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作战特殊队伍:仅100人,不会打枪不会投弹,活跃在一线战场

正观历 2024-09-24 18:56:41

1962年10月,面对不断骚扰我方边境的印军,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向印军的侵略行为发动自卫反击作战。随后,整装待发的解放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中国西藏的中印边境线附近,开始了为期32天的作战。

当时参与中国对印度反击作战的战士中,男女老少都有,最显眼的就是从北京派去的100名学生兵,一群学生兵连枪都不会用,为何中央会允许他们上战场呢?他们为对印反击作战又做出了何种贡献?

一、国家需要,100名学生应征入伍

1962年7月10日,高二学生庹文汉接到了入伍录取通知书,与他同时接到入伍录取通知书的还有北京的99名新兵。当时在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还有个别是像庹文汉一样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都是响应政府号召,新入伍的学生兵。

上战场和敌人进行对抗是我们中国军人的事情,这些从未接触过军旅生活的学生会被派往战场上呢?首长们不知道这件事吗?

都不是,是这场特殊的自卫反击战的特殊需要。

1962年的战斗是解放军反击印军侵略,解放军中大部分战士都没有学习过外语,这就导致在战争中无法和敌人进行有效交流,就算喊话也成了问题。

另外,捕获印军俘虏后,我们需要对战俘进行教育,这都需要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当时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是在中印交界的东段、西段地区同时交火,涉及到的作战部队多、阵地多,部队现有的外语人才不够用。

出于多方面考虑,北京向各中学下发了征兵通知:此次招兵为学员兵,总数为100人,面向北京各高中招录,学员进入军队后先到拉萨学习外语,毕业后由西藏军区按干部身份分配工作。

且不说待遇如何,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人人都期望为祖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征兵通知刚下发后,征兵办就收到了广大高中生的踊跃报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

“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危机,我没有儿子,但是我要把侄子送去当兵。我号召我们的高级干部,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孩子们送去参军。”

在总理的号召下,不少中央的高层领导干部向家人传达了这一精神,不少高干子弟都参与了征兵。

上战场不是儿戏,中央有严格规定,只需要100人。后经层层筛选,100名优秀的学生兵脱颖而出,解放军北京征兵办于1962年7月10日向符合条件的应征高中生送达了入伍录取通知书。

接到通知书后,100名学生兵马不停蹄打包行李踏上了征途。当然了,并不是马上要上战场,他们距离上战场实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先进入部队训练。

二、短暂教育后准备上战场

确定100名学生兵人选后,将100人全部集合到位。1962年8月,在北京召集的100名学生兵在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被送往甘肃。这不是最终目的地,只是简单休整,随后换乘军用卡车沿青藏公路一路前往拉萨。

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100多名刚刚成年的学生兵于1962年9月4日抵达拉萨。这些学生兵大都从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北京,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让他们感到非常兴奋,与此同时而来的还有高原低氧带来的不适感,这是他们需要独自面对的“第一仗”。

经过几天的适应后,学生兵迅速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们都很年轻,身体素质和部队战士还相差甚远,但战争不等人,印军不断在我方边境进行骚扰,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交火,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

根据预定计划,解放军西藏军区将100名学生兵进行了分批安排,分别学习英语、印度语和尼泊尔语。

到这时候,100名学生兵才隐隐约约感觉到要他们上战场的目的是什么了。并不是解放军没人了,让他们参军入伍也是在中央高层领导的授意下进行的,而是解放军缺少懂外语,能和印军沟通交流的专业人才。

随后,100名新来的学生兵投入紧张的学习。尽管当时他们在短时间内接收了大量的信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已经算是超量学习了,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这是祖国的需要,每个人都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外语,在未来的某一天上战场和印军正面交流。让“阿三”也见识一下我们解放军的“软实力”,一定不能丢面子。

经过一个月紧张的学习后,初出茅庐的学生兵们都适应了许多,就在学生兵还在为学习外语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中央来的一条命令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1962年10月7日,一道特殊的命令传达下来:上战场,上前线。

根据100名学生兵中的一员,老兵金大业回忆:

当时会场中大约有五六千人,全部都是年龄和他们差不多大的战士们,主持会议的首长通报了前线的情况,印军不断越界挑衅,现又在克节朗地区打死、打伤我边防官兵。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热血青年听到这一消息后一个个都躁动起来,势必要争回这口气。随后,包括金大业在内的100名学生兵就接到命令,暂缓学习计划,上前线锻炼去。

这一次是真的要上战场了!

当时这些学生兵什么都不会,没有摸过枪,也没有投过弹,但军令如山,执行就好。

三、初上战场

军区大会结束后,原本集中在一起的100名学生兵被打乱,分别编入了11师32团、33团,藏字419部队154团、155团等各个作战部队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根据当时100名学生兵中的老兵回忆:

“在我们的意识里,我们还是学生,是去学外语的,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将要扮演什么角色,并没有心理准备。”

这是所有人的内心真实感受,但现在已经上了战场,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尽可能地杀敌。

这些学生兵跟随各作战部队在前线集结。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第一仗就发生在克节朗地区。

双方在克节朗河附近激烈对峙,河的南岸就是印军阵地,北岸是解放军阵地,双方距离很近,战争一触即发。

印军在南岸整整驻扎了有6000多人,占了当时印军在中印边境总部署兵力的五分之一。印军人多,我们人更多,解放军当时派出的部队共约10000多人在此地作战。

我们在人数上占优势,但1962年的时候解放军部队已经有将近10年时间没有打过实战,很多战士虽然已经算是老兵了,但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为了保证中国对印度反击作战的第一仗开启得胜,我们在这里派驻了更多的兵力。

到前线后,100多名学生兵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害怕,他们积极的融入到真实的军旅生活中去,同吃同住,一起修筑工事,都希望为祖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同克节朗河河对岸的印军对峙了几天后,解放军前线部队接到命令:印军将于1962年10月19日夜间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央军委决定于1962年10月19日印军发动进攻的同时,向印军发起反攻行动。

在战争打响前夕,我方军队进入紧张的战备时期。100名学生兵也已经习惯了部队的生活,他们和老兵一起扛炮弹、运送弹药,一点也没有了青年学生的稚嫩。

一切准备完毕后,战争一触即发。

1962年10月20日早上,伴随着印军阵地上一发发炮弹袭来,克节朗战役正式打响。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分散在各部队的学生兵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波动,但他们仍然坚持跟随部队上了战场。

此刻,学生兵成长为了真正的中国军人。他们是军人,就必须上战场!

被安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师32团的学生兵霍文武当时负责给炮弹安装引信和药包,因为参加训练的时间较短,在战斗中也闹出了不少危险情况,好在都顺利的被我解放军战士化险为夷了。

经历过一上午的战斗后,100名学生兵都已经陆续适应了战斗生活。尽管他们还是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但在战斗中依旧表现出成年人独有的冷静、沉着。后来部队打乱了,学生兵就跟着老兵一起辅助作战,直到战斗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

经历过一天的战斗后,原计划3天的克节朗战役提前结束。战斗结束后,各作战部队对战场进行了打扫,在这一场战斗中共歼灭印军832人,还俘虏了将近1100人,印军指挥官旅长达尔维被生擒,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敌人中竟然还有稚气未脱的高中生。

克节朗战役结束后,100名学生兵跟随各部队继续向前作战,达旺战役、德让宗战役、西山口战役等重要战役中都有他们的身影。此后,当初那100名学生兵便一直跟随军队,直到退伍。

在为期一个月的中国队因自卫反击作战中,解放军共歼灭4885名印军,俘虏了3968名印军!

0 阅读:1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