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春节档的热搜,有的是因为票房太火爆上热搜了,有的是因为片子太差上热搜了,也有因为映前不被看好后续却成为黑马上了。
但以上几种在春节期间都不难见的,难见的是有的片子明明口碑非常好,但是票房却很不理想上了热搜。
这部片子就是张艺谋的《狙击手》,这部片子的遭遇让人心情极为复杂。
上映4天,单日票房都不过5千万,甚至连导演都出来希望能多点排片,希望能把片子排到午夜场以外的地方。
这让许多影迷都忍不住为其叫屈:
甚至连官媒都出来发声了
那么张艺谋这部片子,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为其呐喊呢?
这部电影的遭遇,为何会让很多致力于好片的导演感到痛心呢?
尽管中国电影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把观众的口味养刁了,但张艺谋的电影从不担心口碑。
2020年的《一秒钟》,2021年的《悬崖之上》,不管放在什么档期,张艺谋的电影总是能凭借口碑杀出一条“血路”。
如今的这部《狙击手》,更是凭借全网好评的超硬核口碑成为春节档最佳。
要我说,在《狙击手》身上,张艺谋拍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教材。
那这部战争片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在看《狙击手》之前,相信谁都没有想过,一部正儿八经的战争片还能这么拍?
两个山头,十来号人,十几杆枪,还有一个望远镜。
这就是《狙击手》的主要战争场面和战斗配置,而这恰好和电影抗美援朝背景下“冷枪冷炮”运动时期极为吻合。
“冷枪冷炮”运动,指的是1952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了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
在这期间,我志愿军里有1万多名狙击手出现,共消灭了5万多的敌人,可谓是空前绝后。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两人,一个是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张桃芳,一个是用206发子弹击毙203名敌人的邹习祥。
电影《狙击手》就是以此真实历史为原型,讲述了狙击五班战士与敌军精英狙击小队殊死对决,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以战术”的英勇故事。
不过影片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准确地说是一个班。
对于看惯了大场面战争片的观众来说,这么“小”的战争片还真少见。
电影的“小”还体现在演员选择上,电影里除了开头结尾出来打个酱油的张译,只有一位叫得上名字的演员章宇。
而电影里其他的演员,全是生面孔。
当初为了挑选合适的演员,张艺谋在影视学院里上百个演员里进行挑选,最终选出来电影里的这几个。
他们提前进组进行专业训练,长达一个半月的封闭军事训练,从站姿动作到端枪打枪,从外在形体到眼神表情的变化,只要出现在镜头里,每一点都要做到极致。
拍摄的时候,零下35度的环境里,所有主创也是一遍遍拍,没有雪,就等到有雪为止,一点都没有偷懒投机取巧的心思。
因为他们知道,真实的历史比他们经历的,更难,更苦,更冷。
大导拍片,没有选择高流量有知名度的演员,而是从0开始,选择这么一批新面孔,很敢,也很妙。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
电影里出来的这些“生面孔”,让我们忘记他们演员的身份,记住的是角色,更容易带入到剧情里。
除了电影前2/3里有华彩表现的章宇,影片里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称得上优秀,比如戏份最重的大永。
大永在电影里的几场哭戏都非常戳人。
特别是他在明知道自己战友负伤倒在离自己不远处,却因为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眼看着战友在眼前牺牲,努力克制眼泪却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的场景,太催泪了。
看来,张艺谋在挑人这点上还是没话说的。
而出现时间不长的张译,更是贡献了本片最大的泪点,他的表演就极具感染力。
当然,之所以选择几乎全员新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之前采访里张艺谋也解释过:
“要拍一个写实性的战争,要求战士都是生面孔,产生记录性的真实感。”
所以,在《狙击手》里,只有角色,没有演员。
这里确实可以说一句:张艺谋得“清醒”,能让多少天价大片“脸红”?
第二,如何做到好看?
