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接纳的外来民族,抗日战争中贡献巨大,曾出一位开国元勋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10-14 19:33:5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华夏古老而广袤的版图上,56个民族交织共存,谱写着多元文化的篇章。

其中,一个特殊的民族群体——俄罗斯族,因为他们金发碧眼的样貌而与众不同。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曾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并产生一位开国元勋。

他们的足迹如何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延伸至我国的?

时光流转,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和变迁?

归化族

十三世纪,元朝军队的大旗横扫千军,将东西方文明交汇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片繁华之地。

来自遥远北方的俄罗斯人也随着商旅的脚步,踏上了华夏的土地。

他们的到来为大都的兴盛注入了一份异域风情。

史书上,他们被称作“斡罗思人”。

可惜这些早期的移民人数有限,他们的身影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未能形成独立的族群。

十七世纪末,时值清康熙二十年,烽烟在我国东北边塞燃起。雅克萨战役爆发,清军与俄军在边境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清军旗开得胜,99名俄国士兵成了战俘被押解至京师。

但这些俘虏并未斩首示众,而是被编入了八旗之中,成为镶黄旗旗民,安置在东直门内胡家园胡同。初代俄罗斯族形成。

1727年,中俄达成《恰克图条约》,不仅谱写了两国外交史的新篇章,也为俄罗斯族在华夏大地的繁衍生息奠定了基石。

条约开辟了一条商贾云集的“茶叶之路”,从北京经张家口、乌兰巴托,直达伊尔库茨克,繁荣的贸易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十八世纪末,信仰东正教旧教的吉尔加克人遭受了俄国统治者无情的迫害。为了逃离宗教的压迫,他们告别了熟悉的家园,开始迁入新疆阿勒泰地区。

这里山高谷深,气候严寒。但这些坚韧的移民并未被困难吓倒。他们用血汗在这个异国他乡开辟了新的村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移民的足迹遍布新疆各地。他们带来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正教文化,在新疆的土地上播下了文化繁荣的种子。

而新疆的俄罗斯族群体,也逐渐壮大,成为这片广袤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九世纪中叶,一纸《伊犁条约》敲响了俄国势力叩开新疆大门的序曲。随着条约的签署,俄国人在新疆发展的足迹越发清晰。

1882年,沙俄在乌鲁木齐和喀什正式建立领事馆,俄罗斯人慢慢地在新疆扎根繁衍。

一批批俄国商人争先恐后踏入新疆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商品和贸易,更是一股蓬勃的生机。

随着他们的到来,新疆的经济宛若一棵饱受干旱的植株汲取到了甘露的滋润,逐渐冒出了新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烈火照亮了俄罗斯的夜空。大批心怀恐惧的俄国人再次跨过凛冽的西伯利亚,涌入我国新疆和东北地区。

这些异乡人就此加入我国的大家庭,与当地其他兄弟民族比肩而立。

他们一起耕耘,一起生活,在中华大地编织出一个别样的跨文化之梦。

直到20世纪30年代,正值国难当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面对这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俄罗斯族同胞也面临着生死抉择。

加入抗战

1935年,新疆全省民族代表大会召开,俄罗斯族代表公开表明态度:“我们是中国人,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愿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浴血奋战。”

他们早已视这片土地为自己的根,早已将自己视为这片土地的儿女。

当抗日战火蔓延至新疆,俄罗斯族人也拿起武器加入了保卫家园的队伍。他们自发组建了一支名为“归化军”的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乌鲁木齐保卫战就书写着归化军的抗战篇章。

他们与当地的我国同胞血脉相连,构筑起了一道抵御日寇侵袭的钢铁长城。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归化军的牺牲异常惨烈。根据文献记载,他们至少付出了数千条鲜活的生命。

对于其他民族在抗战中付出的巨大牺牲而言,这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人数稀少的俄罗族人来说,这是一场几乎损失了半数青壮年的惨痛代价。

