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就是毛主席是中共一大代表,资历非常深;而且他才华横溢,很早之前就写了不少大部头著作,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认可,做了国民党的中宣部代理部长,进入了国民党的中央领导层;可奇怪的是,毛主席却迟迟没有进入我党的中央决策层,一直在地方工作。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至瑞金,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局,毛主席才算到中央工作。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毛主席才正式名正言顺地参与军事指挥权,但在身份上是周恩来同志在军事上的助手身份。
直到1936年12月,毛主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才是党的决策核心位置,此时,距离我党成立已经15年了。
为什么在我党成立初期,迫切需要人才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沧海遗珠”的情况呢?
一、党的初期,共产国际掌控人事任命权,毛主席没有“留洋”经历是短板我党的成立,共产国际起到很大的作用,于是,早期的很多决策方针以及人事任免,都是共产国际说了算。
共产国际非常喜欢指定有着留洋经历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非常扎实的人,来担任中共的领导人,从而提升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共产国际可能认为留洋的人眼界开阔,马克思理论学得好,会更加忠实地执行它的决策。
第一任领导人陈独秀,留洋过日本,他是国内最早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并逐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传播者。
第二任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瞿秋白,他去过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还见过列宁,和列宁简短交谈过,因此,共产国际也认为瞿秋白肯定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佼佼者。
其后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博古、王明,都是喝过“莫斯科中山大学”洋墨水的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留学生,也进入了党的决策层。
唯独毛主席,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没有留学经历,这不太符合共产国际推崇“留洋”的爱好,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毛主席都没进入共产国际的视线。
二、毛主席的思想高于常人认知,绝大多数人难以快速理解事物形成的原因,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的,内因才是根本原因。毛主席没有喝过“洋墨水”,这只是外因。
真正的内因,其实是毛主席自己,就是他的眼光太超前,思想太深邃了。
他的思想有可能是高于常人认知,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很难快速理解和参悟,才会出现早期被排除在外。我们要知道,即使聪慧如周总理、朱老总,也不是一开始就彻底理解毛主席。
在攻打赣州的问题上,周总理执行了临时中央的意见,没有认同毛主席所说的“中央的政治估量和军事战略,完全是错误的。”,反而承认苏区犯了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示要“彻底纠正”这种“错误”。
朱老总则在红四军的时候,和毛主席在建军原则、建军思想、根据地建设等多个问题有分歧,两个人还争吵起来了。
我们想想,就连周总理、朱老总这样大智慧的人都是如此,党内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毛主席的思想呢?既然连思想都不能领悟,党内又怎么会推选毛主席到决策层呢?
没有办法,在党遇到重大困难,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只有毛主席站了出来,他经常带着大家打胜仗,一再通过实战证明自己的思想正确。
正如林总所讲,对于毛主席的思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理解。”的确,无论你理解不理解,都要执行,因为不执行,就意味着失败,只有在执行中才有可能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就这样,通过真刀真枪的实干,毛主席证明了他的思想能够带领大家走向胜利,如此,毛主席才进入了党的决策层。