题秦汉瓦当,旋又于吴门获何昆玉、丁少山为拓琅邪台刻石,于台下发现之秦瓦当,拓寄吴愙斋者,有清卿题字,于陈、吴两家所藏之瓦当拓本能聚于一室之中,每一摩挲,未尝不心快神怡,用辑而存之,使先贤遗泽不致失绪,用备来者省览,亦盛事也。而簠斋传古之功,尤不可没云。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八日由沪返京之后,排比所得书帖,用付订整,汇聚成册,随时籀读,颇足自憙。安阳谢国桢记。钤印:谢国桢 提要:此拓本含嘉祥武梁祠“何馈”残石及射阳石门汉画像两种。两种汉画像石上均刻画了“孔子见老子画像”。两种画像石今都已不存。继黄小松发现武梁祠画像石之后,金石学者在嘉祥县又相继发掘出了更多的武梁祠画像石,“何馈”残石便是在同治辛未四月发现的。射阳石门画像于乾隆年间出土于宝应县射阳镇西平家庄(今射阳湖镇平江村)。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续》、程瑶田《通艺录》、王昶《金石萃编》、汪中《述学》、江藩《半毡斋题跋》、阮元《广陵诗事》、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著述中都曾有著录。此本曾经樊彬、沈曾植、陈锡钧、谢国桢四位金石名家递藏,陈锡钧、谢国桢题签、题跋。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