他们的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太多俄罗斯族人,为中华民族做出伟大贡献,我国的开国中将林虎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1938年,林虎投身八路军,成为部队中的勤务兵。

他的名字也是那时起的——部队领导瞧他虎头虎脑,就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号,林虎。

在沂蒙山区的根据地里,林虎与日寇周旋,出生入死。

他当过通讯员,冒着枪林弹雨传递机密;当过宣传员,用歌声鼓舞战士们士气;当过教员,手把手传授抗日知识。

一次次反“扫荡”,一次次讨吴战,林虎的身影始终冲锋在前。那解放临沂的光荣战役里,他的身影也赫然在列。

1945年,林虎因表现突出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从抗日军政大学的分校被选拔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从此开始学习航空技术。

解放战争的烽烟骤起,林虎砺剑归来。他驾驶着战机在华北天空展翅翱翔,用无畏的忠诚捍卫着祖国的荣光。

新中国建立后,林虎将军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

他率领着战机,与美军殊死较量,用热血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空中防线。

林虎将军的戎马生涯,就是俄罗斯族人为中国写下的空中传奇。

他从一张西方面孔的飞行员,成为中国的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正规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传奇故事如星光般灿烂,在浩瀚的苍穹中永不褪色,激励着后辈们为祖国的天空续写新的辉煌。

作为归化族,俄罗斯族在中国文化谱系中处于微妙的位置,身份认同的模糊性让他们一直游离在文化认同的边缘。

俄罗斯族

早在1926年,新疆省政府向散居在此的俄罗斯侨民伸出了友谊之手,为他们颁发了归化证,亲切地称他们为“归化族”。

这一声呼唤融化了异乡人的孤独,也拉开了俄罗斯族融入中华大家庭的序幕。

1949年,新中国对生活在祖国怀抱中的各少数民族进行识别和确认。

对于扎根已久的俄罗斯族而言,这次民族识别工作更是一份肯定,认可了他们数十年来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历程。

1953年,全国民族识别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归化族这个游离于身份边缘的称呼终于画上了句号,他们的名字正式被改为俄罗斯族。

这一改名,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更迭,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它宣告着俄罗斯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可对于俄罗斯族人的民族身份还是不够明确。

甚至是在1982年的人口普查中,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的中俄混血儿从汉族被认定为俄罗斯族。

这一大胆的改变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波澜。到底什么是俄罗斯族,再次成了草原上热议的话题。

经过了政府一系列的民族识别,出台了专项政策对俄罗斯族人进行认定,俄罗斯族人的身份之谜终于逐渐明朗。

2001年4月16日,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迎来了全国首个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从那一刻起,俄罗斯族同胞们有了自己的专属家园,他们的乡音、风俗、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世代传承。

异乡的土地容纳了这群漂泊近百年的外国人。俄罗斯族的人们也心怀感恩,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如潺潺流水般融入中华文化的脉络。

在新疆广袤的草原上,内蒙古苍茫的戈壁间,东北冰天雪地的村庄里,俄罗斯族人的足迹遍布各地。

他们继承了俄罗斯人的传统,会用木刻栏杆装点屋舍,用花色围裙装点生活,用醇香的伏特加叙说历史。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早已悄然融合了中国风情。

他们总是自豪地用汉语交流,展现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底色。他们的存在既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见证者,也是这片土地文化融合的参与者。

我们会永远怀念俄罗斯族先辈们在苦难岁月里的付出,他们用炽热的爱国情怀,为我们点燃了希望之光。他们的后代们,也会始终与我们并肩前行,因为我们早已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参考文献

唐戈. 中国俄罗斯族的由来[J]. 西伯利亚研究,2009,36(6):60-63.

齐明彦. 从俄罗斯侨民——俄罗斯族过程探析[J]. 兰台世界,2014(1):146-147.

蒲洁. 俄罗斯族[J]. 文明,2010, (1):124-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