小场景里的故事怎么才能拍得精彩,在于两点。
一是演技,二是节奏。
演技部分前文说过了,这里主要聊聊电影的节奏。
注:以下涉及轻微剧透。
《狙击手》在节奏的把控上,就充分体现了张艺谋作为中国大导演的实力。
众所周知,《狙击手》在铺天盖地的好评里,最突出的是6个字:有泪点,无尿点。
在剧情本来并不复杂的情况下,电影能够拍得让人时刻揪着心往下看,就是一部战争片最大的成功。
先说说《狙击手》的主要剧情。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五班班长刘文武接到了连长派发的任务,要他们班去前线战场,营救一个叫亮亮的侦察兵。
与此同时,美军那边有一个视刘文武为死对头的中尉约翰,他意外发现亮亮和刘文武的朋友关系。
出于对刘文武的熟悉,他准备拿亮亮当诱饵,活捉刘文武,给自己涨涨面。
为此,他带了一队精英狙击手小队,在亮亮周围设伏,准备来一个“围点打援”。
影片的重头戏,就在于营救任务和双方博弈。
在这场博弈里,没有一边倒的超神桥段,有的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我方是高手,对方也是精英。
双方都有运筹帷幄也有急中生智,既有生死关头的勇敢,也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懦弱。
尤其是双方在你来我往的狙击对战上,节奏堪称神作。
除却一开场因大意导致的队员折损,电影里有4次高能对战,分别是唱大戏,翻滚对射,交换人质和最后的勺子绝杀。
这4场戏,节奏慢慢收紧,从一开始运筹帷幄的布局筹谋,到最后的孤注一掷,电影在情绪带动到,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其中,章宇饰演的班长和大永两人趴在雪地上找寻目标这一段,没有任何BGM的渲染,只有班长为了击中目标因紧张而沉重的呼吸,紧张感和压迫感就这么出来了。
还有最后只剩大永一个人时,他一个人在白雪皑皑的战壕里穿行,配合音乐和剪辑,最后一战的“孤勇”与“决绝”很自然就有了。
影片最后,当战事结束,大永和前来接应的连长和新五班会和,一声声点名答到将观众的情绪拉到最高,先前因为对战的紧张一直积蓄的情绪这一刻终于爆发。
一直到最后一秒,《狙击手》的精彩程度都没有减弱半分。
另外,电影在“如何塑造人物?”上也做了很好的示范。
五班的所有志愿军,无论戏份多少,每个人都有很完整的个人展现。
想要班长望远镜的小徐,想着给孩子起名字的胖墩,时刻为队友着想的王忠义,没有高大上的编排,而是用细微化的差异,让我们记住每个人的特色。
电影全长不过90分钟,是春节档电影里时长最短的一部,但却是完成度,流畅度,精彩度都最高的一部。
从节奏上看,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观影过程中,剪辑带来的压迫感和紧张感,是剧透不了的。
第三、张艺谋的“野心”和《狙击手》的困境
《狙击手》上映以来,听到的声音都是关于电影的好评。
“这个片子我和爸妈都看哭了!”
电影无论是在演员,剧情还是情感表达以及内核上,都是独树一帜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张艺谋敢拿它来拼春节档,果然是有点东西。
张艺谋给出了拍战争片的另一种解题思路,战争片不是只有大场面,不是只有炸炸炸,不是需要人海战术。
只要坚持尊重真实历史、实拍真实场景、贴近真实志愿军战士形象、用真心致敬最可爱的人,以真实刻画向志愿军先烈致敬,战争片一样可以完成它的使命。
这或许就是张艺谋这部电影的“野心”,扩宽中国战争片的边界。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连张艺谋这样有着极高知名度和地位的导演,也遇到了不少中国优秀电影人遇到的困境。
《狙击手》上映4天了,总票房竟然仅有1.37亿,在春节档一众电影中仅排名第6,甚至落后于《熊出没·重返地球》。
这里主要体现在排片的劣势太大了,《狙击手》排片占比也仅有5.8%,场次还非常的“阴间”,让人看得着实心疼。
张艺谋新片这样的“遭遇”,会让多少致力于拍好片的中国导演“心寒”?
不管怎么说,《狙击手》不应该只有这样的票房,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值得更好的排片和票房。
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这部片子看了,超赞的,排片不合理
初二看了水门桥,初三看了熊出没(陪孩子),初五定了狙击手,另外几部就没有必要上影院看了,手机上就解决了[得瑟]
别说拍片,票价合理吗?一张票八九十,我们一家看个电影好几百去了...有这几百块钱我到横店找个景点逛一天都够了
老谋子最大的失策是不该和水门桥打擂台,而且还和水门桥是一个题材。
去营救的不应该是亮亮所属单位吗?
国内的几个导演,早期为了在国际上拿奖,把自己的观众缘搞的很差,徐克为什么火,因为拍的就是路人片,不走另类全凭实力创造经典,关键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很重要。
排在晚上凌晨上映,谁看!
早晚资本绑架下,电影院要玩玩
《狙击手》是小成本电影,已经三亿票房了,回本没问题。
不给排片,能有票房?
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
漏洞不少,也亏你们说的出个好字。
抗战神剧里个个都是神枪手,已把狙击手搞成了大路货,没有了半点神秘感,哪来的票房!
就这一跳出来不带瞄准就一枪爆头的神剧剧情,就活该排片低
不要吹了,没用了
你是老谋的小号吧
还有不致力于拍好片的导演啊?!这个也能混??
拍出三枪的好导演[点赞]
拍的很一般。
中国拍神剧世界一流。
道德绑架
相比其它几部电影,这部老谋子的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